【有声伴读】第五期《亲爱的安德烈》- 36封家书,母子两代人异国文化与心灵的碰撞。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也为跨越文化阻隔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片头与简介语音:辽宁交专图书馆形象大使 关紫文
音频后期制作:图小白
播讲内容:龙应台的序言《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和第四封信《年轻却不轻狂》
播讲原声:喜马拉雅@乐乐睡前读书电台
收听完整有声书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有声伴读

[/b]

Read4U

也许是在清晨忙碌的路上,也许是在午后悠闲的下午茶,也许是在难以入眠的深夜……有那么一瞬,您感觉到了时间的流淌,生活的彷徨,想拿起一本书,读那么几行,却不知什么样的文字能授业解惑,沁润心房。

有声伴读,用真诚的声音带您翻开一本好书,给您一个坚持阅读的力量。



第五期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德]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2
页数: 288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068616
内容简介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为“台湾文化部部长”。

龙应台前夫为德国人,是一个外交官,育有两子,长子为安德烈,次子为菲利普。

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2010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

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


作者:[德]安德烈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龙应台的长子,1985年12月生于台湾,八个月大移居瑞士及德国。2006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系,认为经济学很“好玩”。



引读
       安德烈14岁的那一年,龙应台离开了欧洲的家,到了台北做公务员。这一呆就是三年半,龙应台跟“安安”的联系就是每天打电话,可电话打久了之后,就“变得无话可谈”。

在2003年,龙应台恢复到个人的生活中,可等龙应台想要再去认识这个孩子的时候,安德烈已经18岁了,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她的可爱的安德烈哪里去了?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她觉得, 一个18岁的孩子跟母亲之间,和14岁的孩子是不同的。他不愿意让你拥抱他;他离你远远的;你的出现可能让他很丢脸、尴尬;他跟你不愿意在任何一个时间同时出现。所以龙应台就在想怎么样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人。得做些事情来认识一个18岁的人。她说:“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所以龙应台去找安德烈——她心里不抱任何的希望,没有任何的期待,她等着被他拒绝——但她还是找了他,问他愿不愿意跟她通过写信的方式,来重新认识彼此。但是她也把话讲到前头,因为龙应台知道如果是他们两个私人写信的话他写两天就没有了,龙应台告诉他说这可是个专栏,一月一次,非写不可,否则就开了天窗。当他说好的时候龙应台很意外,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说“好”了。这一写就是三年,后来成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果您喜欢【有声伴读】这个栏目,请记得把此文分享至您的朋友圈!同时页面最下方新增留言功能,也欢迎各位读者把您的读书感悟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辽宁交专图书馆

每天努力一点点

成功将越来越近

微信号:lnjztsg


    关注 辽宁交专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