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是读书天,有诗、有酒、远方、田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待明年。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懒人读书谣《怕读书》,年轻...





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虫冬有雪,

收拾书包待明年。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懒人读书谣《怕读书》,年轻的时候甚是喜欢。尤其是这第一句,春光明媚、春雨淅沥、春风骀荡、春花灿烂、春意阑珊……春天,有太多好玩的东西,何必抱住书包,躲在逼仄的书房,“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昏头昏脑的,把大好风光都挡在窗外?



辜负了这大好春光,是一件非常没天良的事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1年也写过一首歌词,就叫《春天不是读书天》,后经由赵元任谱曲,曾传唱一时:



春天不是读书天,

关在堂前,闷短寿源。

掀开门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

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

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

春天不是读书天

之乎者也,太讨人嫌。

书里留连,非呆即癫。



这个歌词的标题出人意料。陶行知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一位这么好的老师,却不让学生们在春天读书,真是痛快。为什么陶行知规劝学生春天不要读书呢?



在《陶行知全集》第四卷这首诗歌的后记中,陶行知说,他看到报上刊有《中学生》的要目预告,“内有一个题目是《春天不是读书天》,新颖无比,与我的主张不谋而合。今早在床上吟得几首小诗,借以打破死书本教育之迷执。”



这《中学生》杂志可不一般。它由夏丏尊、叶圣陶等先生所创办,其使命是“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从中可见,那时的学生也是要“补课”的,只不过那时是“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与应试无关,纯正的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没有什么功利性。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刚从封建社会中挣脱出来,社会的思想风气还未褪去旧有的因袭。而要对之进行改变,最基础也是最长远的做法,就是通过教育孩子,让他们通过学习新文化,领受新风气,以达到扭转社会风俗的最终效果。



所以说,陶行知所说的“春天不是读书天”,与懒人谣里的“春天不是读书天”,说的不是一回事。



同样是1931年,陶先生在《新旧时代之学生》里给予了解答:“什么是活书?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



将眼光从自然进一步扩大,“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便都是活的书。”



一言之,“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用活书去实验,用活书去建设……用活书去树立一个比现在可爱可敬的社会。”这正是陶先生的初衷,是他将自然向学生敞开的缘由。



陶行知还是鼓励春天要读书的,但是要活学活用,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秋收冬藏,靠的是春播春种。读书,也要从春天开始,有了春天的耕耘,才有秋冬的收获。



春天,是寒冬过后的大好时光,是万物苏醒万灵萌动的美好季节,春天的到来,让心情愉悦,让大脑清醒。春天无疑是一个值得人们阅读的大好季节。



春天里没有严寒的侵袭,没有炎热的烘散,没有蚊虫的干扰,有的是暖暖的阳光,软软的和风,悦耳的鸟语,它们像佐读的轻音乐,恬恬淡淡地,让你知足、快乐,慢慢沉浸到美好的文字里。



桃红梨白的春天,心,也是明快和飘悠的。正如《四时读书乐》中的《春》篇所说:“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雲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谴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春天里的阅读,收获的不仅是精神的富足,还有瞭望前程的一份沉稳和自信。



春天里,读一本好书,让生命的孤独,如初春的冰雪,渐融渐消,让生命的快乐,似初春的野花,清香四溢。



春天里,读一篇华章,让尘世的庸俗,像勺阳中的炊烟,随风飘散,让心灵的风雅,像深谷中的幽兰,迎风而歌。



春天里,读一个故事,让人抑制内心的物欲而感受灵魂的富足;春天里,吟一首好诗,让人克服狭隘的思想,而使心胸日益通大;春天里,悟一句名言,抚平人生的伤痛,而去感受人生的无限恬淡,无比幸福。



春天里的书香,带着季节的芳香,让你陶醉。沐着阳光,闻着花香,赏着树影,在这样的氛围里读书,倍觉心灵空阔,神清气爽。“春读”之乐,亦宛茗品尝好茶,越品越有味,品出了人生淡淡的苦涩,品出了人生浓浓的甘甜。



即使在绵绵春雨之时,读书也其乐融融。滴滴嗒嗒的雨声从屋檐下传来,悄悄地润入到正在读的文字之中,那文字立即变得活色生香起来,仿佛书卷也着上了绿色,心就像一枚坚硬果壳包裹的种子,随着万物一起萌芽,开始生长、开花、结果。



其实,一个人不想读书,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出不读书的理由。而一个人想读书,则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读。



清代张潮《幽梦影》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古色古香的句子轻轻读来齿颊留香,心事婉转。



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也写道:“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物质终有枯竭的一天,唯有优秀的思想生生不息。思想从哪里来?思想随着书籍广泛流传。思想,好比是流年岁月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而阅读,就是枝头上开出的一朵朵清新淡雅的花儿,每一人、每一次的阅读,都各有不同的领悟。拥有一个美好的心境,不妨从春天阅读开始。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分享,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删除。


紫器阁最新系列楞严王妙吉缘系列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契合《楞严咒》天地人三才,取天通、地厚、人灵之意,收《楞严咒》全篇2620字于内,代表无上神咒纳于人中。整体高69毫米,对应古法纯阴、纯阳两个数字,代表阴阳平衡,男女皆可佩戴于身,可随时随地避世间一切邪祟,趋吉避凶、遇难成祥!

想要知道自己的三元分水局?

知道自己的生肖结印

点击下方查询你的运势


↓↓↓↓↓↓↓↓↓↓↓↓


    关注 文玩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