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天备受关注的芬兰如何教改

 

主席今春首访的芬兰,在教育界曾创造全世界学习成就落差最少的记录,而今芬兰国内教改呼声不断,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芬兰的教改有何不同。...



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中芬交流的新闻成为各大媒体头条。芬兰,在教育界曾创造全世界学习成就落差最少的记录,被誉为全球最优秀的教师培训体系,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政策和落实机制。

近年来,全球教育改革热潮不断。在此背景下,2016年芬兰也宣布全面推行新的教育纲领。

芬兰新教纲的目标是培养「七大跨界能力」:

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文化识读,互动与表达能力

多元识读

数字科技应用的能力

适应未来世界职场与创业精神

参与和影响力,建立永续共存的未来

自我管理,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教改对芬兰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教育领先全球的芬兰,早先也曾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四十多年前,当时的资源极其有限,芬兰政府集中投入教育,推行教育改革。芬兰教育委员会(Finland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就在当时成立,负责全国的教育纲领与方向,成为教改的重要推手,更重要的是,每十年重新审视教纲与政策,不受政党轮替而更换。

2000年,芬兰在国际能力评量PISA中一战成名,芬兰15岁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上,领先全球,并且成为全世界教育落差最小的国家。

芬兰教育体系高度分权,中央只提供国家课纲的方向与标准架构,各个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最重要的,是以「信任」为基础,没有「评比制度」。「芬兰人相信,当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自主与自由,他会愿意负担更多的责任。」

芬兰的教改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是由校方自主发展。在教改前两年,教育委员会大量征询教育专家、校长、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也因此,每到一个学校,不止校长,老师们对教改方向与内容都了如指掌。新教纲的方向,主要核心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并且提升老师与建立互动合作的校园文化。教育专家认为,跨领域的「主题式学习法」(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是提升学生兴趣,并且增加学生合作、沟通、表达等能力,也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

「主题式教学」,就是在授课过程中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例如以「欧盟」、「全球气候变迁」等作为学习主题,课程内容可涵盖语言、历史、政治及地理等不同学科。

芬兰学校从去年9月开始,每年至少要有一段时间做主题式教学,但实际时间的长短和内容,则由各校决定。

芬兰教育学家,萨尔博格博士认为新的教改,能带给老师更多的互动与思考。新的教改能帮助老师教学,在学校有更多的参与,也让教学变得更有趣。增加老师与学生在校的参与,才能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教改的重点不在推行「主题式教学」。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同时学生自我评估他们所学,这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培养未来能力是芬兰教改的基本方向,但重点不在于改变教法,最重要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启动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人生目标。

  【链接阅读】

教改的浪潮席卷着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培养出最适合21世纪发展的人才成为各国教改工作的重心。而能抓住教育改革的先机,不断探寻出合适的教育方式的国家、地区将走在教育的最前沿。

纵观世界教育改革的方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契合21世纪学生发展的需要。山东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研究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致力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推出“湖心投石”教学系统、思维导图2.0等教育研究成果。

“湖心投石”教学系统,目前正在山东济南、德州、泰安、临沂等地的50多所学校推进应用,种子教师培训已进行到第二阶。该教学系统旨在帮助教师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基本功,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法,上手容易,按渐次进行,成效显著。研究院已规划用1-2年的时间,培养200名基于湖心投石教学,并形成自己教学法的骨干教师。

思维导图2.0深入学科教学,从学生学习入手,使思维导图成为训练学生课堂生成,培养学生立体思考的有效工具,致力于提升学生成绩,培养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同时,该项研究帮助教师从被动变主动,实现从知识传授型课堂向思维发展型课堂转型。

END


    关注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