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在于明知不对还要去做

 

教育依旧热闹,教改照样进行,但我们还在原地打转,跑不出磨盘大的一个圈。...

痛苦在于明知不对还要去做
反思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发现教育工作里有一个令人痛苦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事明知不对还要去做,还要做得理直气壮,还要搞得“轰轰烈烈”。
孩子每周末回家,都会带回大量的作业,分分钟钟得不到休息。时间长了,以致于孩子说“周末就是换个地方做作业,不过周末作业还能少点”。每位老师都要布置足够数量的作业,生怕自己的学科吃了亏;每次也都会说“我布置的作业不多,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尽管作业数量很多。
大量的重复的无效的作业,已经成了学生心头的一座大山,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很少有人去改变,发狠似的去布置。谁作业布置的多,谁就会被领导认为工作努力;谁作业布置的多,谁就会被家长认为工作负责。可是有谁问过孩子们的感受呢?有谁去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呢?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可现在早已变成了家长攀比、老师管理、学校评比的利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孩子很喜欢读书,但迫于作业的压力,已经好久不读书了。每想到此,我这心里就觉得非常压抑,自己无力去帮孩子改变这个现实,压在心里,苦在心头。我喜欢陪着孩子读书的感觉,孩子也很享受读书的生活。但这种感觉、这种生活随着孩子升入初中慢慢地变没了。孩子纯粹变成了做题的“小机器”,每天机械地写啊,写啊,写啊,至于有多大的作用孩子不知道,也不需知道。
孩子很喜欢写作,但迫于升学的压力,竟然好久不动笔了。每念及此,我就觉得心痛不已,倒不是想让孩子写出什么名堂,但这是我们家庭十年努力的结果啊。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阅读、写作的兴趣,我们两个做家长的也就一直小心翼翼地鼓励、推动,生怕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孩子也一直快乐地阅读、写作着,林林总总读了很多书,写了一本有一本的日记,甚至写了一本“小说”。这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可是现在随着她升入初中一切都变了。
我非常推崇李志欣校长推行的“零作业研究”。李校长在如此教育环境下,积极实行并推动“零作业”,值得我等敬佩!
在一种环境内生活的久了,也就不觉得体制有什么不妥了,因为已经习惯了。或言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或言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渐渐地,我们就会充当起此种生活的维护者,极力游说别人也加入这个圈子,以达到扩大范围的目的。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悲的是,当有一天我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仍旧“醉死不认那壶酒钱”,今天酩酊大醉,明天照喝不误。非但如此,还会积极撺弄别人也这样,以此来证明自己并没有错。
社会改革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唯独教育就像是玉门关外的荒蛮之地,改革的春风始终未能使之遍地绿色。或者说,教育也有改革,但改来改去,改去改来,依旧是原点打转不曾动半点地方。教育成了人人是专家、人人又不是专家的行业,任谁都能说三道四,任谁都能唾沫星子乱飞。教育这块阵地变成了“贩卖场”“名利场”,人人都伸出勺子想分一杯羹去,唯独可怜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他们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我们还在做着明知道错了仍旧要去做的事情,还在疯狂布置大量重复无效的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育依旧热闹,教改照样进行,但我们还在原地打转,跑不出磨盘大的一个圈。我们缩在一个坚硬的壳子里,自得其乐。鸡蛋从外面打破是破坏,从里面打破是重生。如此环境之下,我们要敢于从壳子里面冲出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真的猛士,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敢于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呐喊并挥舞起那并不细长的胳膊,呼唤更多的人起来改变。只要有一个人醒了,就有打破铁屋子的可能,鲁迅先生如是说。



    关注 小程茶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