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晶 石磨的今与夕(散文)

 

欢迎关注兴凯湖文化在线!谢谢您的留言、转发和赞赏!...







                              作 家 档 案



张磊晶 绝句小说学会(筹委会)执行会长,代表作诗歌《最后一只云雀》。有作品入选《世界汉语文学经典微诗一百家》《北疆芳华》等书,作品散见于《星星.散文诗》、美国《伊利华报》、加拿大《中华导报》、德国《欧华导报》《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国防时报》《南方周末》《北方时报》《中国寓言》《运河》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文三百余篇。



       

     
石磨的今与夕


                  文/张磊晶(黑龙江鸡西)


在家乡的村口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横躺着一块大石磨盘,石磨盘成了村里人行走在溪流上的小桥,夏日里男孩子坐在石磨盘上和泥,在泥巴中间抠个坑,然后摔向磨盘,“啪”地一声,很响。女孩坐在石磨边上一边看男孩子玩泥巴,一边把脚丫插入溪水中,“噼啪噼啪”踢水。

时过境迁,如今石磨盘的小桥还在,村里早已物是人非,现在回到家乡,同龄以及年轻人很少,大多数进城或者去了他乡,留守的多数是老人和儿童,因此每次我回去也应了那首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实,小时候在家乡的刘大爷豆腐坊看过毛驴蒙着眼睛磨豆腐,一圈又一圈地绕着石磨转,我很奇怪:“毛驴为什么要蒙着眼睛呢?”为了写这篇散文,我问了哥哥这个问题,哥哥说:“不蒙上毛驴的眼睛,它就不听话,就会尥蹶子。”如今豆腐坊做豆腐都使用了现代化机械,传统的石磨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光荣下岗。

原以为只有回到家乡,走上村口的小桥才会看到那久违的石磨,前几天逛街,在路边等公交车,一回头,突然睁大了眼睛,一盘偌大的石磨坐在马路牙子上,正对着一个饭店门口,后来朋友告诉我那是饭店用来吸引顾客眼球的,让顾客与路人更容易记住这家饭店,我说:“看来这个饭店的老板是位很怀旧的人,不然不会用这么传统的大笨家伙来做招牌。”朋友听我这么一说,禁不住“哈哈”大笑。

本来深存在时光记忆里的石磨,如今被这位“怀旧”的老板挪进了城里,挪到了眼皮底下,让石磨文化走进了新时代的城市街边,成了这座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白    雪: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QQ:794603155   公众号:xkhwhzx

投稿信箱:lzf5340@126.com

欢迎关注   欢迎原创 欢迎来稿
投稿须知
1、投稿信箱:794603155@qq.com  稿件必须投邮箱,谢谢!

2、来稿请用文本格式或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片。最好自己配插图,音频、视频等。

3、稿件须为原创作品,切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请作者修改校对好,平台人手不够,请谅解!

4、加主编微信,方便联系,及时转发链接和稿费。

5、有赞赏就有稿酬,没有赞赏就没有稿酬,5元以内(含五元)留作平台维护费用。5元以上70%作为稿酬给作者,30%留作平台费用。中小学生学生作文40%给学生、30%给指导教师、30%留做平台维护。





欢迎使用留言功能,记得点赞呦!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关注 兴凯湖文化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