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片,让你看懂陪伴。

 

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天天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所以,请那些一回家就捧着手机、躲进厕所、窝在沙发里的爸爸(也有妈妈)们,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游戏机吧,这样才是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童年。...

一张图片,让你看懂陪伴。


现如今很多父母似乎把陪伴的意思误解了

下面这几个误区,也许正在你的家里上演:

1.陪同=陪伴: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但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好像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妈妈的守护=陪伴:很多家庭认为守护孩子是母亲的天职,爸爸负责主外养家嫌钱,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怎么可能是妈妈的守护可以代替呢?中国这个内敛的民族,父亲尤其是沉默、不善表达爱的,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缘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爱的痛中长大?



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天天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所以,请那些一回家就捧着手机、躲进厕所、窝在沙发里的爸爸(也有妈妈)们,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游戏机吧,这样才是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童年。

(网络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  感谢原作者的分享)



聚合新时代高端专业人才——请点击下列“阅读原文


    关注 居家免疫微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