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浪姐」,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牺牲品

 

有谁呢?...





漠一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五期里,舞台总监陈琦沅哭了。不止是他,风评最差的导师之一,杜华也哭了。

能让导师,还是男导师哭的综艺,估计也只有《浪姐》。

陈琦沅的哭,刚好透露出了播到现在的《浪姐》的趋势。

姐姐们都已经明白了,这不是情感节目,而是比赛,对游戏规则心知肚明,为了让游戏规则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调整那么一点点,软硬兼施,逼哭导师也要干。

之后的节目,只会越来越残酷。
陈琦沅的哭表面上看起来是误会,背地里其实有种姐姐论咖位,在导师这里获取更多指导的「争宠」。

节目组给姐姐们在三公之后,安排了一个加分的二十秒返场拉分表演,一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宁静就怒了,坚决反对节目组的乱搞。

她很清楚对于团队公演一锤定音的规则来说,再弄上一个返场表演,自己队最后一个出场的压轴、加深观众记忆印象的优势就没有了。
在别的节目中,你哪能看到选手们这么强硬地反对节目的规则?

并不仅仅是宁静,姐姐们都是江湖老手,在规则里摸爬滚打起来的,在这么多期的表演之后,已经明显地知道了什么样的规则会对自己有利,什么样的歌曲、风格、表演、出场顺序会更能拿到观众的分数。

所以她们也都几乎是在不顾一切地,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
基于宁静组对返场表演的坚决反对,陈琦沅就去给她们做工作了,游说点正中宁静担忧的核心,你们搞一个更炸裂的返场,加深印象不就行了——加速表演你们的舞蹈段落呗。

静姐看到自己队拿到绝杀方案以后很开心,也不反对返场表演了。

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当初宣布返场表演的时候,只有宁静在发飙,车里的其他人都是没有说话的,你甚至能看出来宁静身边的郁可唯很紧张,不安地捋头发,前排的王丽坤也很关注宁静的反应。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其他组员,并不是一定非常反对返场的,但是当有大姐大能为自己组争取更多利益的时候,且这种发飙的方式只有她能用,那为什么不呢?

在这个组里,宁静是「枪」,但是她同时又是要在业务上依赖其他姐姐的,这种共生关系,她也很懂,所以也愿意当「枪」,不管主动被动。

结果在用餐时刻,宁静组偶然听到万茜组的袁咏琳说,她们为了确认自己动作熟没熟,已经在加速跳了,当时宁静和郁可唯的脸色就有点不对了。
张雨绮还大大咧咧地说:我们返场是加速的两倍。

宁静和郁可唯瞬间觉得世界崩塌。

这个时候的状态是,张雨绮和袁咏琳像是在相互吐槽,老师跟我们加速了,好累哦,练得要死了,都不知道加了几倍,是不是很像塑料姐妹花之间的炫耀,说「好烦我又胖了,居然九十斤了。」
然后旁边的黄圣依完全状况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说老师居然都给你们提出这种要求了?

音乐风格适不适合加速是一方面,但你就能明显看出导师对不同量级的姐姐的需求,态度是不同的。

对宁静组,是劝说,为她们找更好的方案,对孟佳组,是说你们应该在这种(明显占下风的唱为主的)风格里突破自己,乘风破浪。

谁都知道这是谎话。
然后觉得自己拿到加速跳大招的宁静组默默不语,心里大概是在想:明明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杀招,为什么别的组都有?

节目组没有剪辑宁静组到底是怎么和陈琦沅沟通的,只让我们看到了陈琦沅解释的镜头,他告诉姐姐们加速训练是常规做法,突然就忍不住哭了,宁静马上抱住他安慰,姐姐们也围过去。
这段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但我们却读出了残酷,陈琦沅的哭,并不仅仅是因为误会,更多来自于压力。

他说自己是好心办坏事,是迂回的说法,真正的点在于,一直做舞台总监当甲方的他,现在既操着甲方的心,又要受着乙方的累,不敢得罪这些姐姐,常规训练也被误会成给别的队开小灶,他当然委屈,再加上录这一期的时候,正好是第一期节目开播的时候,网上对导师批评的声音很多,就算他不是风暴中心,也还是有连带伤害。
而这个「不敢得罪」背后,又是另一个排位赛。

这一次的分组是惨烈的人气战,人气最高的三个人做队长,于是宁静、万茜、张雨绮成为对手。

三个王炸分到了三个组,这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王者对王者。

最后一个是唯一自荐队长的孟佳,她是所有姐姐里面人气最低的,最后落到的也是最不讨好,以唱为主、歌剧风的《花样年华》。
这很危险,在选队的时候也非常明显,大家宁可轮空,也不愿意去她那一组,只有吴昕因为想尝试换换风格,选了她。

大家都知道,这样以唱为主的歌,场上一定是吃亏的,最后是没人选的张萌、黄圣依,还有被宁静落下的郑希怡,去了她的组。
之前已经分析过了,每次的自选成团,都是修罗场,姐妹情的时候可以很亲昵,相互的欣赏也都是真的,但该拒绝的时候,有利益权衡的时刻,从来不会手软。

「被宁静落下的郑希怡」就是一个例子。

当时的情况是宁静团还差一个成员,她的《人美路子野》在前两轮已经选了唱歌好的郁可唯,跳舞强手王霏霏和王丽坤,阵容已经很强了。

看到王霏霏选自己的时候,宁静就完全没有考虑过别人。
最后,郑希怡、白冰、黄圣依、张萌同时站起来,大家第一反应是宁静会选和自己合作过,业务又在四个人里最好的郑希怡。

但是宁静没有要她,而是选了白冰,给出的理由是黄圣依太娇小了,郑希怡太高大了,团舞要整齐,只有白冰和自己以及其他队友体型最像。唯独跳过了张萌,潜台词也很明显,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张萌都不是自己的选择。
所以,在最终的舞蹈呈现面前,即便是业务强+合作过的姐妹情,也抵不过对舞台呈现的预判。

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认可也接受「性价比」,所以在宁静跟郑希怡解释的时候,她也很理解,两人还约定了一定要有再一次合作。
这个节目里,有一些人是很「硬」的,从一开始就很透彻地知道规则,并力求为自己争取主场优势。

当然方法不尽相同,比如知道自己跳舞不够好,就选王霏霏、求整齐度的宁静;比如曾经想要为自己争取乐队优势的蓝盈莹;又或者在早期想做队长的伊能静、用海豚音给自己拉分的张萌。

她们给节目带来了很多戏剧性,换句话说也就是争议,估计在之后,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和「撕逼」有关的剧情,会发生在她们身上。
有一些人,则是自身有一定强项,却又完全不愿意放下自己标准,去适应规则的那种「轴」。

她们中的不少都离开了,比如许飞、阿朵、丁当。

这是由节目赛制和性质决定的,女团要融合度,大家都是明星所以要求适应性和可变性,而她们的人气和性格又没有达到宁静或者张雨绮的那个级别,是节目注定要淘汰的一拨人。



她们实力绝对不差,甚至在单项上是最好的那一批,但也正因为这种优秀,才让离开变得悲情。

换句话说,这个注重唱跳炸场的节目,在选择这些姐姐的时候,就已经给她们发下了那张「牺牲品」的牌。

之后的淘汰里,孟佳、王丽坤、金莎,都很可能会成为这样的牺牲品。



另一拨人,则是这个节目中最不确定的因子,最好的代表就是张雨绮,成熟中带着某种孩子式的天真,在一开始拿到X牌的时候还以为是种肯定。

她们就是这个节目里的「X」。



还是以张雨绮为例,随着比赛的进展,她在挣扎中慢慢接受了游戏规则,就好像在第二次公演以后,她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于是放弃了自荐队长的机会。

但不同于宁静的清醒,她在这个过程中,却依然保留了那么一点纯真。
因为下一期还有个四团合作的演出,每个团要推出一个能力者去合作表演,得到的分会加入自己团。

这个时候每个组推选的,肯定都是自己组能力最强的人,像是宁静组出了王霏霏,万茜组出了李斯丹妮,孟佳组出了她自己。
张雨绮却没有让能力又好人气又高的蓝盈莹出战,而是选了张含韵。

她的理由很简单,蓝盈莹人气高,就算失去这次表现的机会也肯定能留下来,但是张含韵要是失去了这一次表现的机会可能就没有下一次了。

即便这要冒着自己团加分可能不够的危险,她也想让对方试试。



这种心念一动的感性时刻,就是这个修罗场里,最打动人地方。

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喜欢张雨绮,她懂规则,但是在接受游戏规则的同时,又想用自己的气性,去破掉一点规则。



类似的也还有在上一次,就凭着喜欢选了张雨绮团的李斯丹妮。

她们有点像是一类人,都带着点孩子气,只不过张雨绮是女王范儿里带了孩子的纯真,李斯丹妮则是纯粹的童心。



这一次的《花样年华》组提出改歌,也有点「懂得规则、破坏规则」的意思。

经过上一次的失败,黄圣依和张萌已经很知道这样的歌根本不会赢了。很讽刺的是赵兆依旧说着鸡汤式的片汤话「你们要突破才是乘风破浪」来给她们打鸡血。
于是上一场还在努力去做情绪、感动观众的她们直接提出了改歌。

继陈琦沅被逼疯以后,赵兆也被逼疯,品品他的表情。


挣扎着接受规则,但并不认同它,反而善于利用这些规则去做事,给游戏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也让竞争更残酷。

硬+轴+X,构成了《浪姐》的三角博弈体系。

但牺牲品总有用光的一天,当强者也需要被作为弃子用掉的时候,才是这档节目最血雨腥风的时候。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看了《抱歉,这就是生活》,对这艰难的一年又有了信心

电影院,四天后见!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

史上最大牌的网大来了!怎么有人打不及格?


    关注 虹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