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上海殡葬行业开始玩高科技了!

 





将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遗体整容师”用3D打印修复遗体;3D打印的人像技术,制作出逝者的全息投影,在追思告别会上亲自宣读临别嘱托…………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正从多方面改造着上海的殡葬行业。



2016年3月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殡仪馆挂牌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上海首例家庭尝试骨灰制“生命晶石”

将亲人的骨灰通过高温加工,制作成矿石一样的晶体。日前,全国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上海挂牌服务。

从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了解到,4月3日上海第一例家庭尝试了这一项目,为62岁的父亲制作了生命晶石,而目前服务中心接到的预约已有十几例,其中还包括母亲想为8个月夭折的孩子制作生命晶石。

市民孙先生的父亲62岁,去年年底因突发疾病住院,经过100多天的抢救,最终还在3月18日离世。

父亲的遗体在宝山杨行殡仪馆火化后,孙先生本来也想过按照传统的墓葬方式安葬父亲,但在看到生命晶石的报道后,他改变了想法。

4月3日下午,孙先生一家把父亲的骨灰盒带到了殡仪馆。在休息室内,亲友们隔着玻璃,看着工作人员把老先生的骨灰送进了不锈钢外壳的立体形箱子中,而这就是生命晶石专用的制作设备。

“设备内部的温度有1600多摄氏度,将骨灰细化至粉末状,在超高温下,骨灰熔融高压致密后,冷却凝结为晶石状的圆珠。一具骨灰可形成百余粒晶石。 ”上海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部经理刘凤鸣介绍。

一个多小时后,制作完成的生命晶石被送了出来,放在桌上的盘子里。孙老先生的晶石一共129颗,色泽灰白,泛着点点荧光,每颗只有指甲盖大小,呈扁圆形状。亲手触摸父亲的晶石后,孙先生说:“我一点都不害怕。”

“骨灰就是我们寄托先人的一个载体,只不过生命晶石这个载体,用另外一种形式展现给你,可以实打实地看见他。”孙先生表示,他会把父亲的晶石带回家,可以随时随地祭拜,“可能他会跟着我,去走南闯北,如果思念的话,我就可以看看它,抚摸一下。”

随着上海推出全国首个生命晶石制作服务,工作室已经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目前已有十几个家庭确定要把亲人的骨灰制作成生命晶石,并预约了时间,其中有来自北京的家庭。刘凤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有一个家庭,8个月大的婴儿不幸夭折,母亲希望把孩子的骨灰制作成晶石,放在饰物上随时携带,让孩子永远陪伴着自己。

在刘凤鸣看来,如果生命晶石得到推广,也可以无形中缓减墓葬土地压力和清明祭扫的交通压力等问题。由于现在制作生命晶石的设备依靠进口,费用还比较高,定价为17900元,试运营期间提供20%优惠。不过相对购买墓地的价格,仍然十分经济。随着上海老龄化发展,去年上海死亡人口数量已超12万,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刘凤鸣认为,制作生命晶石这样的丧葬方式,既能够减轻市民的丧葬负担,也能够保障“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

据介绍,生命晶石与骨灰相比,容积只有原来的10%至15%,清洁、美观,多种方式安置成为可能,可以选择居家安放、居家祭祀、居家怀念;也可以制成项链、耳环等饰品随身携带,随时与亲人“对话”。

“遗体整容师”可用3D打印修复遗体

如果并不想将亲属骨灰制成“生命晶石”,仍旧那选择传统的遗体告别,那么对于非正常死亡的遗体,由于创伤创造的器官缺损比较常见。在进行修复过程中,复制与器官再造成为整容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据悉,此项技能对整容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和实战经验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从而成为人才培养和技能发展的瓶颈。



全国首家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遗体修复的工作室近日也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成立。该工作室采用CG(计算机图形)技术对缺损遗体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输出,可对缺损遗体进行局部或整体修复。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的设计师在演示3D打印模型的设计过程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展示3D打印模型成品(左)和半成品(右)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的设计师在展示3D打印模型

另外,3D科技还将从多方面改造殡葬行业。如未来3D打印的人像技术,或可在追思告别会上取代逝者遗像;3D信息技术的发展可结合声光技术制作出逝者的全息投影,在追思告别会或是多媒体平台上亲自宣读临别嘱托等。(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社)

爱问问题

ID: AiwenWent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 喜欢请关注我们!关注热点,关注问题!




    关注 爱问问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