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东圳水库第一批移民现状,除了震憾,更多是惊奇!

 

作为莆田人民饮用水之源,很多人都记得东圳水库,也常在库区游览风景。...







图文/莆仙网网友“心海泛舟”


作为莆田人民饮用水之源,很多人都记得东圳水库,也常在库区游览风景。建国初修建水库的困难时期,常太人民为了东圳水库建成,背井离乡移民的历史,估计很多人并不清楚。常太的第一批移民,在黄龙村留下了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大长厝,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辛酸。





初次见到这种房子,是很惊诧的,竟然还有这么长的房子,果然是民间智慧的结晶。经过打听,才知道这原是常太移民的集合厝。我不清楚为什么要建这么长,可能是因为新移民之间要相互照应或是其他历史原因吧。


除了震憾,更多的是惊奇。走在屋檐下,翻新的红柱与黄色门窗仿佛诉说着曾经的风华。如今只有一小部分老人住在里面,但在那个时代,肯定非常的热闹。


长长的走廊伸向远方,门前晒着的被子,扶手晒着的青菜是老人们朴素节俭的见证。或许他们并不愿离开这生活过许多年的老房吧。


宽敞洁净的院子(暂且叫院子吧),是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的吧,习惯了大城市的喧哗,这里或许可以找到一丝宁静。




屋后的青山,守护着这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集体厝。听老人们说,这房子也被保护起来,听了相当的欣慰。


屋前是一条宽广的公路,是山里与外界的交通要塞。




远处的小洋楼格外显眼,很多以前住在这里的村民都已搬出集体厝,住进这种小洋楼,发家致富奔小康,显然不是一句空话。


只有恋旧的老人还守着这个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老屋。对于他们来讲,常太的一次移民,已经背井离乡了,并不想再次离开这个家。因为对于住惯的老房,就是自己的家,对于家,老人是惦记的。


如今的黄龙村,新盖的小洋楼耸立在宽敞的街道,处处一派新农村的繁荣景象。湄渝高速横空而过,给这个小村带来别致的现代气息。


青山绿野架高速,红瓦白墙起大厝。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新农村建设也一直在继续,但不管如何,那些长长的集体厝还是令我印象深刻的。
 附:黄龙村的一座集体厝的全景图。
(请把手机横过来观赏)
商家推广






    关注 莆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