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期【礼堂故事会】张斌桥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热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

——罗杨

那一方土地,

那祖祖辈辈讲给我们的故事,

我们不该忘记。

放缓脚步,

去故事里闻一闻乡土气息,

重拾遗失的美好记忆。

讲述:施永定

记录:傅瑞庭

从前,宁波江东有一户人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在慈溪县做官,老二收古董玉器,一个女儿名叫阿莲,生得蛮好看,还未出嫁。有一天,阿莲正在楼上窗下梳头,突然从半天飞来一只样子交关难看的鸟,对着阿莲说;“侬嫁给我好伐?侬嫁给我好伐?”阿莲一听又好气又好笑,没有回答它。以后,每天早上只要阿莲一坐在窗下,这只鸟就会飞过来,对着女儿问一声,“侬嫁给我好伐?”阿莲就将此事讲给母亲听,母亲说,明天我来看看开。第二天,这只鸟又飞过来,对着女儿阿莲说“侬嫁给我好伐?”母亲立即回答:“有本事你来抬。”不料过了几天,阿莲竟不明不白的死去了。大家都说这是被鸟讨命讨去了。但是家里也没有办法,只好忍痛料理了丧事。做二阿哥的还把妹妹平时最喜欢的几件古董作为陪葬品放进了妹妹的棺材。

老二继续做收古董生意,有一日,来到丰都古城,老二不知道这里是一座鬼城,城里有一条阴阳街,上午做生意用铜钱银子,下午用锡箔。一天下午,老二混里混沌,会撞进阴阳街,一家一家去收古董。无意之中摸进一幢大屋,是大户人家。里面放着几件古董,老二一看就认出这是自己家的东西。怎么会在这里呢?老二就问这里的下人,“你们主人在哪里?”,下人就去进去禀告,不一会走出一个漂亮的后生阿嫂,两人一见面都会呆煞,这个年轻女子不是别人,竟是他的亲妹妹,看到自己阿哥,妹妹吃惊的问:“阿哥,你为何也到这里来?”老二说:“我收古董何处不走,你为何会在这里,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阿妹知道我阿哥是误闯阴阳街了,可能还有救星。就告诉他,“这里叫丰都鬼城阴阳街,我家是判官老爷家,判官老爷看相我,演化成一只鸟,把我抬来了。判官老爷待我蛮好。等会吃饭辰光,你要看我的动作吃饭,我的筷子笃在那一碗下饭,你就吃那一碗下饭,千万不要乱吃。”

过了一会,判官老爷回来了,他一进门就闻出家里有生人气,就大声问: “阿莲,啥人来啦?”阿莲连忙告诉他,“我阿哥收古董误闯阴阳街,你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把他放回阳间”。判官老爷一听是舅姥爷到了,非常开心,哈哈大笑,说:“那当然,那当然。”于是,判官老爷热情招待舅姥爷,老二小心翼翼,随阿妹的筷子吃下饭,酒醉饭饱后,判官老爷对舅姥爷说:“等会我送你坐船回去,每到一个地方,船老大会说,某某地方到了,某某地方到了,你千万不要下船,一直等航船开到底,就是宁波,你才好上岸。”判官老爷和阿莲把阿哥送上船就回去了。船一路开,一路停,船老大一路说,“某某地方到了”,客人一批一批上去。开到半路,老二心急煞了,认为开了介多辰光总快到了,早点跳上退过,就上了岸。结果跳进一户人家,老猪娘刚刚要生,他就投胎进去成了一只小猪。原来这船上的客人都是按照阎罗大王的吩咐到各个地方去投胎的。这事情判官老爷当然最清楚,马上同阿莲讲,你阿哥心介急,介早会跳跳上,现在投胎变一只尧猪了。阿莲一听大哭起来。“我阿哥命咋会介苦啦!侬无论如何要把阿拉阿哥救出来”。判官老爷马上安慰她说,“你莫难过,我再想办法,要未你马上到这户人家把这只小猪买回来”。阿莲就照判官老爷的话,到这户人家把这只小猪买回来,判官老爷又把它变成人。老二又在阿妹家里住了几天,判官老爷说,“舅姥爷,这会你要快点回家了,你在慈溪做官的大哥生大病了。因为他为官不清,搜刮民脂民膏太多,不是一般医生可以看好的。”两兄妹忙问“有何办法可以救我大哥”,判官老爷说,“办法倒有一个,你们那里有一个做草鞋的老人叫张斌,他曾经发愿要造一口大桥,他那里有很多经忏,你们向他买来烧了方可以赎罪。”判官老爷和阿莲把阿哥送上船,再次嘱咐不要半路跳上,一定要坐到底。这次老二活灵生进了,随人家跳勒咋闹热,他就是不跳,一直坐到底,跳上岸,天还墨暗,寸步难行,老二在路边坐到天亮,果然已经到宁波了。到家里一看老大已经奄奄一息,各处名医都认为无可救药,家里人缩手无策,只等办后事。老二一到,就把自己所见所闻告诉家人,一提到做草鞋的张斌,江东无人不晓。老二马上到张斌家,求老人家把经忏卖给他去救大哥,要多少铜钿随你讲。老人说:“我没有经忏,只有这三缸草结头,你要就买去,至于铜钿,除了造桥我自己也没用场”。原来张斌孤独一身,住在后塘河边,每天做草鞋,买了钱就积起来,发愿要在后塘河上造一口大桥。每双草鞋做好,剪下草结头,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再放进缸里。日久天长,居然积起了满满三大缸草结头。一片诚心,天日可见。当时,老二就把准备好的银两给了张斌老人,搬回三缸草结头,回家烧了,老大果然起死回生,后来弃官回家,做了平民百姓,平平安安度过余生。

张斌老人有了这笔银两,加上自己几十年来辛辛苦苦积撰起来的一笔钱,造起了一口坚固又美观的石拱桥,这口桥就叫张斌桥。后塘河两岸从此变通途。

张斌桥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因马路拓宽被拆除。[张斌桥拆下的料作后来运到东钱湖边,据说想再造。]

故事来自《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宁波·鄞州卷》,该书由鄞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启动编纂出版工作,鄞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谢根芳同志主持编纂。在该书艰辛的编纂过程中,从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到豆蔻年华的青葱少年,数以千计的民众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他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深入社区、农村田野,再次把行将消失的口头文学记录整理出来,精心取舍选编,其功效不亚于有形文物的抢救保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守望人类珍贵的记忆,记住乡愁,留住乡思,激发乡情。他们为有幸担当这一历史使命而感到自豪,让我们为他们守望民间文化的精神衷心点赞!


    关注 阿拉鄞州的文化礼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