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我与校报的点滴故事

 


去接近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其实最开始我也想尝试着记录一下我从大一到大三在通讯社的点点滴滴,可是后来还是选择放弃了,因为我的确不是一个擅长叙事的胚子。前几天在微博上看了一波“鸡汤”——去接近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感觉与自己想表达的出奇的吻合,所以干脆用这个名字。

“鸡汤”内容大概是,不管我们在什么年龄层,居住在那个城市,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咸菜泡饭,我们身边接触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消极型”朋友,另一种是“积极型”朋友。

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打开微信,群发一条信息,“你最近在做什么?”我敢保证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回答“还是老样子呗,我还能做什么。”而有一部分人会告诉你“我最近在看一本什么书。”“我最近在锻炼身体呢,刚跑了五公里,A4腰指日可待!”“我在做攻略呢,准备去韩国shopping,要不要代购?”



我想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如果你继续跟第一类人聊下去,聊天内容无非是你在听对方无尽的抱怨,抱怨上天不公,运气不佳,老师跟我作对,生活似乎永远没有色彩。但是如果你跟后者聊下去,你会发现这类人像一个万花筒,在上课的时候就努力充实自己的头脑,夜幕来临之际会跑五公里让自己大汗淋漓,周末看看书,约一场电影,似乎每天都有用不尽的能量和做不完的事。很庆幸,自己已成为这种人。

平心而论,以前我的生活压实一片阴霾,刚刚步入大学,学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写着奇奇怪怪的文字,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每次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学姐学长安排的消息,开会永远躲在角落里,低头听着被人侃侃而谈,好像自己永远不存在一样。周末就宅在寝室看看剧吃着外卖,我自己都能从牙缝里闻见腐坏的气息,那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无底的泥潭,被人看一眼都会陷下去一样。

后来,大一寒假结束后的第一次例会,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寒假,而我像一个没有生活的人一样,听着别人的生活过日子。别人看的书我不知道,别人喜欢的作家我不了解,别人去玩的地方我也没去过。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活成了一副老人的模样。这让我意识到,我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活成别人理想中的样子。



至此以后,每次例会都会尝试着发言,后来慢慢发现,原来我也可以侃侃而谈,说话时信手拈来,每次例会都会有新鲜的收获。我从通讯社这群“积极型”朋友的身上吸收了太多的正能量,喜欢旅行,走遍大江南北的朱莺学姐,“鸡汤君”我郭,相声梦大发的酷女子田老师,各类好书如数家珍的习习学姐,不住蒙古包的蒙古汉子嘉麒哥,拜这些“积极型”朋友所赐,我也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到来,我得以开启这扇门,看到了更壮阔的风景,成就了另一个不同的我。

现在的我考试还会看挂科,下雨天也会忘记带雨伞,甚至还是被骗,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生活的全部,每天会跑十公里为了A4腰‘生生不息’的奋斗,偷闲会看看喜欢的书,约个周末跟朋友一起去喝酒(不是酒鬼而且酒品好到爆炸!)春天来了就去踏青,冬天来了就去南方避寒,会坐一夜的硬座只为去天安门看升旗……这并不是我一个人凭空生长出的正能量,这是我从通讯社这个大家庭中得到的宝贵财富。



到现在我仍然相信这不是因为幸运,我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注定好的,包括“消极型”朋友,他是在警醒我们要引以为戒,你从来不是没有幸福,你只是缺少幸福感,看看周围谁不是善良可爱的姑娘和小伙子。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话:人进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而更好的事情,就是成为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去改变去吸引更多需要这种力量的人。

而我愿你成为这样一个人。

郝德娟

本期编辑:戴学敏

责任编辑:陈翔


    关注 hhgxy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