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萌】亲子阅读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有次在沙坑边陪孩子玩儿沙子,旁边一妈妈正在兴致盎然的跟另一个妈妈说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特别好,我们家...



有次在沙坑边陪孩子玩儿沙子,旁边一妈妈正在兴致盎然的跟另一个妈妈说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特别好,我们家特别爱看,你可以先买这两本,然后喜欢了,再买别《大卫,不可以》……”我也是有了孩子后,才知道“绘本”,就是咱小时候看的小人儿书,不同的是,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多数都是国外的,国内的绘本也很多,但名声和销量都很难追的上引进的凯迪克之类。



亲子阅读这件事儿,到底有多重要?是不是看一本《刷牙》,孩子就会认真刷牙?看一本《肚子里的火车站》,孩子就会细嚼慢咽?看一本《红绿灯眨眼睛》,孩子就会遵守交通规则?是不是孩子不爱看精挑细选摆在他面前的书,就觉得“我家孩子不爱看书”,或者认为“绘本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用嘛!”

我们大人平日吃饭也是有时爱吃萝卜,有时想吃鲍鱼的嘛!怎么能要求,我把鸡蛋牛奶端上来,你就要为了身体好一定要全盘笑纳?

早期的书,是用来撕的

最早买给孩子的一套书,应该是黑白卡,然后是波浪卡、儿歌之类。对于不满半岁的小baby,嘴才是认识世界的第一个工具,通过啃、咬,尝尝这个东西是什么味道,“啊,不太好吃呢!”



接下来开始用小手探索了,就是抓、撕。越是被撕的厉害的书,恐怕越是他喜欢的。没关系没关系,随便撕好了。比如《馋嘴的小老鼠》、《脸、脸、脸,各种各样的脸》、还有一本从孩子两三个月开始读的儿歌书,已经被撕的碎片满天飞。

那些在他完全蒙昧的时刻读过的书,当他会撕的时候,妈妈真的可以验证,孩子是记得的,深刻的记得。他用他的方式来召唤老朋友。

我们家姥姥粘书最有心得了,趁着孩子睡觉的时候粘,被一撕再撕、都不能成页的书,用白纸或者彩纸糊上,在书页连接处再粘上透明胶,实在不行,还有用线缝的。好似在故宫修古籍般的精致、耐心。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问我妈,“我小时候看的书呢?”我妈说“都被你撕了啊!”我说“你怎么不拦着我呢?”我妈说“拦不住啊!”当时还觉得,我没能重新遇见小时候看过的书,真是好遗憾,还埋怨我妈,怎么就那么云淡风轻的允许我撕书。原来妈妈才是真的懂孩子,不过以前可能太忙,没时间给我粘书吧O(∩_∩)O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曾经在孩子没满百天的时候,我就盲目而自作主张的买了好多卡片、儿歌、波浪书、纸板书之类,甭管人家喜欢不喜欢,就给人家读,除非小人儿真的不耐烦的直哭。当妈永远有一种“我给你对你好的,你要接受!”的执念。

慢慢的,宝贝能听进去一些,有些还是抗拒,抗拒就抗拒吧,先放一放再说,反正还有你愿意听的,随你好了。当我对宝宝词穷的时候,念念儿歌是缓解妈妈的焦虑,也是给孩子换换口味的机会。

执念之一,就是把妈妈喜欢的给宝宝,在宝贝才2个月的时候,买了一套《小熊宝宝绘本》,好呆萌的小熊,好简单的阐述道理,简直让妈妈喜欢的爱不释手。宝宝是听不进去的,顶多用小手抓两下书页,发现不好撕,就放弃了。一直到1岁半以后,宝宝才真的喜欢上这套书,每一本都一读再读,甚至每一天都要把一堆小熊宝宝一本一本的听上一遍。

有些书,出现的早了,或者晚了,都不能打动这个有主意的小人儿。

执念之二,就是要把最好的绘本都给你,比如凯迪克、安徒生。当然,大奖绘本都有非常独到,精彩的。不过,只有在他们出现在刚刚好的时刻,并且入了宝宝的“法眼”,他们的魔力才能出现。



比如《月亮的味道》,当宝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一晚上连着听了10遍+,并且连续要求读了一个多月,宝宝第一次遇到这本书是20个月,对很多小动物都可以识别,而且对小动物叠罗汉看的如痴如醉。而同事家宝宝第一次遇到这本书是12个月,几乎完全无感。



再比如《抱抱》,用户评论,有的宝宝在8个月就可以体会小猩猩和妈妈之间绵密的依恋,而我们家宝宝虽然在半岁的时候就拥有了这本书,但是是在1岁半以后才对这本书出现极大的兴趣。

绘本的供给和孩子的需求,其实是很难同时出现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怎么办呢?我的选择是时刻关注、搜集,电商有活动的时候,就买上一大堆,一般都在推荐年龄之前囤好,慢慢的一点点的释放给孩子。比如半岁的时候,就关注1-2岁的绘本,2岁的时候,就关注3-5岁的绘本。并不是每一次尝试都会成功,暂时无感的绘本就先放一放,比如《大卫,不可以》、《大卫,上学去》、《野兽国》、《魔奇魔奇树》……也许他永远都不会喜欢,那就随他吧!



而有的时候,是刚好出现一个阶段事件,比如夜里怕黑,那就临时买了《夜黑黑》,并不能期待这是一剂良药,而是给孩子一个自愈的可能。

执念之三,孩子不喜欢妈妈选的书,这孩子怎么不爱读书?妈妈在教养孩子上,总是近乎处于绝对权威,书城里也不乏《儿童哲学智慧书全集》、《儿童多元智能大贴纸》、《专注力训练》、《爸爸妈妈不容易》、《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这样以灌输知识、培养性情的书,急于让自己孩子乖巧听话又聪明的妈妈总是忍不住买两本回来。孩子一看,这是什么呀?不喜欢,妈妈难免觉得内心受伤,于是再买,还不喜欢,多次角力之后,妈妈要么放弃,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要么试着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发现,原来他喜欢的书是这样!BUT,问题又来了,这样的书,有什么教育意义吗?比如《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比如《小兔子的蓝毯子》,在重复的歌谣,或者孩子体会调皮执念的共鸣中,高高在上的妈妈,难免要拉孩子走。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恰恰需要妈妈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弃对完美的痴念,恰恰是让妈妈和孩子开启面临成长路上诸多忐忑和困境的勇气。

阅读,不过是玩耍的一部分

很多亲子阅读的倡导者认为,亲子阅读是童年时光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亲子阅读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没有绘本滋养的童年是无趣的。我不反对,但也不完全支持。

亲子阅读并不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唯一的方式,甚至不是最优先的方式。

孩子体验这个世界,最初是靠妈妈的体温、爱抚,之后靠自己的小嘴巴去吃、去尝,然后是靠小手去摸、去感知,自始至终,孩子都在用他的两只眼睛观察着周遭的一切,用耳朵聆听着一切。这个世界如此丰满,每天都在给孩子活色生香的体验——清晨的鸟鸣,五谷菜蔬的色香,妈妈的柔软温暖,玩具的色彩斑斓和不同触感……甚至家里花盆中的一只小虫也让他时刻认知着这个新鲜的世界。



阅读,是通往孩子未经体验的世界的途径,但任何体验,都建立在孩子对已知世界的认识基础之上。这两者,是无法割裂的。就像一个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只通过绘本是无法体会到“海风湿湿的味道”的,在草地上疯跑和痴迷的看一下午蚂蚁,都是对孩子非常有意义的玩耍。

据说犹太人把蜜抹在书上,让孩子由此爱上读书,但同样,犹太人也认为,知识是用来实验的,是行动的意义。平均每个犹太人每年阅读64本书,同时,犹太人又是一个全民鼓励创业、创新的民族。

简单的把亲子阅读归结于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实现什么目的,就会过于简单粗暴,阅读是一扇看世界和内心的窗户,重要的是,怀揣好奇,全身心的去体验、实验,进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来源:哺哺妈妈

【推荐阅读】

1【亲子萌】一天中,亲子关系最重要的5个关键时刻

2【亲子萌】最伤孩子的十句话,父母请嘴下留情!

3【亲子萌】这组父子漫画刷新了我们的......

——————END——————

合作电话/微信: 13487841732  晴天
投稿/爆料微信:bendiw11  爆料哥


    关注 张家界本地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