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既不是一场短跑比赛,也不是马拉松赛

 

本文是对《课外培训火爆是教育的一种进步》一文的回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导读

上篇《课外培训火爆是教育的一种进步》发出去之后(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可以找到该篇文章),各种评论之声不绝于耳。所以今天想集中回应一下,谈谈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有关《课外培训火爆是教育的一种进步》一文的回应

作者:包林运

有朋友表示第一次听到“提前分流”这个词,感觉无法接受。其实这件事我自己也是绕了好多弯路才明白的。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铁房子”的比喻,那些人终归要死的,要不要把他们喊醒?这个比喻虽然不太恰当。但是到现在我也并不觉得快乐教育就是错的,只不过,确实有些父母朋友是被“快乐教育”忽悠了——只看到了快乐的一面,却完全没想到小时候的快乐与未来的分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不了解“减负”的深意。

我并不是想劝说大家放弃快乐教育,我只是希望更多普通的父母朋友能够在信息更加对称的情况下,自己做理性的选择,而不是懵懵懂懂地被人忽悠着让孩子快乐地过完童年,却在有一天明白过味来的时候万分后悔。基于这样单纯的想法,我把我个人的愚见说出来告诉大家。或许有朋友在今天看到会觉得太恐怖,压力山大,但如果这就是真实情况,那么您今天恐怖一下,总比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的追悔要好多了。当然,一切判断都取决于您自己,选择权始终紧握在您的手中。

还有朋友看到大雪对学习充满热情的状态,会评论“孩子这么爱学习真的好吗?”我想就大雪的个例说明一下。

首先,大雪目前的状态并不是我刻意设计得来的,所以,这种状态到底好不好,我真的不知道——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好,才一步步把她引导成这个样子。其实,在大雪成长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我是跟着她在走的,还有一部分是我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因为我是一个没有经验的非专业妈妈。正如我在文中说的,我自己本来对她的状态并不是特别欣赏,也是经历了一些纠结才能够接纳的。所谓接纳,就是接受,不去讨论它是不是最好的状态,而是发现我和孩子不由自主走到这里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继续走下去,尽可能走得好一点。因为,这种状态和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差别还是挺大的,要去理解、接纳还真是需要经历一些过程。我猜想,飞扬(大雪一岁的弟弟)将来不会走和姐姐一样的成长道路,因为他们的天性非常不同。其实,我写大雪的状态,希望能够传达的信息是我的态度,我的态度是跟随她,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选择,哪怕我并不清楚将来这种选择会指向何方。

第二,想说一下我对快乐的理解。如果让你一整年只许上网玩游戏闲逛,不许做任何学习、工作类的正经事,你觉得你就会特别快乐吗?我猜那恐怕只会带来极大的空虚感。其实人都是这样的,单纯的玩乐是非常肤浅的快乐,而辛苦付出之后获得的快乐是更加深刻的快乐。人比单纯的放松,更加需要的是成就感、价值感,那种价值实现的快乐是巨大的快乐,长久的快乐。这一点对于儿童和成人是相似的。或许是有些人从小没有养成体验深度快乐的习惯,丧失了能力或说自信,只好在肤浅的快乐中并不那么快乐地消磨时光。其实就玩乐本身而言也是如此,电游都要设计层层管卡,要有挑战性,才能让玩家有成就感。只不过玩游戏很容易获得成就感,相比之下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就没那么容易。我自己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觉得学习很快乐,他们只是更多地体会到了付出之后的成就感。

第三,我讲社会阶层的问题,是因为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追求提升阶层为自己或孩子的人生目标。有些朋友说看了这文不淡定了,我很遗憾。我写此文的初衷,是希望父母朋友的淡定是来自清醒认识客观世界后的豁达,而不是井底之蛙闭目塞听式的逍遥。我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尽可能地尊重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将孩子与孩子拿来比较。



最后想重复一下我在《育儿先育心》中说过的话,人生既不是一场短跑比赛,也不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在人生的终点没有裁判、领奖台,也没有观众,只有人尽相同的寂静。人生是互相帮助、共寻福祉的过程。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幸福快乐,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注 高大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