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每周工作4小时”

 

最近读的一本书《每周工作4小时》对我的影响很大。这本书的读书体会在“创盟早安”做了推荐与分享。...



最近读的一本书《每周工作4小时》对我的影响很大。这本书的读书体会在“创盟早安”做了推荐与分享。

这本书的作者是蒂莫西·费里斯,先看看这家伙做到了什么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企业管理客座讲师。

●Google、PayPal等创意公司的受邀演讲人。

●能说六门外语:中文、韩文、日文、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曾获中国散打全美冠军。

●保持一项探戈舞吉尼斯世界纪录。

正是在这本书里,费里斯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经历讲述了如何“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工作结果”,以及如何“突破旧有思维方式,建立高效赚钱与精彩生活平衡兼得的行为模式”

 

你是否也正在为每天看“微信朋友圈”时间过多而懊恼?

在这本书里,费里斯介绍了“定位”、“精简”、“自控”、“解放”四个步骤,通过相应的方法实践与修炼,费里斯获得了理想的人生状态,并帮助很多人彻底改变了工作模式。

对于我来说,影响最大的是“精简”这一章。在这一章节中,费里斯提出非常多的关于时间管理、工作效能的误区,同时围绕“精简”这一核心思想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和很多人一样,我曾经是“微信手癌”患者,经常对于自己花在微信朋友圈的时间过多而产生懊恼的心情。而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与做法,让我做到了“从微信朋友圈里解放出自己的时间”。

在这一章节中,我非常推荐让每天忙忙碌碌的人获得“时间自主”的三重“思、为”方法。

“80/20”法则的实践

我们都知道“80/20”法则:“80%的结果源于20%的原因”;“80%的成果来自于20%的时间和精力”;“80%公司的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

然后呢?如何从“知道”到“做到”?我们过往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运用”、“实施”的呢?

作者费里斯在他自己的生意中的实践很有学习的意义。

作为一个小企业的创业者,他曾经非常困扰于无穷无尽的客户服务、供应商协调、内部沟通。但当他认真检视自己工作的时候,发现公司95%的收入来源于5%的客户。于是他坚决地采取行动,停止联系95%的客户,再减掉2%的客户。我们的工作是否也应该不断地认知到底哪20%是我们的最有效率的利润来源,然后减掉那80%的工作——定期检视,不断提升。

道理说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必然是一个有很大难度的过程。有多少人敢于主动砍掉大部分客户呢?越是小公司,越觉得“有生意做就好”,“有事做总比没事做要好”。如果真的要践行这一原则,就要持续做三件事:下定决心,设立目标(事前);检视(事后);觉察(事中)。

下决心意味着我们深知改变的艰难,对专注于20%的有效工作在意识上产生足够的动力。而设立目标则是要对改变限定时间,量化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重新检视改变的效果如何,做阶段性、客观的评估。

“觉察”是最难的,因为思路、方法是渗透在我们的行为中的,我们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一做起来,就忘掉了“新的方式”,而在惯性的作用下思考、行动。如果一个人有觉察力,改变才会更快。

帕金森法则: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

我们都知道时间管理的四个象限,在四象限中,人们的拖延症、效率低经常发生在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过程中。

很多人痛苦的大学记忆是,不到考试前一周,看不进去书。而美好的记忆则是,那么多东西用一周的时间复习,居然就考及格了。

写文章、写论文,明明有很长的时间准备,却总是要到最后一天凌晨3点才完工——即使给出更多时间,完成的质量也并没有显著的提升。

这种现象我们是否可以主动利用呢?这也正是“帕金森法则”所提出的:对重要的事,主动减少工作时间!而这并不会降低工作质量。

对于重要的事,首先“主动”限定完成的时间,而不是跟随某个别人限定的时间期限。比如,截稿日期是25日,首先要求自己在24日18点前完成。然后尝试,把完成的时间从4小时压缩成2小时!真正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其实在完成一件任务过程,由于“求好心态”,我们确实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比如调整格式,比如寻找“更让人惊叹”的图片。但某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其实对于客户、听众来说,只有10秒钟的展示时间。

——能不能再尝试一下,原定4小时的任务,用1小时完成?!!是否可以把某些工作外包,甚至大部分工作外包?!!

想办法让自己闲下来,体验无事可干的“轻松”,而不是“紧张”。把时间先空出来,才能重新考虑装入新的有趣的东西。

我现在究竟是有成效,还是很忙碌而已?

很多人很忙,希望工作更有效率。但很多人忽略了“效率”与“效能”的差别。有效率是说同时能做很多事,而有效能是做事有有意义的结果。举个例子,有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点钞的数目更多;而有效能是同样用1个小时,把100万的生意谈成了1000万,或者让秘书处理美化方案的工作,而自己主要处理演讲逻辑与案例。

对于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工作内容的企业主、管理层,效率与效能的差别换种说法就是要“做 对的事情”,而不是忙忙碌碌地“把 事情 做对”。

仔细回想,我也经常是“认为自己应该很忙”,或者“对所有的事情全力做到最好”,事无巨细亲自解决。从而很忙碌地享受虚幻的充实感。真的要做改变了。

简单的道理如何落实改变呢?读过此书,我立即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尝试改变的方法。每个工作日上午11点11分的时候,我设定一个如下标题的手机闹铃:“你是否在逃避做重要的事而在做无意义的事?”每天提醒自己,促进改变的发生。

时间都去哪了?…微信朋友圈!

在本书的“精简”一章中,费里斯提出了“低信息食谱”的建议。想想我们现代生活的状况,真的是进入了“信息泛滥”、“信息过剩”的情况。互联网让信息不再匮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让信息随手可得。于是出现了新的状况:我们的时间、空间被信息塞满了。

特别是微信——你是否也有“手癌”呢?开会中、课堂上,本来是回复一条消息,却随手点入了朋友圈。或者频繁看手机,总感觉有人发信息给你。同一条花边新闻,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看到大同小异的观点。

微信填充了我们的碎片时间,让我们的空白时间不那么无聊;微信同时碎片化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在长时间泡在朋友圈里之后发出感叹:“大多数时间花在了没那么有价值的信息上”。

因为信息快餐占据过多时间,所以仅仅获得了“信息”,而不是“知识”,也无法“成体系的学习”和“深入思考”。

正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我对自己的“信息食谱”进行了反思,并做出了一些改变。

其中一个重大的“决定”是:我每天只看一次朋友圈。这是给自己最基础的要求,无论“一次”是5分钟,或15分钟,无论是什么时间,只要看过一次了,今天就不再看朋友圈了。

实践过几个月以后,感觉好极了!我体会到,一,这释放了大量的碎片时间,让我改变了在写东西、与人交谈、开会过程中断续查看手机的状况,让我的很多工作更专注、更完整了。二,我并没有遗漏掉什么“重要信息”,甚至没有遗漏掉什么“即时信息”——现在的信息渠道实在是太多了。三,在家里从来不看朋友圈了,家里人不再抱怨我是低头族啦 (^o^)。

改变“思为”模式的书

《每周工作4小时》这本书不仅提出问题,还从思考方式的层面提出了独立的见解。同时提供解决方法,并有亲身实践的经验与提示。这是一本可以改变“思、为”,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书。

努力工作不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目标。是否可以提示我们自己,把高效能的工作变成重要的工作指引。把留出来的时间花在更美好的事情上、或者对家人的陪伴中。帮我们达成终极目标:“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

“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三体》


    关注 大民同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费里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