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智慧解读》:第1章

 

------第1章------



墨子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说,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商不一定高,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一定不会有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种善始善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干大事。另外,做人一定要表里如一,身体力行,切实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表里如一,身体力行

墨子曰:“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说:“美名是不能轻易地形成的,声誉也不能投机取巧地建立,君子必须身体力行地表现自己的品德。”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但是,我们究竟如何才能获得好的名声,获得别人的称誉和赞赏呢?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在此就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体力行,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切不可夸夸其谈、沽名钓誉,只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功成名就。显然,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的所在,即要求人们能够知荣明耻,身体力行,切实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要使讲话和做事一致,没有一句话不实行的。

这句话是墨子用来论证“兼爱”的可行性的。墨子举出许多人口口声声反对“兼爱”,认为“兼爱”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让他们来选择是把亲人托付给主张“兼爱”的人,还是托付给主张“相恶”的人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墨子用上述名言对这些言行不一的人提出了批评,同时他认为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言必信,行必果”、“无言而不行也”。

今天,墨子的这一观点或教导,即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应言行一致,仍然具有普世性的价值和意义,做人应堂堂正正,要把出于自己口中的道理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切不可嘴上说一套、背后又做一套,这是“阴阳人”的为人和做法,是可耻的行为。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追求真善美,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墨子认为,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动不是通过自身辩明的不能树立;名声不能简单地成就;荣誉不能用巧言建立,因此君子要言行合—。

墨子的话告诉我们,高尚的品质、令人向往的名誉都是为人所追求的,但这不是靠虚假、巧言令色就能轻易达到的,而是要发自内心的追求并采取与言语一致的行动才能实现。

我们身边往往有这样一些人,台上与台下,人前与人后,对待领导与对待普通人,他们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些人言行不符、表里相背。他们往往不以诚实为荣,反而以之为耻。

言行一致,贵在身体力行,只要我们坚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欺上瞒下、努力改变那种“有看法、没办法;有想法、没做法;有号召、没实招”的现象,言必行,行必果,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在“为人民服务”上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

“有困难找我!”这是牛玉儒经常对老百姓说的一句话。他的手机号走到哪儿给到哪儿,包括企业、基层单位,以及孤残老人家庭。他说:“事关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2003年的一天,牛玉儒检查呼市便道铺装工程时,发现刚铺好的便道上有根电线杆立在盲道上。“这不是害人吗?”一向很少发火的牛玉儒忍不住大发脾气。他严厉批评了施工单位,要求他们立即重修盲道,并且要求有关部门对市区内所有盲道进行全面检查。随行人员第一次见牛玉儒发这么大的火。

呼市市委督查室主任董利群作过统计:从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牛玉儒一共批阅各种群众来信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文函件314件,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件,他还要求督查室必须跟踪解决问题。

“我们抓经济、搞建设,最后目标就是让群众在更好的环境里过更好的日子。”牛玉儒多次说过这句话,这高度概括了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牛玉儒的小巷情结也令人感动。情系小巷,心存百姓,这也是牛玉儒的一贯作风。

牛玉儒在担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后,抱定的目标之一就是接好前任改造青城的接力棒,狠抓城市建设,给老百姓打造一个满意的首府。非典一过,他顶着烈日,徒步实地察看呼市的道路改造情况,不仅重视通衢大道,更关注小街小巷。他说:“光大街美不行,老百姓可是生活在小巷里啊!”他发现,很多学生下晚自习后在小巷里摸黑行走,一调查,市区这样的小巷竟有46条,随后他就点名让城建部门抓紧时间治理小巷,为老百姓送光明。很快,呼和浩特市区的这46条小巷全部安装上路灯并实现供电。

牛玉儒在当包头市市长时,扑下身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走出困境的下岗职工到市政府门口放鞭炮感谢他。他向大家致礼,深情地说:“关心困难群体是政府的责任,人民市长为人民,这是我的政治责任,也是我的职业道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牛玉儒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亮开嗓子在群众面前讲政治。他讲的政治很简明,就三个字:“为人民”。就冲这三个字,群众赞许他是“好官牛玉儒。”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普通人来说,重诺守信、富出必行、不夸海口、不乱承诺、不信口开河、拒绝见利忘义,做起来又何尝不难呢?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因为它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尺度,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要求。

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社会风气的根基,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执著支教徐本禹、剑胆琴心任长霞、鞠躬尽瘁牛玉儒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不但怎样说就怎样做,而且做得很成功,很令人感动。

子墨子言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意思是说,言论要是能够做到的,不如常说;言论不能够付诸行动的,就不要常说。言论不能付诸行动,却经常说,那就是徒费口舌。

墨子说的那种说一套、做一套,徒费口舌之劳的人,往往不想过后会不会去做,也不管以后能不能做到,总是先把口头支票开了再说。稍好一点的,也是有了点结果就浮夸,脱离现实。他们没有务实的办事态度,没有踏实的办事作风。于是久之,就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失去了老板的信任,失去了下属的信任,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我们坚决不要做这种众叛亲离、讨人厌的人。要做就要做言行合一的人,言行一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然而“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我们也要努力去做,不可姑息迁就自己。

为人处事,信守诺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欢迎的人,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任何时候都有守信、遵约的美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夸夸其谈的处世态度,不但徒费口舌、于事无补,而却也从根本上违背了诚信为本的做人原则。因此说,表里如一,身体力行是做人之基。

坚定信念,善始善终

墨子曰:“事无始终,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墨子说:“做事有始无终,就不要去从事更多的事情;做一件事情都糊里糊涂,就不能追求博学多闻。”

有志者事竟成。古人把立志视为成功的第一阶梯。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 第六十三章》)困难的事情应在还容易解决的时候便着手去解决,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就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而且,做任何事情,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善始善终、专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就修身这件事来讲,尤其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修炼自己,唯有如此,才能最终使自己成长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

孔子自述其人生是从“吾十五有志于学”(《论语 为政》)开始的;墨子讲“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诸葛亮在《诫子书》告诫子孙学习才能增加才智,立志才能成就学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之志”(《晁错论》):谢良佐说“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上蔡语录》);朱熹认为,“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性理精义》)卷七:王阳明也认为不立志就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因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教条示龙场诸生 立志》);抗倭英雄戚继光也深有感触地说:“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练兵实纪 练将 志立向》)正因为“立志”对人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孔子才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冯梦龙才说“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警世通言》第十七卷《钝秀才一朝交泰》)甚至连《三国演义》也是这样定义英雄的:“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王船山正是以“身可辱,生可捐,国可亡,而志不可夺”(《船山遗书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自勉,才隐于山野之间,一心做藏之名山、以待来世的文化事业,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贡献了一个儒士全部的精力、智慧乃到生命。

卡耐基喜欢用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奇特故事来说明坚定信念的魔力。

“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造人玛丽 贝克 艾迪,曾一度认为生命中没有幸福和快乐等美好的东西,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前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不幸去世;第二任丈夫又无情地将她抛弃;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她这位母亲贫病交加,自身难保,不得不在儿子4岁那年把他送给别人代养,后来儿子下落不明,长达31年母子无法相见……一连串的打击,让玛丽 贝克 艾迪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时常涌现轻生的念头。

可是在麻省理安市的一天,她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天很冷,她在城里走路时突然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脊椎发生扭曲,使她不停地痉挛,结果昏了过去。医生认为她将不久于人世,即使奇迹出现让她活过来,她也绝对不能再走路了。

玛丽 贝克 艾迪不想在床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于是用《圣经》来唤醒体内神奇的力量。她后来说,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诉苦……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枚苹果一样,让我找到了好起来的方法以及怎样也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信念,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卡耐基并不是这个教派的信徒,但他一直深信信念的力量。从事成人教育的35年经验使卡耐基明白男人和女人都能够消除忧虑、恐惧和很多疾病,只要改变自己的信念,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然,立志仅仅是第一步,高远的志向若不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还是空谈。一分辛苦一分才,显赫成就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

在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很多著名人士都是紧紧抓住一个目标不放松,最终取得成功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样劝告一些爱好广泛而收效甚微的青年,他用一块放大镜示意说:“把你的精力集中放到一个焦点去试一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实际是他个人成功的经验之谈。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专攻“昆虫”,甚至能够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昆虫长达几个小时。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也是一个目标聚焦的践行者,他观察记录气象资料长达三四十年,直到临终的前一天,还在病床上作了当天的气象记录。

一个人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该紧抓着这个目标,本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才能真正有所成。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在他人生的艰难征途上走过八十三个年头。从192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实验室做试验,小脑受到甲型脑炎病毒感染起,他同病魔顽强地斗争了整整六十年。在1939年全身瘫痪之前,他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所拥有的较全面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坚定地选择“科普”作为自己的事业。他是一位科学家,又成了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和科普活动家。他在全身瘫痪,手不能握笔,腿不能走路,连正常说话的能力也丧失,口授只有秘书听得懂的艰难情况下,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多年,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笔调、活泼的形式写了大量独具风格的科普作品。

小刘就读于一所重点大学,在学校里非常优秀。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航空公司上班,他决心要干出样子来,果然精明能干的他很快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随着交际面的拓宽,他涉足了其他一些领域,他发现做证券生意很赚钱,又决定在证券业发展,就在上班之余和几个朋友合伙办了个证券公司,赚了一笔钱。尝到甜头不久,他又瞄上了药材生意,生意也不错,他的目光又转向了下一个目标,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涉足多个领域,但都是浅尝辄止。志向也是变来变去,后来,他一事无成。

他不由感慨地说:“我现在才明白过来,再也不想着要做多少多少事情了,就从一件做起,就向一个目标努力。”此时他唯一的出路是重新调整目标,选中一个方面前进,他选择了房地产业,熬过一程艰难岁月,终于东山再起,成为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商。

要想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善始善终。人生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它更像一个玩具,你玩弄它,它会玩弄你一辈子。古语有云:“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只有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并拿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追求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大义内存,正能压邪

墨子曰:“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墨子说:“背弃道义而追求爵禄的人,我经常听说到;舍弃爵禄而追求道义的人,却在高石子身上见到了。”

俗话说“邪不压正”,正气是遏制邪念的根本。何谓正气?正气是一种品格,一种胸襟,一种气概。一个人一旦有了凛然正气,就会刚正不阿,胸怀坦荡。即使面对威逼利诱,也能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进而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境界。有了这种大义存于胸中,邪不可侵。

高石子,墨子的弟子之一。墨子曾经让他的另一位弟子管黔敖举荐高石子到卫国做官。卫国的国君给了他很高的爵位和优厚的俸禄,但是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每次都竭力进言,遗憾的是卫君都没有采纳实行,于是高石子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卫国的高官厚禄。这种“背禄向义”的高尚品行受到墨子的赞赏。在这里,“禄”与“义”实际上就是代表了“个人私利”和“公共道义”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墨子所倡导的“义”,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根本目的或价值追求的。在墨子心中,万事莫贵于“义”,“义”是天下的真正的良宝,是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更何况高官厚禄这些身外之物。因此,、为人处世必须以“义”为准则,符合道义、利于天下的事情,就去做;不符合道义,不利于天下的事情就坚决不能做,无论是给予高官还是厚禄。

墨子的这种“背禄向义”的思想信念,不失为一种金玉良言,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并引以为鉴,拿它反观照察一下自己的仕宦生活和人生追求应是大有裨益的。人莫不有欲,欲求高官厚禄,欲求美满幸福、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欲望的满足和实现却应该有一个原则的限定,那就是“义”,也就是要“得之有道”。如若不然,那就“背义向禄”,甚或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而欲罢不能,终至于身陷囹圄而后止,像这样落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倒不如背禄向义“而做一个两袖清风的高洁之士为好。

在这里,“禄”与“义”代表了“个人索取”与“奉献社会”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墨家所提倡的“义”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主要内容的。在墨子眼中,万事莫贵于“义”,甚至珍贵于生命,更别说高官厚禄这些身外之物了。所以当他的另一个学生胜绰为了厚禄,竟然违背道义,纵容齐国大将项子牛三侵鲁国时,墨子严厉批评了他这种“向禄而背义”的行为,并派另一个学生高孙子前去请求项子牛辞退胜绰。墨子这种“背禄向义”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此后几千年的国人。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与道德的招牌就能获取的。因此,一个充满正气的人,本身就是道德高尚之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会生出一些自私邪恶的念头,更不会因为受到威胁或利诱而屈服。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各地节度使乘机割据地盘,扩大兵力,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结果引起了藩镇叛乱。唐德宗派兵讨伐的结果,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蔓延开来了。

唐德宗建中四年(782年),有五个藩镇叛乱,其中准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他自称天下兵马都元帅,向唐境进攻。五镇叛乱,使朝廷大为震惊。唐德宗找宰相卢杞商量,卢杞说:“不要紧。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劝导他们,用不着动一刀一枪,就能把叛乱平息下来。”

唐德宗问卢杞说:“你看派谁去合适?”卢杞推荐年老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唐德宗马上同意。

颜真卿是当时一个很有威望的老臣。安史之乱前,他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军占领,只有平原城因为颜真卿坚决抵抗而没有陷落。后来,他的堂兄颜杲卿在藁城起兵,河北十七郡响应,大家公推颜真卿做盟主。在抗击安史叛军中,立了大功。唐代宗的时候,他被封为鲁郡公,所以人们又称他颜鲁公。

颜真卿即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写的字雄浑刚健,挺拔有力,表现了他的刚强性格。后来,人们把他的字体称为“颜体”。颜真卿为人正直,常常被奸人诬陷排挤,只是因为他的威望高,一些奸人不得不表面上尊重他。宰相卢杞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他忌恨颜真卿,平时没法下手,这一次想趁藩镇叛乱的机会,派颜真卿去做劝导工作,是企图陷害他。

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许多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镇去,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去了淮西。

李希烈听说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摆出要杀他的架势。颜真卿毫不畏惧,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

李希烈假惺惺站起来护住颜真卿,命令他的养子和部下退出去,然后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过了几天,四个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

叛镇派来的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四个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四名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了,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颜真卿关起来,派兵士监视着。兵士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来看他,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兵士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

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柴火跳去,叛将们连忙把他拦住,向李希烈回报。李希烈想尽办法,也没有能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逼迫颜真卿自杀了。颜真卿虽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其坚贞不屈的刚正气节却让人永远敬佩。

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正气大义之举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时代前进的保障。社会需要正气,时代呼唤正气。我们决不能将这股纯正良好之气弃置,要让大义存于我们的心中,这样就能抵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不良风气。

天道酬勤,空谈无用

墨子曰:“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墨子说:“勤劳必会富足,不勤劳必会穷困;勤劳必能吃饱,不勤劳必会饿肚子,所以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墨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勤劳的重要性,墨子认为人们生活的贫或富并不是由命运来安排和赐予的,人们只要勤奋劳动、尽力从事生产,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否则便会陷于贫困当中。儒家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墨子极力反对和批评的思想观念,尽管儒家教导人们积极修养自己的品行德性,要尽人事、听天命,并非是要人完全放弃任何的努力,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毕竟带有浓厚的宿命论的意味,与之不同,墨子则要人们完全彻底地摒弃任何宿命论的念头,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劳动,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和未来。

宋濂字景濂,明朝初年浦江人。官居学士,参加了明初许多重大文化活动,主修《元史》,参与了制定明初典章制度的工作,颇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被人认为是明朝开国大臣中的佼佼者。

宋濂年幼时,家境十分贫苦,但他苦学不辍。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书看,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去借来看。因为没钱买不起,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天拼命地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正是这样他学到了许多丰富的学识。

有一次,天气特别寒冷,冰天雪地,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里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得无法屈伸,但仍然苦学,不敢有所松懈,借来的书坚持抄好送回去。抄完了书,天色已晚,无奈只能冒着严寒,一路跑着把书还给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因为诚实守信,所以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看。他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到了20岁,宋濂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但是也知道自己所在的穷乡僻壤缺乏名士大师,于是常常不顾疲劳跑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找自己同乡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辈虚心学习。后来,他觉得这样学习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到学校里拜师学习。一个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从家里出来,走在深山之中,寒冬的大风,吹得他东倒西歪。数尺深的大雪,把脚上的皮肤都冻裂了,鲜血直流,他也没有察觉。等到了学馆,人几乎被冻死,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学馆中的仆人拿着热水把他全身慢慢地擦热,用被子盖好,很长时间以后,他才有了知觉,暖和过来。

为了求学,宋濂住旅馆,一天只吃两顿饭,什么新鲜的蔬菜、美味的鱼肉都没有,生活十分艰辛。和他一起学习的同学们一个个身穿华服,戴着有红色帽缨、镶有珠宝的帽子,腰里别着玉环,左边佩着宝刀,右侧挂着香袋,光彩夺目,但是宋濂认为那不是快乐,丝毫没有羡慕他们,照样刻苦学习,因为学习中有许多足以让他快乐的东西。他根本没有把吃的不如人,住的不如人,穿的不如人这种表面上的苦当回事。正是因为宋濂的勤奋好学他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的那些同学一个个生活得很快乐,又有几人名留青史呢?

生活中常有人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其实,这只是懒惰的借口而已。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以“忙”为借口逃避学习的人实在令人惋惜。因为至少可以利用看电视、玩网络游戏、度假或闲聊的时间读一些有益的书。

人们总是责怪命运的盲目性,其实命运本身远不如人那么具有盲目性。了解实际生活的人都知道:天道酬勤,财富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的手中。无数事例表明,在获得巨大财富的过程中,一些最普通的品格,如公共意识、注意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等,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即使是盖世天才也不能轻视这些品质的巨大作用,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那些真正的天才恰恰相信常人的智慧和毅力的作用,而不相信什么天才。甚至有人把天才定义为公共意识升华的结果。约翰 弗斯特认为:“天才就是点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波思认为:“天才就是勤劳。”

如果想做一个不同凡响的人,就必须投身于你的工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早晨、中午和晚上都得如此,没有任何的休息娱乐时间,只有十分艰辛的劳动。对金钱的任何崇拜,在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中,是不可能使他做到自我控制和勤奋用功的。许多心灵高尚的艺术家宁愿顺应自己天性的癖好,也不愿和公众讨价还价。不断重复是在艺术领域获得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正如在生活中一样,一个被社会所唾弃并被千夫所指、万人所恨的人成了一个有口皆碑的艺术天才!如果你是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不是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许多艺术家在成功之前都曾遭遇过最能考验他们勇气和耐力的贫困生活。

美国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布朗小时候为了到书店买一本希腊文的书,连夜赶了30公里的路。书店老板盯着这个头发蓬乱、衣衫不整的牧童,很奇怪这个乡下孩子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于是,老板就和众人一起开始嘲弄他。这时进来一位大学教授,当他知道布朗的要求后说:“这样吧,如果你能念出这本书的一行诗句,而且把它翻译出来,我就把这本书送给你。”人们惊讶地看到,这孩子从容自若地接连念完并且翻译出好几行诗句。于是,他自豪地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奖品。他是在放牧的时候学好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这给他赖以成名的丰富学识打下了基础。

韦尔奇说:“勤奋就是财富,勤劳就是财富。谁能珍惜点滴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惜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人生的许多财富,都是平凡的人们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而取得的。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尽管有种种牵累、困难和应尽的职责、义务,但它却能使人们获得种种最美好的人生经验。对那些执著地开辟新路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努力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已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其实,人生就像一个果园,每个人都是一个管理果园的人,最终能收获累累硕果的人,永远是勤奋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源于自始至终的勤奋和努力。好好努力吧,天道酬勤,扬起生命的风帆,经历风雨的洗礼去追求那迷人的人生彩虹。

做人要讲信用

墨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墨子说:“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要使讲话和做事一致,就如同使符节相合一样毫无间隙,没有一句话不实行的。”

墨子针对当时社会纷乱、国家之间互相攻伐的局面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反对“交相恶”,并一再强调应“以兼易别”,兼,就是相爱,别,就是相恶。墨子倡导人们以相爱来取代相恶,认为厌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厌恶他,给别人带来伤害的人,别人也会反过来伤害他。

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因此,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中国古人有言:“君子以诚信为本,小人以趋利为务。”可见,处之本,在于诚信。为人处世决不能见利忘义,不讲信用。做人最根本的一条是诚信。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037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传记名著小说 《墨子智慧解读》

作者:汪建民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墨子智慧解读”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037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牛玉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