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原生家庭挖的坑,你还要填多少年?

 

你们特意为我们定制了“大棚”,却又要吐槽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



有人说原生家庭就是“坑”,要么自己给填平,要么背负一辈子。
1
前几天跟家里人来上海办事,顺便一起吃饭。家长们在各种怀念从前“记忆尤新的味道”,而我和表弟在一旁偷笑——饿你们一星期,看你们还挑!

其实关于吃,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没得吃的时候,觉得什么都好吃,能下馆子那简直就是最幸福的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你坚持减肥的时候,节食,或者按照健康的菜单限定热量一段时间之后,看到红烧肉烤羊腿是不是也要“口水流了三千尺”?

但是,家长们说了,这是你们没有那种体验,你们都是没吃过苦的、没干过活的,是温室里的幼苗,你们不懂我们的经历。

我就笑着打哈哈:我们的经历你们也不懂啊,扯平。

但家长们又说了,你们从小远门都没出过,你们去上学可以坐公车可以家长送,你们说你们游泳跑步打篮球,你们有试着一整天都在打球吗?你们有过那种早上4点钟起来去占乒乓球台子,早饭也不吃一直打到中午才想着吃饭的时候吗?你们……

我&表弟:怪我咯?

家长:不怪你不怪你,但是哈,balabala

我:快把表妹放出来,来感受下大上海的节奏!(表妹高二)

家长:你说啥我听不见……风太大……
所以说,“大人们”,你们很奇怪啊!
一边抱怨着儿女未经风雨不知世事,
一边各种限制并且“你只负责学习就好了”
当孩子的生活里就只剩下学习,
你们又说什么“书本上学的东西哪够用,
到社会上要吃苦头的”……
1
你们只知道让我们学习,却不知道我们的小心思
尤其是初中、高中的孩子们,经常听到的就是那句“你现在吃点苦,等上大学就好了”,于是我们就盼望着、盼望着,等到高考结束那天,似乎所有的心酸、痛苦与束缚全都消失殆尽。

可以谈恋爱了,可以天天上网了,可以跟小伙伴们通宵KTV、打游戏了!

想想当年一旦没考好,就面临着“是不是有心思了”的责问;

一旦出去玩,就会被追着问“都有谁?男的女的?”仿佛所有的异性都是洪水猛兽;

再或者偶尔想要上网,限制时间倒还好,可怕的是偷偷地检查你浏览过的网页和聊天记录——是不是在打游戏、谈恋爱……

当我们考上了大学,我们终于“自由”,终于不再受“压迫”,父母们才会好好打量自己的孩子:哦!你竟然这么会画画!你竟然能当上学生会主席!你竟然朋友这么多!你竟然会理财!

……

是的,直到我上大学后,老爸开始玩QQ、玩空间的时候,才发现我原来文笔不错。在此之间我们的日常就是:“作业写完了吗?”“还不去看书?”“作业拿来我检查下!”“这次怎么考的?是不是有心思了?”
或者是:
“爸!成绩出来了!我全班第一!”
“嗯,得拿个年级第一。”
3
你们让我们努力,却没有成为我们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很多时候潜移默化的东西,比老师课堂上讲的“思想品德”要更容易被孩子学会。

我习惯了看到爸爸下班回家打开电视往床上一躺,也习惯了妈妈做饭洗衣服收拾完之后,往床上一躺,跟爸爸一起看电视;我从被所有人夸“爱看书真好”,到学着爸妈渐渐把兴趣从书本转移到了电视……

初中的时候,有个小伙伴,充其量有点小公主、有点任性,但真的很努力、对人很好,是个善良有爱的小女孩,曾经因为闹别扭不吃饭,我帮她出门买了面包之后在我的肩膀哭了一中午。

但是她的父母有些“唯成绩论”,有些“唯利是图”,感觉学校就是商业场,需要跟学习好的同学搞好关系、跟老师搞好关系。那时候觉得她被父母逼得很可怜。

然而在大学的时候去她的城市找她玩,却发现她变得跟她妈妈一样,为了做作品(部分制作需要外包),可以跟工作室老板保持“暧昧”;觉得同学论文没过,“不过是钱没到位的事儿”……她终于变成了和她妈妈一样的人,她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想想见面时的冷淡,不由得想起几年前,还在同学面前夸耀:“我跟F会永远都是好朋友!”
4
你们要我们“全面发展”,却不知道我从来不是个全才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后又变成了“德智体”……

不会劳动、没有审美(或者是没有情怀)不是什么要紧事,要紧的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仅要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一手抓,还最好能够学点乐器、学学主持、会点画画——毕竟高考可以加分。

老师家长们都不喜欢孩子偏科,那样弱势项必定会拖后腿,外省的孩子要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势必要样样都强,才能突出重围。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上清华北大来抬高自己,父上大人的司机,也是铁哥们儿,他家儿子学习差得要命,高考只能考出300多分,然而人家上学的时候就出去打工赚钱,会看人、会来事儿,硬生生从某服装店店员干到了经理,老板还要让他当店长。

如果那时候叔叔逼着他“好好学习”,他难道真的能考上985、211然后实现人生大逆转?不,他的人生大逆转不需要985、211。
5
我也爱你们,但我不会什么都跟你说
父母辈的成长环境与我们相差甚远,而时代在变,我们在变,父母拒绝成长就有可能被与孩子产生隔阂。

大学假期,小学同学来家里玩,谈到“对象”问题,母上大人觉得大学怎么能不谈恋爱呢?小伙伴表示,恋爱不是全部,有缘就好,至于结婚生子都不是强求的。在送走小伙伴之后,母上大人还在纠结:一个女人怎么能不生孩子,这是天生的使命,我们来到世界不就是为了养育吗?

大学学设计,一次把自己做得最好的、最满意的作品拿给母上看,结果母上大人并没有夸赞,反而皱着眉头说:“这个东西不应该做成这样的呀!”我说这是概念设计,不需要遵循传统的套路,然而母上大人撇撇嘴,表示不认同。

当大部分同学都在考虑出国的时候,我拒绝了,客观因素是太烧钱,主观想法是“国外的思想她更没法接受,妈妈都不觉得我设计的东西好看,设计的动力和乐趣何在?”以及在想学造型设计的时候,父上母上一致的思维:“那都是给人服务的,学那干嘛?!”
所以啊,爸爸妈妈们,
你们口口声声说得要与孩子做朋友,
你会理解你的孩子,
当孩子告诉你他们的想法之后,
你们能够做到先理解再质疑吗?


当孩子期中考不好期末却能考很好,你除了质疑他们“小考不用心”之外,是不是要想想孩子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可能没有其他孩子快,Ta只是需要在大量练习之后才能掌握知识点?

当孩子情绪消极成绩下降却又什么不肯说,你是直接训斥Ta“你肯定谈恋爱了”、“你肯定打游戏不学习了”,还是耐心询问,是不是受欺负了,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当孩子说自己不想结婚生孩子,你是直接“武力镇压”,还是问问Ta为什么这样想,是不是什么事让Ta恐婚?

当孩子被怀疑是抑郁症,你是骂Ta“矫情”,还是告诉Ta“没事,我会陪着你”
6
就像是上大学之前,家长们对恋爱的严防死守,而上大学之后的各种催交朋友、催婚、催生。
你们剥夺了我们从小学会爱的权利,
却要我们在一定年龄之后
立刻爱上一个人、变得坚强而温柔;
并且鄙视那些失恋了就要死要活的小青年。
所以,
你们特意为我们定制了“大棚”,
却又要吐槽我们是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


P.S.没有抱怨家人的意思,他们教会了我善良乐观,教会了我明辨是非,教会了我尊重与爱……虽然父上的懒癌和母上的拖延症被完美继承了,但是也知道守信是原则问题,Deadline不会轻易触碰。比心❤



今日小编:F君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关注 完美孕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