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国内部孙铁翔:遇到的人,走过的路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千千万万个这样自认为平凡的人。我们才能骄傲的说:我们的国家真正拥有了一种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向“平凡人”致敬!...



“新媒体新启蒙”为新华社团委官方微信账号,欢迎关注、定有收获。

作为记者,我走过了很多路,遇到了很多人,也见证了很多故事。今天,我想与大家介绍下我遇到的三个人。

(故事一:)




(2008年5月13日上午8时许,徒步进入北川县新城采访照)

2008年5月13日,清晨,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7小时。冒着雨水和余震,我爬进了北川。在北川新县城,满身泥泞的我采访到一位顾不上刮胡子的军人。

我们有很多相似处,大地震发生时,他的部队在崇州驻训,我在陕西出差;他第一时间命令部队后勤做好出发准备,我第一时间赶回陕西分社待命;接到命令后,他的一支近千人部队十几分钟便出发了,我们两辆车8个人连夜翻越秦岭奔向了灾区。

后来,“大胡子”军人的部队成为第一支进入震中北川县城和映秀镇救灾力量;我成为了第一批赶到北川的新华社记者。通过采访他,我将第一份全面反映北川受灾情况通过参考报道报了出去。第二天,总理来到北川,三次与“大胡子”军人握手,向官兵们表示感谢。

记得分别前又发生了一次余震,老县城的一座山瞬间滑了下来一半,“大胡子”军人把自己的雨衣给了我,说:保重!如果我们都能活着出去,一定再见面!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我和“大胡子”军人相约又一次来到北川。回城路上,夜色已深。汽车路过一片工地,灯火通明。路旁竖着一块牌子,写到“挺脊、感恩、永昌”。同车的人说,这就是北川县城的新址。

“大胡子”军人说:“让逝者安宁,生者安康。这是发自内心的祝福。”

很多人叫不出这个他的名字,但却知道那些被他部队救出的鲜活生命:“敬礼娃娃”郎铮、“芭蕾舞女孩”李月、“总理让路”的小女孩宋馨懿……

他叫王凯,当时48岁,全国抗震救灾英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军长。

谈起当初在北川的生死瞬间,我问他:“当时有没有想过危险?”

他说:“危难面前,军人的字典里只有进,没有退!”

(故事二:)


(2013年春节,记者随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对峙航行)

2013年9月30日,中秋,四艘执法船组成的编队在东海巡航。

傍晚已过,海面上的月光渐渐明了起来,其中一艘船的驾驶室里,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沉稳地指挥着编队。船外风浪不小,驾驶舱就我们两人。

这注定是一个难忘中秋,因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后,中国海监编队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

能在钓鱼岛巡航,以这样一种方式度过中秋,恐怕是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驾驶舱内,我心潮澎湃,他却依旧沉稳。

我问他,这是海上过得第几个中秋了?

他说,没数过。

我问他,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

他说,200多天吧。

我很吃惊。因为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遇到两次台风、吐了无数次、瘦了8斤,还把怀孕9个月的爱人一个人留在了家里……

然而,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王云和他们同事们不仅付出的是汗水,更是自己的人生。

我问他,值得么?

没等他回答,通讯设备突然响了起来。

原来夜色中,一艘中国籍商船正好经过钓鱼岛海域,商船上的人们没想到有中国海监船,他们在设备里激动地对海监编队喊道:“中秋快乐!祖国万岁!”

他幸福地笑了。说,值了!

他叫王云,39岁,中国海监83船船长,当时中国海监最年轻的船长。

钓鱼岛领海基线公布后的第一个中秋、第一个国庆、第一个春节……我都随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度过。

有人问我:去钓鱼岛采访,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说: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凡的力量!

(故事三:)


(2014年5月12日,记者赴西沙中越海上对抗一线,采访“海上石油981”钻井平台护航任务)

2014年5月12日,南海,中越西沙海上对峙进入了第十天。

一百多艘舰船在十几平方海里的海域内挤成了一个个的“疙瘩”,而这个海域的中心就是一座名叫“海洋石油981”的钻井平台。

45层楼的“身高”、3万吨的“体重”。震撼,是每个人看到“981”平台后的唯一感觉。

当直升机快要在平台上着陆时,我远远看到一个身穿石油服的男人笑眯眯地向我招着手。直觉告诉我,他是个军人。

十天了,我是第一个来到战斗一线的记者。

他没留我,简单地把当前形势向我作了介绍,便让直升机把我送到了一条最能战斗的海警船上。

我心里没底,问他:“会不会遇到撞船?”

他说:“看你运气。”

“船不会沉吧?”我又问

他笑了,说:“看你命。”

喊话、追赶、驱逐、水炮、碰撞……接下来的三天里,作为记者,我的运气“不错”,碰到了几乎所有的“战斗”场面;当然我的命也不错,经历了3次撞船,但万幸船没有沉。

(记者乘直升机航拍我海警船驱离越方船只)

当我归来时,迎接我的又是那张笑眯眯的脸。这一切,他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这就是他工作,也是他的生活。

他叫张春儒,今年47岁,“981”平台护航行动海上总指挥、中国海警局副总参谋长。

执行这个任务前,他跟家里人说去出差。但之后就再没跟家里联系过。于是,我问他:“对家会有愧疚么?”

他说:“有。孩子小时候一直答应他去动物园玩,可现在孩子都快有孩子了。”

我问:“一直没去过?”

他苦涩的笑了,说:“算是去过,但那是在梦里!”

王凯、王云、张春儒,是我采访路上遇到的三个人。记得我跟他们说过同样一句话——“向伟大的人致敬”,但他们反应却也一致,他们说“自己只是平凡的人,做着平凡人该做的事儿”。然而,只有一个国家拥有千千万万个这样自认为平凡的人。我们才能骄傲的说:我们的国家真正拥有了一种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向“平凡人”致敬!

(本文为孙铁翔参加新华社“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演讲稿,略有删节)


    关注 新华新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