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城】话说泰州的庵堂

 

泰州的庵堂为数甚多,有“二十四庵”、“三十六庵”、“六十四庵”、“七十二庵”诸说。...



提示:点击上方"品泰州"↑关注我们

泰州的庵
泰州的庵堂为数甚多,有“二十四庵”、“三十六庵”、“六十四庵”、“七十二庵”诸说,据各代“泰州志”及一些历史文献、名人诗文的不完全统计,明、清昌盛时曾有过一百余座庵堂。这些庵堂大半集中在海陵区范围内,小半散布在姜堰、高港两区乡镇。根据修行者不同,可分为家庵、僧庵和尼庵。

家庵

家庵是士绅大户人家的女姓佛教徒修行的地方,规模一般为一幢单独的房屋或一个小院落,地点多设在宅院的一隅或家祠中,一般不设主持,也可延聘一位或几位比丘尼在其中修行。其维持日常费用及维修庵堂佛像的费用,一般由该家族提供。如《红楼梦》中“栊翠庵”、泰州的“陈庵”等。当女主人亡故后,家庵可以捐献出来作为尼庵,也可能废弃改作它用。

僧庵

僧庵为全部是男僧的庵堂,如泰州的“松林庵”、“法华庵”等。僧庵供奉的佛像与寺并无二致,仅规模较小,僧众不多。

尼庵

尼庵一般是供给女姓佛教信徒修行的场所,庵内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準提菩萨等女姓崇敬的神,以及一些吉祥神佛。除给比丘尼修行的佛殿、佛堂外,还有供给尼僧居住及生活的寮房。

根据庵产来源来分:
1
一是某大寺院的下院,如“水月庵”、“準提庵”、“弥陀庵”等,即是光孝寺的下院;
2
一是由地方上的官绅修建,如明太仆寺卿陈应芳修的“广胤庵”、兵宪郑二阳修的“乐善庵”等;
3
一种是由僧众募化筹建,如“福慧庵”“集贤庵”等;有一些是信徒舍家为庵,如“报恩庵”即是由陈姓女子守节,舍宅为庵。
4
一是由地方上的人集资修建,如 “得源庵”在志中即注明系里人公建,五巷地区的“延生庵”传说也是由该地区住户募建的;
5
还有一些是家庵或祠堂改建,如“普化庵”即是由“蔡孝女祠”改建,“庆云庵”即是原“尤家庵”。

泰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庵堂:



松林庵  在泰州城内乌巷南首,遗址即今松林小学。松林庵门侧原有二石鼓,系用黄杨木雕成,为清雍正时泰州巡盐分司、金石书画家髙凤翰所制。镂刻精工,乍视与石制无异,现藏泰州市博物馆。



陈庵旧貌

陈 庵    座落在泰州市东门大街学宫后侧,原是明代陈氏的家庵。在佛教比较盛行的中国,此类家庵,各地比比皆是。但这座家庵也有着其比较显赫的家族背景,始建者是在明初靖难之役中为燕王夺位立过大功,拜将封侯的泰宁侯陈珪,陈珪去世后赠靖国公,谥忠襄。始建家庵时,当朝魏国公徐中山为之题门额,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写门榜,至于当日规模,可想而知。到了清初,据孔尚任的《陈庵记》描述:已只剩一楼,连座围墙都没有了。一座破庙,成了当日落魄文士无可奈何下的寄寓之所。


福善庵  福善庵位于城中内乌巷内义学街,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据《续纂泰州志》记载:“福善庵。在城内,旧名‘翠竹庵’,见常增诗注。”庵堂屋宇有二十余间,正殿有前后两进,厢屋十多间。福善庵本是一座寻常寺庙。然而庵中尼众修持虔诚,藏经丰富,遂成为泰州各寺庙中的佼佼者,素为佛教信徒所推崇。青莲庵  青莲庵不见诸泰州地方志,但却在清代的文人名士的诗文中屡屡出现。著名文人夏荃在《退庵笔记》中写道:“青莲庵。蒋葵,字冰心;蒋蕙,字玉洁,康熙时邑女子能诗者也。后姊妹俱落发为比丘尼,葵名德日,蕙名得月。孔东塘国博有《初春偶过青莲庵题壁》诗,起句云:‘诗才冰玉两婵娟,海上相逢入道年。’又有‘弟悟兄参之句,故知此诗为工蒋作也。考州志《寺观》无青莲庵,倾今州桥北有圯庵名青莲,疑即二蒋薰修处。”  

兴隆庵   在西仓,现为民居。乾隆五十七年,泰州诗人宫国苞、叶兆兰创办的“芸香诗社”即设于此。社员遍及仪征、扬州、东台等地,为扬八属有名的诗社。该社一直延续到光绪元年历时84年。瑞国庵  旧在招贤桥东首。当年大殿有一卧佛,故人呼为“睡觉庵”。起先佛前地上有一活动木板,有绳牵引佛身,上置蒲团,人跪拜时,佛即坐起,后因吓人而废去。观音庵   在北水关西城脚根,人称紫竹林。当时的“理门”(不吃烟酒的道会门)即设于此。过去吸食烟酒毒品者多来此入道,并给以“药茶”。坛主(传道师)在密室中传道,谓之”六耳不传”(即无第三者参加)。

弥陀庵  在南山寺东南。雍正韧年郑板桥曾寄居于此,并作诗赠梅鉴和尚。诗中有:“海陵南郭居人少,古树斜阳破佛楼”之句。



除上述泰州的几座庵堂外,泰州的名庵还有出过自新法师、了中法师的“法华庵”,寄寓过篆刻巨匠吴熙载的“社学庵”等。



了中出家法华庵
品泰州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品泰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