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平:巨野有关麒麟的历史遗存(5、6)

 

《菏泽广播电视报》专栏作家推荐:姚继平姚继平,男,1970年出生于巨野县,毕业于烟台大学中文系,本科...









《菏泽广播电视报》专栏作家推荐:姚继平    

姚继平,男,1970年出生于巨野县,毕业于烟台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现为巨野县文体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巨野县第九届政协委员。曾主编《菏泽文化巨野卷》等;编著出版《麒麟的传说》《麒麟艺术集粹》等书。



《麟之鉴》·巨野有关麒麟的历史遗存

五、  春秋书院、大义书院

麒麟冢的存在还影响到孔子的后人。孔子第五十五代袭封衍圣公、摄太常卿、迁礼部尚书孔克坚,在立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2)的《大义书院碑记》中撰文说:



元至正甲申年(1344),孔子五十三代孙孔浩,字世德,以辽阳教授迁巨野县尹。他登上麟台,感获麟绝笔之意,念涕泪沾襟之情,谓先圣孔子灵爽必棲于此。因此欲在这里安家,以世代供奉先祖。三年任满“致仕”,“上书请留”。经呈请曲阜孔府批准,於麟台南偏西安家,仿曲阜故事,修建了“春秋书院”。分别在春二月十八日、秋八月二十七日两季孔子的祭日和生辰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后来因为麒麟冢附近地势低洼,屡遭水患,不适于居住。于是于至正十一年(1351),举家南迁至城南二十七里德化乡吉星滩,即今大义镇孔楼村。丙申年(1356)因孔克坚劝化盗民,取春秋“微言大义”之意,“春秋书院”更名为“大义书院”。祭祀之礼仍在麟台举行,世代不缀,以尊先祖留居巨野之本意。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解放前三、四十年代,后因战乱和社会原因而被迫停止。麟台南春秋书院早已无迹可寻,唯留孔楼村大义书院遗址,在今孔楼村小学校院内,大义书院的麒麟石刻等遗物犹存。



六、  瑞麟寺

以麟作为寺院的名称是巨野特有的现象。据方志记载,在麒麟冢附近自唐朝起就建有寺院,随着朝代更替,兴废不一。瑞麟寺始建于何时,无可考证,而以明朝时期的瑞麟寺规模为最大。

《巨野县志》云:明天启三年(1623)前后,巨野知县令方时化,培麟塚,筑麟台,垒香案,重修瑞麟寺。瑞麟寺占地百余亩;并于麟塚东起“圣母享殿”,殿后起“五圣祠”,建筑宏伟,规模壮观。有僧侣百余众,佃户数十家。时烟云缭绕,香火弥漫,远近香客,善男信女,皆来拜祭。一直持续至清末依然香火旺盛,后因战乱渐次废弃。新中国成立后,瑞麟寺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存断碣残石,荒草萋迷。1958年前后,曾在瑞麟寺旧址设立麻疯病医院,后又拆除,改为打靶台。因土台与当地村民耕地接壤,加之修建田间公路,麒麟冢渐被侵削,面积有所缩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麒麟镇农民李来元夫妇出于对麒麟文化的热爱,为了防止麒麟冢进一步被侵占,毅然舍家弃田,把家安在了麒麟冢旁,以守护世代相传的“麒麟神”。



20多年来,他倾其所有,组织捐资重建了“瑞麟寺”,并在麒麟冢周围垒砌砖墙,后来又陆续增修了“圣母殿”等建筑。在他的倡导组织下,周边村民重新跳起了“担经舞”,唱起了麒麟歌:“说麒麟,唱麒麟,麒麟走进俺的门……”。古朴祥和的歌声传向四面八方。作为麒麟文化的守望者,他有一个愿望:弘扬麒麟文化,恢复旧观,增加新点,打造一个规模宏大、符合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麒麟文化园”。

摄影/冉令杰

2016.4.21.《菏泽广播电视报》B11艺术版


    关注 冉令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