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的“牛掰 ”

 

对于高晓松,一般的人对于他作词《同桌的你》都很熟悉,这是第一层次的印象;第二个层次,就是知道他还拍电影,写剧本,这是第二层次的印象;当然,作为一批他的铁粉,肯定还知道他有着显赫的家世。但是,今天我们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说说他另外的牛掰之处。...



作为70后到90后这几代人,对于高晓松这个名字肯定一点都不陌生,估计对于他作词的《同桌的你》都差不多能哼上一两句,对于他和老狼等人所开创的“校园名谣”(虽然他自己认为校园名谣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也会略知一二,这是第一层次的印象;第二个层次,就是知道高晓松除了唱歌作词,他还拍电影,写剧本,是个玩文字的高手,这是第二层次的印象;当然,作为一批他的铁粉,肯定还知道他有着显赫的家世,他结过几次婚闹过那些绯闻等等。总体来说,都知道这是一个牛人。但是到底有多牛,怎么个牛法,一些人并不一定特别清楚。


当然了,高晓松同学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他音乐怎么牛法,做电影怎么个牛逼,并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今天我们说的主要为围绕他的一本新书展开的,这本书叫《晓松奇谈2》,既然是2,那就肯定还有1,也非常非常可能有3,4,5……当然,已经出过的和还没有有出的也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今天主要说说《晓松奇谈2》,这本书其实是高晓松同名脱口秀节目的结集,看视频节目和看书是“各有千秋”的,对于读者来说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当然也不排除有“萝卜白菜”通吃的。就我个人的喜欢,我更喜欢看书,看书更专一、更过瘾、速度更快。《晓松奇谈2》这本书综合体现了高晓松在知识方面的“牛气”。首先表现为一种可读性。大家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真以为襄阳城当年是郭靖和黄蓉守的?为什么都认为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很显然,有些正史太严肃,一般的下里巴人根本看不懂,所以反而是一些通俗的文学作品将这些历史事实给“歪曲”了。显然,高晓松同学可不想让历史这么冷僻和被歪曲下去,于是他开始了“知识秀”,读他的这本书,基本上都是一口气看完的,如同在看一本好看的小说,其实他讲的都是一些确实存在的事,甚至还是很严肃的事儿。比如说这本书里讲到了他的家族史,讲到了校园名谣,也讲到了“大忽悠”马可波罗,讲到了“战争狂”澳大利亚,还讲到了我们很多人关心的“共济会”,这些带有“历史正史”意味的东西在他的口中和笔下都变得有趣、有味、有料。可以说,这是高晓松同学在校园民谣之后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又一大贡献。
再一个就是这本书的知识密集度。“知识秀”,顾名思义,就是秀知识的。高晓松同学不秀自己长得帅(呵呵),不秀自己的音乐天赋,不秀自己家道显赫(人家现在才出来粗描淡写地说说),就是秀知识的。可以说,这是一种高难度的。这本书,前面已经说过,作者既讲了自己的家族史(算是亚洲的),也讲了欧洲的事儿,还有澳洲的事儿,还有美洲的事儿,最后,作者还讲到了一个神奇的年份“1913年”,在作者的口中,这是20世纪最美好的一年。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会如此的“美好”呢,人家高晓松同学非常明确的告诉你,当时英国咋样、德国咋样,法国咋样,俄国咋样,美国咋样(虽然当时还没美国啥事儿),当然还说了中国咋样。这种貌似天南海北、忽东忽西的“侃”却又是以“正史”做基础的,人家不是吹牛,不是瞎掰,而是都有根有据的,这就更显得高晓松的“牛逼”了。

读书联播,联播读书,欢迎关注!


    关注 读书联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