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的这个举动,让人又一次相信了教育的意义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私以为,这句话并不是仅能用于18世纪的...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私以为,这句话并不是仅能用于18世纪的那场法国大革命,每个时代、甚至每个被广为关注的事件,都可以发现那些或好或坏的痕迹。
今年北京的高考状元把这样一个话题引了出来:
寒门学子怎样和家庭背景好的学生竞争?
给出的答案是:没法竞争。
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这是真的,是灌再多的鸡汤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了人生的终点,有些人拼尽一生的气力,也只为活着而已。这话由一个站在寒门对立面的高考状元提出来,莫名显得特别“包容”,没有所谓的戾气或者身居高位的睥睨或同情,就这样用平淡甚至杜甫式心怀天下的语气诉说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某种程度上,他是那种本身就站在罗马的人,不用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绞尽脑汁寻找那些通往罗马的路,像今年或是往年其他的高考状元一样,凭借或是知识分子、或是身处高位的父母,凭借优渥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还有那些总能先人一步的新新观念,就能比较轻松地获得成功。
城市中的人,你们从未见过真正的寒门


与他相反的,是真正的寒门,比如公益广告上那些混在泥土教室里的小孩;比如变形计里那些被撕破黑暗却又见不到阳光,磕磕绊绊还是逃不出宿命的农村娃;比如我们同情心泛滥同情过的每一个遭受命运折磨的人;比如我们乡村支教的时候只许过他一个月光明的山村学生,再比如在今年高考中同样以另一种方式“突围”进入我们视野的魏祥。
怕是读过魏祥的请愿信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被打动。这个考出648分好成绩的甘肃学生,因为先天的残疾,可能终身都需要亲人的照顾,因此,在写给清华大学的请愿书中,他希望清华能给予一间陋宿供其母子同住。不得不说,魏祥的请愿书感人肺腑,家庭的贫寒、先天的疾病、父亲的去世与母亲的坚持,让人同情之余更添敬佩。

其实这样的故事我们听过很多,贝多芬、海伦凯勒、张海迪或是史铁生,这些曾被我们拿来当作文素材的名人,或多或少的都在某一程度上震撼过我们。但这次有所不同,让我真正感动的,是那一份无比珍贵的清华大学的回信。这份回信让人知道,在我们认识到教育不公平这种“坏”的基础上,我们也见证了给予寒门栖身之地的“好”。
的确,人生实苦,但请你相信
即使寒门再难出贵子,仍有人为之坚持;
即使生活再不易,也总有人愿为你撑起一片天;即使现实再残酷,依然有人愿为你捂出一点温度。
每个曾温暖人心的故事都会遭到质疑


有人说这点温度算什么?总会有人用看似理智的冰将它降温。所以那么多人跳出来说:
他毕了业怎么办,有哪家公司会要他?
他是要自己创业还是受雇于人?
他在大学里怎么生存?
他能不能结婚?
母亲去世了怎么办?
你们只会沉浸在幸福美满的自我高潮中,有没有人想想为何他要如此卑微情愿?
为何这是特例?
为什么我们的残疾人要处处受人“照顾”?
为什么我们的残疾人设施如此不健全?


为什么?是啊,我也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自诩理智跳出这样那样的温情圈,用济世悬壶的眼光批判一切不完美?
难道不是要先有世界观再有方法论吗?
难道我们不该先去关注事件本身,或让更多的人与我们产生心智上的认同感,再去寻求解决方法吗?
你认为这样的回信不重要,是碗毒鸡汤吗?
但你知道有多少像魏祥这样的人就是因为看不到希望所以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
你知道有多少残疾人一辈子只是活在自己的恐惧中,甚至都不想去看一看世界?
你知道活在底层的人需要的根本不是大肆鼓吹我们已经为你做了什么,只是想看一看那些和他们同样条件,却依然成功的例子而已。


如果连这种“希望”都要毁灭的话,你凭什么让他们相信,那个你一直坚持却又虚无缥缈的健全社会会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名校培养你不是为了让你养家糊口而已
至于工作,总要有人试一试才会知道应该如何做,总有有人身先士卒才能告诉别人:我即使残疾也可以这样活着。更何况,为什么提到大学就只能想到工作?谁说我们读大学只是为了学会一种谋生的手段?记得之前看节目,清华博士梁植跑到节目中问自己以后应该找什么工作,高晓松直接抨击:一个名校高材生,对于国家、社会没有一点自己真实的想法,反而在纠结如何找工作,这样的格局,你有没有觉得愧对清华十几年的教育?何谓名校,名校乃国之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而不是小格局到怎样找工作。清华这样几经改变国家命运的学府,出来的人怎能如此浅薄没有厚度?

同样的话,清华学生或是其他名校学生暂且不谈,我想总是在操心人家怎么找工作的网友应该品味一番。在你眼中,可能谋生是读大学的目的与追求,但总有人站在比你更高的格局上看问题,你可以不同意,但你不能非要把别人拉回到和你一样的低层次,还对别人的人生观大加评判。
在我眼中,实现所谓“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的论证的,恰好是熊轩昂和魏祥这两位少年。

前者让只能为高阶层人士服务的“平民教育”这种“坏”暴露在全国人民眼前,让我们无比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不公平的,甚至是有缺陷却无法改变的,至少在短时间内,我们只能看着这样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却没法伸手帮那些穷学生一把。

而后者的出现,却又让这种看似阻碍了寒门学子路的高等教育,给千千万万个寒门带来了希望,让他们知道,哪怕是一点温度,哪怕只有这么一点的“好”,这个社会是有可能让你成功的,你不能等,你要更努力。
【搜学网】专注高中生升学规划的O2O、C2C平台,搭建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生与升学专家的交易平台。以升学规划、生涯指导,自主招生指导为基础,为高中生提供全面阶段的全方位个性化升学规划服务。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关注 搜学网Sooxu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