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影后与摇滚老炮儿也无法拯救这部超长MV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梁一梦 给《歌声不绝》的影评 原题:给我四个花瓶,我让你知道风的模样泰伦·马利克再度激怒了...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梁一梦 《歌声不绝》的影评 
原题 丨“给我四个花瓶,我让你知道风的模样
泰伦斯·马力克再度激怒了豆瓣文艺青年,他的新作《歌声不绝》(Song to Song)在豆瓣上评分只得5.7。从2011年的《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豆瓣6.8)、2012年的《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豆瓣6.5),到2015年的《圣杯骑士》(Knight of Cups)(豆瓣5.8),再到2017年的《歌声不绝》,这位曾拍出《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等经典之作的导演俨然成为烂片代名词。群众们对他那种晃来晃去的装X游魂电影彻底失去了耐心。

我却一直都很喜欢。不能说越来越喜欢,但他这种自顾自的抒情(还够不上诗化)电影文体,还可以说是迷人。
看完泰伦斯·马力克上一部作品《圣杯骑士》之后,我写了一小段评论表达我的心情:

很奇怪电影里塔罗牌的设定竟然没有博得豆瓣小清新们的爱,同样,他们一方面推崇国家地理杂志另一方面又讨厌把电影拍成国家地理杂志风光片、一方面推崇海德格尔另一方面又讨厌海德格尔的弟子拍摄其自己的「林中路」、一方面狂爱克里斯蒂安·贝尔、凯特·布兰切特、娜塔莉·波特曼另一方面又厌恶这样一部将以上型男靓女们拍得美轮美奂的电影,我委实难以理解。电影里那么多美丽的玻璃建筑、那么多奢靡无度的派对、那么多日出日落、那么多海洋天空、那么多美女,都打动不了他们……
这个评论同样适用于《歌声不绝》。没错,爱听古典音乐的泰伦斯·马力克肯定无法像爱听摇滚乐的马丁·斯科西斯那样,把一部以摇滚乐为主题(或背景装饰)的电影拍得地地道道,但这部电影里Patti Smith出现了三次(在别人家的豪宅里跟那个叫做Faye的女主角,喃喃诉说丧夫之痛,并鼓励她:拿下那个男人),Iggy Pop一如既往地露肌肉(七十多岁的老肌肉),高司令、法鲨、鲁妮·玛拉、娜塔莉·波特曼、凯特·布兰切特等俊男靓女在各种美景和玻璃建筑里神神叨叨、游走摆拍,加上“山羊”露背斯基大神级的手持摄影,和奥斯汀音乐节的轰轰隆隆,难道,不享受吗?很多人看睡着了。睡了又醒,两小时过去,电影还没结束。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所有的镜头都有意义。所有的镜头也都没有意义。反正导演就是要表现现代人的空虚和迷失,所以里面的漂亮男女们都是一副想要触摸而又不舍得的样子,无止境地依偎着、拥抱着、抚摸着、拉手又松手着……他们的皮肤和眼睛在最美好的光线下呈现于巨大的屏幕,深深地震撼着影院里平凡的观众们,而他们的情欲又像凉丝丝的薄荷糖,融化后在你的口腔里留下了冰冷的空气。不间断的独白简直分不清此刻是谁在坦白从宽,它们可能只需要你放心跟着,看看你会不会跟着走到他们内心的荒漠。
所有的缺点都成了优点,所有的优点看样子也是缺点,非常奇怪的电影对吧?有人说这是意识流。意识流才不是这个样子的呢!它们都是被切断的瞬间。生活由瞬间构成,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瞬间都能连接在一起。不同于《天堂之日》里那种古典的嫉妒和牺牲,当代人没有一种连贯的意志去黏合那些破碎的瞬间,他们只是这里扑腾一下那里扑腾一下,要不目瞪口呆,要不摇头瞎嗨,像看音乐节一样,看着自己生活里的各种烦忧与喜悦的角色粉墨登场,最后,连自己是干什么的都忘记了。
虚张声势的那些东西都成了诚实的交代。演员们的独白都是陈腐老套的废话,但独白(语言)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奢靡的生活和脏乱差的摇滚都是幻象,而幻象本身却是“存在”的确证。复杂且纠缠的关系就像琼瑶剧,可是“关系”胜于“实体”的道理,早就从物理学延伸到了虚拟社交时代。从《生命之树》开始,泰伦斯·马力克的电影已经不是要讲述一个故事了,它们是在用某种上帝一样的视角,展现在世界文明的巨大幕布上,一些微小的生物被更巨大的手掌拍成了蚊子血,他们自身连续性的断裂,其失却了意义根基的破碎思绪、无法修复的结构性丧失,彷徨于当下亦无从归去,诗意栖居永不可得的崩溃图景。
可以将《生命之树》、《通往仙境》、《圣杯骑士》、《歌声不绝》看做泰伦斯·马力克的四部曲(也许还有第五、第六……),也可以将这四部电影看做同一部电影的反复,某种变调或互文。这样一种华丽又败落的抒情,谁说不是顶级的抒情?建筑、音乐、诗歌、豪车、公路,这些现代文明造物压垮了男男女女的内心,她们的小腰太细,他们的欲望太大,他们是屏幕上美丽的花瓶,向我们发出风在里面回旋的声音。你真的以为,这些就是泰伦斯·马力克要拍摄的主体、要歌颂的对象?风,才是。
 - END -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


    关注 豆瓣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