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货和平价货,到底区别在哪里?

 

一个永恒的话题...

Q: 该买高档货还是平价货?
A:主要看你觉得值不值。
纯文字无插图预警
本文大概

2861

读完共需

3

分钟
贵妇好还是白菜好?


这个问题好像很早就开始讨论,而且随着近年来超高价美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打破我们对价格上限的认知,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但在排除这一切林林总总的声音,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应该要回归到“买这个值不值”

是的,“值不值”和“有没有用”有着微妙的差别,“有没有用”只是“值不值”的一小部分。

要我说,大部分会问“这个东西好心动,要不要买”的人,其实内心深处是觉得不值的——不是价格不值这个功效,就是价格不值这个颜值——但为什么大家会痛苦?都是因为“品牌附加价值”这个东西,它硬生生滴把纯粹的理性价值变成了私人的感性价值。

不过我们还是想要讨论一下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高档护肤品和平价护肤品究竟有多少区别?

这个问题几乎成了美妆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看法,但又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就我在业内这几年的亲身经历和听到的故事,我的看法一言以蔽之,就是
一分价钱一分货
十分价钱三分货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高档护肤品和平价护肤品的纯功效差异是赶不上价格差异

也就是说, 3000块的高档面霜功效≠100块面霜的30倍,一次性用30瓶叠加的结果只可能是过度使用导致的闷痘或过敏。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十分价钱三分货”。

既然没有十分价钱十分货,那剩余的七分价钱是不是都被黑心的化妆品公司赚了?

也并没有。

据我所知,几大国际品牌,按照目前在国内的价格体系,利润率也基本就是在个位数,能做到20%以上的利润就差不多可以开香槟了。这个数字,远比不上海量的本地平价护肤品。那么,这个价钱都去了哪里?
1. 感受
把它放在第一位,不要觉得扯淡,毕竟美妆行业是一个美的行业,是一个相当感性的行业。护肤品之于用户,在能够满足基本的功效需求后,更多的会是“令人愉悦”的需求

这其实也是顺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潮流而来的结果。功能类似的产品,可能在包装、气味、吸收度、形态方面不一样,就能吸引到不同的消费人群。而且在近年来,由于人们的护肤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对护肤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形成了一些不一样的天价产品体系:有以臻贵材料为主打的,以诺贝尔科技为主打的,以贵金属做包装的……这些东西之所以推出,无非是因为有需求。

退一万步讲,护肤品不仅仅只是原材料的堆砌。如果你以为一个高价产品就是用各种超贵的材料搅拌一下就完了,那就太天真了。这东西搅拌出来,很有可能是一个气味古怪、颜色丑陋、使用感受一塌糊涂的东西。你会愿意用吗?

所以,高档护肤品会在保障功效之余,格外注重顾客的使用感受,比如膏体是否顺滑,容易推开且少残留,比如气味是否令人愉悦,不廉价庸俗且不会与膏体反应,比如瓶子是否合适,与膏体能否相容,便于携带还要长得好看有新意……这些,都是要花钱、花时间、花人力去研究和测试的。
2. 安全
所谓安全,通俗点来说就是不过敏。但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可是让实验室里的研发专家伤透了脑筋。

大家都知道,化妆品中有很多活性成分,也正是这些活性成分挑起了“功效”这个大梁。那么活性成分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显然不是。

有个很经典的例子,我也说过好多遍了:

某品牌的美白精华,在美国上市时里面的活性成分含量很高,效果就很两极化,不过敏的人觉得非常好,见效快,副作用低,简直是美白战斗机。但同时,过敏的人比例也大幅增加,投诉铺天盖地。于是进中国的时候,就特意调低了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用过美版的人反映,没有美国网上说的那么神奇,感觉上当受骗——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过敏比例也大大降低了。

而高档的护肤品不像平价护肤品可以走量,它的每个顾客价值都很高。得罪一个人,可能连TA身边的一群高价值人群都失去。因此“但求无过”成为了更加重要的标准

在活性成分的含量上,需要做更多的测试,来保证取得安全与功效之间的最佳平衡。

很艰难,很费钱,但很必要。
3. 功效
为什么把功效放在第三点,是因为功效差异在高档和平价产品中存在(所谓的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在较高档和较平价产品中,很多时候没有那么明显。

高档护肤品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资金做研发和测试,因而在新科技和新成份的采用上,更具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早两年国产化妆品刚出来的时候,清一色都是保湿产品,因为补水保湿最简单,科技含量最低,原材料最容易拿,做出来又最不容易过敏。而验研发实力的,其实是美白和抗老

但如果是一个集团内部的高档品牌和平价品牌,通常来说都是会共享配方,只不过出于成本的考虑,相关活性成分的配比会不一样,效果也会因此有些差别,但就像最开始说的,肯定和价格差不会成比例的。

所以在这里给到各位一个小小的hint:如果预算不够买高价品,可以考虑在同集团中找找看是否有平价替代,一般来说不太会失望。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我们开头提到的品牌附加值,“消费者心智的占领程度”,也会影响到大家对于产品定价的评判。

不过总的来说,高档护肤品和平价护肤品这个区分本就是片面的标准,不该一概而论。我也不认为,一定能得出高档比平价好或者高档比平价差的结论。

正如和化妆品研发小伙伴莫离先生私聊时他说到的,按照科学的说法,网上的那些测试根本无法证明哪个产品功效更好,因为样本数量不够,只能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如果按照严谨的科学对比,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测试样本量,并从肌肤种类、状态、年龄、人种等方面加以限制,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盲测,并且排除香精等主观因素,得到的结果才真实可信。

所以,和业内的小伙伴们聊下来,大家都觉得,高档品其实很难做,光在功效和安全之间求平衡就已经很难了,而活性成分添加又有很多限制……所以,赚钱不易,大家都不容易。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能否领会?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值不值”,好比有人觉得兰蔻小黑瓶600多块挺好的,而另一部分人觉得欧莱雅小黑瓶就可以了,功效也没有天壤之别,价格就只有1/3而已。所以你说这两者要怎么比?完全就是你认为买它“值不值”。
主页妞的话
其实,理想的状况是消费者非常清楚自己的肌肤状况,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这个“适合”,一方面指的是功效适合,另一方面讲的就是预算适合。不排除有些人在面对差不多功效的产品时会任性滴选择贵上50%的品牌,比如就是为了满足自己高身价、够档次的心理需求,那这也属于市场需求,品牌何乐不为,对吧?而品牌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自己擅长的品类和配方。

但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自己有什么需求,该用什么,只能肉身亲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而品牌则一心钻研“如何讲好一个市场营销故事”,为卖而卖,就容易盲目卖产品给一些非目标群体。

个人觉得,美妆产业里绝大多数的质疑和困惑,都源于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信息不对等,这是很现实的情况。一直以来我们的消费者都习惯于接受,品牌都习惯于灌输,而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像今天这样:各种博主和民科随意兴风作浪一番,就有人奉为圭臬,以讹传讹。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前品牌单方面输出和“为卖而卖”造成的恶果,也只能之后通过长期的教育来扭转改善。路漫漫其修远,大家一起努力吧。


    关注 妆众点美妆读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