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我们把3000多名毕业生关在了寝室...

 

听说你们都在忙校招?...

听说你们都在忙校招?
然而,
我们把3000多名毕业生关在了寝室......


发现

不着急找工作?

非一线城市不去?

不考虑民企?

......
真的吗?
调查开始于3月15日,至5月31日截至,共有来自国内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867所高校的8,567 名毕业生参加了本次调查,(已经删除了其中不合理问卷),另有9名来自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大学的毕业生。

259所高校的 3,180 名毕业生在寝室里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91所为211和985学校,受访学生有2,552 名,占入寝室调查人群的80%。本调查对211/985学校毕业生的相关统计主要采用这一部分数据。
1
工作还是深造?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老问题,无论毕业生是几十万人的时候,还是今年的800万人。来自51job和应届生求职网的数据都显示,雇主们在校园人才招聘方面的投入越来越高,从一年一次的招聘到一年内长期滚动的招聘,从国内校园招聘到海外高校招聘,当越来越多的雇主为争夺和保留高校毕业生而苦恼时,不禁让人发问:中国800万的高校毕业生对处于大变革和强竞争的中国雇主来说,是太多还是不足?



82%

参加本次调查的受访者82%的人表示毕业后就找份工作,民办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即工作”的意愿高达92%。

关于“为什么愿意毕业后找工作”的询问,毕业生们的理由主要为:

•       考入名校的难度超过以往,但就读非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没吸引力,这在国内高校也是如此。

•       因为技术和技能的日新月异,眼下,中国雇主乐意聘用大学毕业生,给出的offer一点也不少。

•       没有足够的信息和案例证明海外和国内的硕博毕业生有更好、更多的工作机会。

•       海外或者国内高校的求学深造也可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实现,或者工作后雇主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



总之,愿意毕业后就工作的毕业生们认为现在的就业机会更好,也有一部分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们认为,现在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在企业内,而不在学校。

2
不实习无工作?




是的,本次调查支持这一观点,但是关联性正在降低



53%

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近八成(79%)毕业生有过实习经历,53% 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得到了工作机会,2016年这一调查结果为47%。其中半数已经签约,近五分之一的毕业生还在犹豫是否接受。鉴于调查在5月31日结束,现在获得工作的比例应更高。

事实上,提供实习岗位已经成为很多雇主的常规举措。

行业领先的雇主常常从实习生争夺开启每年校园人才的争夺,IT、金融、快消、零售和电气、工程等行业的雇主都乐意拿出短期、临时性的工作提供给毕业生,从实习生中发现可正式录用的校园人才这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式。



但是,调查也发现,理工科毕业生的实习率最低,但这个并不妨碍他(她)们是最容易获得工作机会的,博士毕业生中40%的人没有实习经历,但是65%的人已经拿到offer。专业本身和知识深度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实习经历对求职的重要性。

3
一线还是二线?




一线城市是各行业的研发中心的集中地,也是领先企业的总部的集中地,其提供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方面具有优势,较高学历的毕业生们普遍有感于在非一线城市找不到合适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相对公平合规的城市管理和企业更高质量的人才投入,也深得毕业生的心意。

调查也发现,毕业去异地求职的意愿正在降低,毕业生们倾向在离家近的城市工作。17%的广东毕业生中的大部分都优先考虑在广州、深圳和东莞求职。在当地的省会城市找工作是超过半数受访大学生的选择。



29%

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保持对高校毕业生的最大吸引力。尽管即使月薪上万,即使交通、住房、变革和竞争等都让人倍感压力,但是仍然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工作地。

“三个首选工作地”的投票中——29%的人选择了上海,而受访者中来自上海的只有7%,希望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有18%,但是北京的受访者仅8%。希望在杭州、成都和南京工作的大学生分别超过10%,而受访者比例分别均在5%以下。苏州和青岛的毕业生只占2%和1%,但是希望在这两个城市工作的大学生有7%和5%。



一二线城市发展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随着一线城市的发展饱和,雇主们在二线城市有更多的用人需求,而一线及一些二线城市让人无法企及的房价和房租逼退很多了在这些城市的求职愿望,在就近城市里找份压力不太大、尚且体面的工作成为可能。大型企业正在利用毕业生这一特点,招聘毕业生后在企业内部加快流动。

4
找工作还是挑雇主?




在外企、民企和国企工作有什么不同吗?对个人的前途有什么影响?



31%

31% 的毕业生表示“不特别考虑企业是什么类型”,这一数字超过了2016年25.3%的调查结果。对企业的“门第之见”在毕业生中间逐渐弱化,这得益于在众多行业和市场,各类型企业竞争愈趋充分,某一类企业独占优势的局面越来越少。也因为资本间合作越来越频繁,不同企业类型之间的并购、交叉持股多见,对企业类型的很难判断。

但同时,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国有企业,这其中来自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比例最高,而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低于了民营企业。博士毕业生中36%愿意去跨国公司谋职,另有32%的博士生希望能在政府/事业单位工作。26%硕士毕业生希望在跨国公司找到机会,更有31%的人希望能在国有企业工作。



高学历和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对国有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政府/事业机关,包括对知名民营企业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还是集中了领先的科研技术和专家人群,毕业生们希望有个高水平的职业平台施展所学和获得其他职业资源。

不过,与毕业生的座谈发现,在知名企业实习的经历让很多毕业生看到企业的人才济济,雇主无法提供较有质量的岗位体验和工作指导,在这样的平台上很难短时间出人头地,他们对在企业中担当重要角色也充满渴望。

5
薪酬,代表了什么?




几乎所有对大学生的调查都表示“薪酬不是最重要”的求职要求,那么什么是最重要的?毕业生的回答并不明确。



42%

毕业生的预期月薪最多在4,001~6,000元,为42%。这与他(她)们的大学年开支接近,也接近甚至高于当地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月薪6,001~8,000元的毕业生占20%,数量超过了4,000元以下的毕业生。

学历对薪酬高低的影响最明显,八成以上的博士毕业生的月薪超过12,000元,受访者中博士毕业生的offer无人低于六千元。三分之一的硕士毕业生月薪在8,001~10,000元,23%的硕士毕业生月薪过万元,而46%本科生的月薪预期在4,001~6,000元,8,000元以上的高收入比例达19%,算上硕博士毕业生达到24%,远超2016年15%的调查结果。由于大多数企业提供的年薪超过12个月,毕业生的年收入预期将更高。



薪酬的高低反映了雇主的实力、对人才的倚重和更高的职业起点。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报告显示,薪酬高的雇主通常在人才吸引和员工培养上方法和途径更多样,更有能力,也更愿意满足毕业生的期望。但是高薪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稳定和光明的职业前途,科技公司的定期裁员多发,企业间并购重组常常导致校园招聘计划的搁浅或者缩水,这或许也说明了为什么毕业生对国有企业最为青睐。

6
谁在影响毕业生的选择?




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有明确的求职方向,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专长,特别是本科毕业生,其次有2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专业上有特长,受雇主欢迎”,而觉得自己更“适合创业”的有3%。



30%

“从一而终”的毕业生已经很稀有了。

第一份工作打算做多久?“两至三年”的毕业生最多,有30%。规划”一至两年“的有19%,没有考虑,“做到哪儿是哪儿的”有14%。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性越强,对工作资历的积累越重视,计划在一份工作上停留的时间越久。约七成的硕博士毕业生表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应持续两年以上,这是提升技能、建立人脉的必要时间,这也意味着,雇主需要在毕业生工作的两三年后提供其新的职责或者新的培养内容,无论如何,当他(她)们胜任了现有的岗位后,很容易离企业而去。这一点也得到了雇主的认同。



尽管几乎所有的毕业生表示,求职需要父母或者熟人的帮助,但是绝大多数毕业生自己决定工作还是再进修,工作的地区和涉足的行业。在毕业生的座谈会上,约八成的毕业生说,大学所读专业和学校由父母决定,所以在毕业出路问题上,分歧并不大。




    关注 前程无忧51jo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