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派的热烈、恣意才最夏天

 

人们说“为色彩而色彩”的野兽派画起画来就像是在画布上“撒野”,纯粹、明亮的颜色,大胆、夸张的图案都给人一种恣意而疯狂的感受。最近,北方的炎炎夏日常常让人觉得恍惚,坐在屋里、走在路上就仿佛掉进了野兽派的画作之中...

奴隶式地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我没有先入之见地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

——亨利·马蒂斯

人们说“为色彩而色彩”的野兽派画起画来就像是在画布上“撒野”,纯粹、明亮的颜色,大胆、夸张的图案都给人一种恣意而疯狂的感受。最近,北方的炎炎夏日常常让人觉得恍惚,坐在屋里、走在路上就仿佛掉进了野兽派的画作之中。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走进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如夏日般热烈、绚烂的色彩世界……

   多纳泰洛被野兽们围住了!

“野兽派”原来是带有贬义的辱骂。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上出现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明亮而又鲜活的色彩仿佛从画布上爆发出来,并且主宰了展览的空间。从传统的标准衡量,他们的作品中的那种“为色彩而色彩”的画法(包括纯粹的颜色、大胆的图案和非常的搭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甚至是在“撒野”,所以,保守的观众见了这样的作品就大呼小叫起来。碰巧在展室内还有一件古典风格的小型雕像。这时,一个评论家走入了展厅,他讽刺地说道:“哈!多纳泰洛被野兽们围住了。”因为,年轻艺术家们的作品中的色彩和动感令其想起了丛林。从此,“野兽派”就成了这群年轻艺术家的称呼。年长的马蒂斯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画派的领袖人物。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出生在法国最北部的勒·卡托。

1887年,经商的父母将他送到巴黎学习法律。

1889年,他成了法律事务所的职员。

1890年,因手术卧床一年,开始以画画作消遣。

从此,爱上画画,并决定将其自己的职业。

1896年,马蒂斯开始展出自己的作品。

1905年,作品进入成熟的阶段,相继出现在秋季沙龙展和独立者沙龙展上,并引起争议。

1908年,发表著名的《画家笔记》,成为20 世纪最具影响的画家自述。

1920年,为芭蕾舞剧《夜莺》(斯特拉汶斯基谱曲)设计了舞台背景和服装。

1931—1933年,创作大幅装饰画《舞蹈》,同时为诗人马拉美的诗集作铜版插图。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书籍装帧和插图(1946)也出自马蒂斯之手。

1934—1935年,根据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创作织毯图案。

1939年,为芭蕾舞剧《红与黑》(肖斯塔科维奇曲,即《第一交响乐》)设计舞台背景和服装。

1947年,出版了一本极为独特的书《爵士》,其中有拓制的艺术家手写的文本以及依照画家的剪纸风格所作的水粉画插图。

二战结束之后,马蒂斯重新回到巨幅的作品上,主要是为礼拜堂和教堂设计彩色玻璃窗和室内装饰。

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把剪纸和素描推向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


马蒂斯常将色彩的运用看作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段,把创作当作谱曲一样,渴望在画布上奏响音乐。他在《画家笔记》中这样写道:“色彩的主要功能应在于尽情表现情感。我采用色调并非经过事先的计划……澄净的蓝天与林叶的细微变化,季节的美,就是激发我创作的唯一源泉。”虽然在马蒂斯的作品里有着许多线条,但是正是色彩压倒了一切。观众首先注意到的也是精彩的、非自然主义倾向的色彩及其由之而来的情感的感染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蒂斯纯粹、热烈的色彩世界

……
《午后的圣母院一瞥》(1902)

纸上油画

72.5×54.5 厘米

纽约布法罗市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

《午后的圣母院一瞥》是马蒂斯的早期作品之一。它将一个都市的著名景点画成了一种色彩饱满的形体的平面化组合。尽管所有的大块的形体清晰明了,而且画面的肌理历历在目,可是画家几乎去除了所有的细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色彩的力度和情感性。例如,画面上的人物只是寥寥几笔的剪影而已,而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也仅仅是几何的平面,不可能让人看到任何哥特式建筑的细部……在这里,马蒂斯干脆就把建筑物的所有细节都简化成了色彩的平面体,整个画面是淡紫色的世界,间杂着蓝色和橘色。建筑物的高度被利用为主色调的施展面积,同时统摄了全部的色彩。

《生命的快乐》(1905—1906)

布上油画

175×241 厘米

宾州梅里奥市巴恩斯基金会

《生命的快乐》也是马蒂斯的一件早期作品。此画的灵感来自波德莱尔的诗行:“啊,惟有秩序与美、奢华、宁静和快乐。”(见《请上路》)同时,当年用妻子的嫁妆买下的塞尚的《浴女》成为马蒂斯运用活泼而又富有力度的色彩的信心来源。像提香和普桑一样,画家对田园牧歌式的风光心向往之,优美的笛声、仿佛流动着的风景以及神色怡然的人们等构成了一种超俗的极乐世界。在这里,法国南方明媚灿烂的阳光为这幅画带来了极其热烈的色调。但是,一切又似乎与阳光无关,因为光的法则显然在这里退居其次。更为关键的是,马蒂斯的色彩运用是富有想象意味的,显得新颖而又自由自在。人物的造型大多取自古典绘画中的样式……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作品的“熟悉的陌生感”。画面中的线条在大块面的色彩衬托下显得韵味绵绵,颇有音乐的旋律感……

《红色的和谐》(1908)

布上油画

180×246厘米

圣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红色的和谐》一画描绘的是一个女子将一盘水果放在桌子上,但是强烈的形式效果又似乎使叙述的意味大大淡化了。此画显然反映了马蒂斯对东方风味的波斯挂毯的爱好。纯净的红色几乎扩展到了整个画面,使得室内的空间显得极其富丽堂皇。左上角的风景既可能是一个窗口,通向室外的景致,也可能是一幅风景画本身,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室内空间的一种纵深延伸,而且与室内的装饰性的图案与红色形成一种呼应和对比。由于是一片红色,透视感已经削减到了最低的程度,桌上的静物既与桌布和墙上的图案难分你我,也与窗外或风景画中的景色形神皆合(强有力的曲线的反复尤其如此)。如果没有桌子与墙壁之间的边缘线,没有画面左下角仅存的比较明显的有透视的错觉效果的椅子,那么整个画面都是平面的效果。事实上,甚至连桌边的人物都有些图案化了,变成了某种装饰性的符号——这些都应该是红色的和谐的题中之意。总体而言,马蒂斯在这幅画中具现了后印象主义的色彩的解放、象征主义的情绪渲染以及20 世纪绘画的抽象倾向。

《舞蹈》(1909)

布上油画

260×390 厘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舞蹈》的颜色被精简到了几乎具有极少主义(minimalism) 的味道。地面是墨绿色,天空呈现为蓝色,而舞蹈者则是橘红色的基调。人物的姿态或扭或跳,或舒展或奔放。这是马蒂斯记忆中的法国南方迦太兰的一种圆圈舞,动态优美,所有的人投入而又忘情。从中传达出的富有韵律的舒曼使人情不自禁联想起古希腊瓶画中的相关形象、鲁本斯的《农民的舞蹈》和普桑的《时光音乐之舞》等作品。

《谈话》(1909)

布上油画

177×217 厘米

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

《谈话》描绘的是一对男女的谈话状态,这种相对无语的场面意味深长。其中一个高大的男子(可能就是马蒂斯的自画像)笔直地站立着,不苟言笑而又精力充沛。他的头部已经不能被画面所容纳,仿佛连身上的衣纹都有了坚定的意义。处于右边的女子则坐在椅子里,脸上抑郁寡欢。只有领子的绿色点化了她与外界的心灵联系,一种渴望从封闭之中走出去的强烈愿望表现得再强烈不过了。但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铁栏杆却隐含了一个否定的意义(法语“NON” 就是表示拒绝的意思)。那么,这种谈话是男子对女子的要求的回绝还是女子对自己的现状的一种否定呢?

《举着双臂的土耳其宫女》(1923)

布上油画

65×50 厘米

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举着双臂的土耳其宫女》是马蒂斯在法国南方尼斯创作的一系列具有异国情调的裸体女性形象之一。鲜艳的色彩、明媚的图案和松弛的姿态等是主要的特点。在这一作品里,画中的女性显得全然不理会画家或者观众的存在,她似乎在灿烂的白昼中完全沉湎在自己的遐思之中。她一无羞涩地举起双臂,甚至连腋毛也露在外面,从而与以往的画家笔下的那种理想化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宫女形象有颇大的区别。装饰奇特的大靠椅、完全透明的裙子、雅致的腰带以及背景上充满东方情调的挂毯等组成了温暖的基调,使女性的形象显得更加亲切和自然。

《伊卡洛斯》(1947)

《爵士乐》一书插图

41.9×26 厘米

水粉画剪纸彩色套印

《伊卡洛斯》就是这样的一类作品中的一个例子。在这一作品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画家将绘画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兴趣。这是收集在《爵士》一书中的20幅插图中的一件,构思大胆而又不乏游戏感。它将古代的神话和现代的形式加以融合,强调了形体的漂浮感(舒展得像是翅膀的双臂、舒缓的轮廓线和侧着的头部)和人物内心的紧张感受(红色的心)之间的对比,好像伊卡洛斯不是在急剧地下坠。这就使得画面显得更为耐看了。至于天上的星星,全然是独出心裁的形状,鲜亮的黄色、锯齿形的光束团团围住伊卡洛斯,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他的下坠感。不过,就星星的形状而言,它们更像是音乐中的断奏(staccato),伊卡洛斯的形象宛如柔板(adagio),而蓝色的天空就像是和声。平面化的抽象形式以及大面积的纯色的运用到了一种大拙而雅的地步。



  其他作品欣赏
《钢琴课》(1916)

布上油画

245×213 厘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装饰背景上的装饰人物》(1925)

布上油画

129.8×97.8 厘米

巴黎蓬皮杜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戴帽子的妇人》(1905)

布上油画

79.4×59.7 厘米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开着的窗户》(1905)

布上油画

52.25×46.04厘米

私人收藏
《国王的悲伤》(1952)

剪纸

67×90 厘米

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推荐阅读
《西方美术史》

丁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北大社官方微店直接购买此书!
北大博雅好书

博识雅行  学知天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

微信号:boyabook


    关注 北大博雅好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