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乐分享第六辑

 

拖延症是病,得治...

《爱你就像爱生命》

清茶


作者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王小波,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接触王小波的书缘于儿子买的一本《沉默的大多数》,其实也没看懂多少,只是囫囵吞枣般的读完了,近期到书店看到王小波的书,随手拿起一本买来看,我想两人的书信应该是易看能懂,其实不然,王小波写给妻子的情书除了表达对她真挚的感情和依恋外,还充满了对人生存状态和现世的探讨,充满了真知灼见,智慧和激情:"我知道,生和死,这是人们自己的事。谁也救不了别人的灵魂,要是人人都有个不休不止的灵魂才好呢。我真希望我的灵魂像你说的,是个源泉,永远汲取不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希望我的"自我" 永远"滋滋"的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每年的春天都是人心萌动的季节,在这个因紧张功利而已经习惯于忽视内心对真挚情感的追求的时代  , 翻开《爱你就像爱生命》精美的书页,阅读几行动人肺腑的文字,感受一番真爱的触动,实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还有我。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 。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 " 李银河也曾在恋爱中致信王小波:"我希望你爱我的全部肉体,我愿意它因为你变得美。"她在给王小波的信中问道:"你能永远满足我的'要'吗……而且我还很爱妒忌,我甚至妒忌你小说里的女主角和那个被迷恋过的小女孩。"这个书名出自王小波李银河一封未面世书信,一个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爱一个人如爱生命,这不能不说是对爱人最极致的爱恋。自1977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识,开始书信往来,到80年代二人在国外求学,一直到90年代,王小波辞去职务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去世。这本书装进了两个人真挚纯净的爱情,也装进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王小波全集9: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全集》第九卷书信集。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1980年元月21日王小波与李银河"秘密"登记结婚,那时王小波28岁,正在大学读二年级,因为学生规定不准结婚,所以没拍结婚照,也没婚礼,两家各请了一桌。王小波是不进商店的人,他从来没为李银河买过花儿,惟一的一次他给她买过一顶纯毛的帽子做生日礼物。花了5块钱。1997年,王小波送李银河赴英国,在机场临别时,他用力搂了一下她的肩膀作为道别。李银河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半年后,她赶回来与他的遗体告别,王小波生前写给她的信一遍遍响起:"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爱你就像爱生命》
《一个人的朝圣》

岳悦


作者蕾秋·乔伊斯。

很久没有拿起一本小说 想一口气看完的了。而《一个人的朝圣》又让我有了这个感觉。

这本小说说的是位退休的老人,退休后的日子过的平静安宁。可是这看似简单的日子,总有一些心绪在涌动。 一开始,老人也不知为什么, 直到一天老人意外收到一位老友的信。这是一封道别信,因为老友得了绝症。老人在寄回信的路上,突然那股心绪涌上来,他就这样踏上了旅途 。也不该叫旅途吧,这一路的行走, 一路的坚持,即是为了这位帮助过他的朋友,也是为还一个欠了很久的歉意  。对善良的人来说,没有说出的道歉,就是一根刺,不疼,但总是横在哪里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 老人觉得这次自己可以帮助到她,他不选择更快的现代交通, 而是要靠双腿, 纵贯英国,走去看望朋友。 是想让朋友心有所盼,这样日子可以拖的更久些 。每一天 ,活在希望里 ,那样拖延的生命也有了意义 。

继续往下读,原本看似和睦的家庭,也不是波澜不惊。对于孩子的离世,妻子的内心始终不能原谅老人。但不说出来, 保持原状孩子的屋子,这样对于老人是更深责备,这也是老人最大的伤痛。

越读越明白老人为什么会这么义无反顾,坚定地走下去。不能说是什么自我救赎,我觉得应该是种宣泄。几十年生活中的各种尘埃,积淀累加,压迫着我们,不论早晚,时机到时,终将要去清理的。

朝圣,圣不仅在教堂,在寺院,还在我们的心里 。活这一世,最终要学会看清看透自己的内心,释放真实的自我。这样的朝圣之旅,人人都该有一次  。
《一个人的朝圣》
《小姨多鹤》

清影
    作者严歌苓。故事要从一九四五年讲起,二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菜市场,每个日本女人都被装在一个麻袋里,像卖大白菜一样,一毛钱一斤……     多鹤是不幸的,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跟着父母哥哥来到中国,也只是想和普通的中国女孩子一样,过正常人的生活,健康快乐的长大,可是由于战争,爸爸和哥哥战死,妈妈也在逃亡中死去,最后只剩她一人,在这个异国他乡,她成了一名真正的孤儿;多鹤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张家起初买她,就是一个单纯的目的:传宗接代。因为他们的儿媳发生了一场意外,从此不能生育了。传统的封建家庭,无后为大,所以即便是买来的日本女人,张家老两口也认了,只要能跟他们的儿子(张俭)生孩子,给他们张家留后就行,于是多鹤以特殊的身份留在了张家,为张家生下了三个孩子,并亲自抚养长大。

书中还有一位女主人公:朱小环,是张俭的老婆。她泼辣伶俐,似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凑合,即使丈夫为了生孩子,找了一个日本女人,她也只是闹了闹,回娘家住了几天,又放不下自己的男人,自己个儿回来了,就是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一个男主人,两个女人,过了几十年,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三个缺了谁也不行,打打吵吵一辈子,但都吵闹成一块骨肉了”。

多鹤隐藏在异国的土地上,隐藏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安静柔和,如水般柔弱温软,几十年来,她执着地坚持着妈妈从小给她培养的习惯,家里的地板擦得一尘不染,所有的家人都穿着她亲手做的木屐,雪白的袜底找不到一丝灰尘,同时她也是坚强的,在家里入不敷出的日子里,拖着一副瘦弱的身板,天天到工地上砸矿石贴补家用,张俭入狱后,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她会每天背着一个筐子去菜场上捡菜叶维持生计,在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子身上,我看到一种野草般的精神,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卓尔不群的生长。    严歌苓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把一个日本女孩丢在二战后的中国,这样的情境,足以让读者浮想联翩,但是她又是冷静的,她没有把民族的意识强加到这个异国女孩身上,而是任她在夹缝中自由地活着,如野草一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让这本书有了独特的魅力。
《小姨多鹤》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笨笨
作者:王小波。这本书里面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还有一些文化杂文和随笔。

书中有好几个篇幅说到了“性”这个话题。可能我们中国人都太过含蓄,对于这个话题都多少有点回避,感觉不好意思说,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却有前瞻性的预见性。

王小波已故去多年,但是他在这本书提到的问题 , 比如说同性恋在近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当年却被人认为是“黄色的、流氓的”。近年来我国的艾滋病携带者、同性恋的人数都有很大的增加。他指出“把性犯罪的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归咎于看过‘不良’ 书刊或黄色录相带 、 影视作品等立论是错误的 。”       作者以美国为例,一战后美国对色情作品的检查是:一方面对性作品拼命压制,一方面严肃文学中性主题不断涌现,甚至影视作品也不能幸免。有些书为了去掉性描述而出节本,最后节得上气不接下气,书不成书;而在二战后对色情作品的审查忽然退潮了,原因是它转变为了一个多元的国家。看着美国曾经的经历,是不是和我们有点类似?现在我们的有些影视作品中也充满了暴力、色情。而且我国的影视剧没有像美国那样严格的分级制度,有的不适合未成年人看的也看了,家长们担心孩子们看到了后会给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看着作者关于“性”问题的讲述,我想到了家长们可能会担心孩子的“早恋”问题,想起了多妈分享的《纽约市政府给高中生的9条健康恋爱守则》,守则中说明了一段健康的恋爱中的9个建议,每个建议里包含了若干个说明,比如说第5条“你的伴侣尊重你的底线”中,你能说“我不能每分每秒都和你在一起”、“我不想发生性关系”;第9条“慢慢来”中告诉孩子“明白每个人和每份感情都会随着时间而成长、改变”,这样孩子会知道感情会有变化,可能会变好,也可能会变坏,甚至结束,知道了这些发生因为失恋而杀死恋人的悲剧就可能不会上演。在告诉孩子们健康的恋爱标志后,也说明了不健康的恋爱标志:强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威胁、伤害你,或让感到害怕……也许你会说这是在美国,我们在中国,国情不同没有可比性,但是我想说“与其空洞的说教,不如具体的给出操作方法”。就像我们的影视剧与其担心暴力、色情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不如借鉴分级制,让适合的作品在适宜的人群中播放观看。

由恋爱守则想到了一点题外事,如果我们的政府、学校也出一些建议或守则,比如说如何面对陌生人时自我保护、如何在各种灾害发生的时候自救、逃生等等。在《好人电影》中作者指出:“我们的电影里,好人满嘴豪言壮语,效果倒未必好”。想想真的一针见血,我们的有些影视剧中不就是这样吗?打不光的子弹、流不完的血,好像永远不会死的英雄。说着“正确的废话”,却少了那么一点点人性的温度。说到“明星崇拜”的时候,作者更是指出“病根不在明星身上,而是在追星族身上。”看到这句话时我想起了多年前刘德华的一个粉丝为了见他而跳海的事。以前的艺人只要求把自己的作品演好,把人物演活就好了,而现在因为有各种媒体,同时也讲究宣传、商业化的运作等,明星们各种消息会短时间内出现在各个社交网络、媒体上,很多事被放大。但是不管怎么明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了追星而侵犯到私人的空间,甚至于影响到生活就过分了。这样不顾自身能力承受范围的胡乱追星的粉丝绝对不是“真爱”。“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这样的方式不是很好吗?我关注着你的作品,在我能力承受得起的范围内我买你的作品、海报,看你出演的影视作品、听你的歌……但是我决不打扰到你的私人生活,同时我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做这样的有格调、有品味、有内涵的粉丝岂不是更让自己的偶像增光添彩?(PS:我没有追过星,也没有特别喜欢的偶像,对于粉丝于偶像的喜爱表述可能不对,如果觉得不对请忽略,上面的表达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电视与电脑病毒》:特定的日子有特定的节目,就像设定好的电脑病毒一样,在特定的时机发作。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禁不住为王小波的谐趣幽默点赞,可不是吗?春节时电视里面播放的大多数是歌舞类的节目;六一、重阳节的时候新闻报道以尊老爱幼居多;老师节的时候是尊师重道……各个节日、纪念日前后都会有相关的报道或影视作品充满屏幕。写到这儿想起了小时候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必定播放的《西游记》,还有后来的《还珠格格》,真的是每个假期都有,从这方面来说真的像是定期发作病毒。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外,在于它历经沧桑直至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才会觉得历史还活着。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人只重写成文学的历史,不重保存环境中的历史。没有了宏伟的城墙、寂寞的城楼为,北京城是一座没有了历史的城市。其实不仅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情况,即便是现在修复和重建历史遗迹,但是那种历经千百年风雨后所特有的韵味已经荡然无存了,不是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哥伦比亚的倒影》

汤化冰


木心,是蛮能打动我的一位男性作家,够帅,眼睛够深邃,文字够优美。陈丹青曾评价他:“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木心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他有来路,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因此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感觉完全地把我对木心的疑惑说了出来。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文集中的一册,其中不乏“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这样就容易存活” 这样的句子。最爱他淡淡的、随意的笔触,写着寻常人的悲喜,他的身世、他的母亲、他的经历,他的旧时光令我充满怀想,感受乡愁。在浮躁的今日,他的《从前慢》被我们一再诵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他像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一个陌生人,在读了他的文字后发现,其实他一直就在哪里。敏感孤独又优雅的灵魂游走在东方、西方、昨天、今天……
《哥伦比亚的倒影


拖延症治疗群


    关注 云舍溪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