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 · 咏春拳 

 

几年前,笔者偶然看到学生发的来当时相关人士演示的“八斩刀“法;自那时起,我发现,不知曾几何时,从未外露的咏春...

寻找

咏春拳
几年前,笔者偶然看到学生发的来当时相关人士演示的“八斩刀“法;自那时起,我发现,不知曾几何时,从未外露的咏春拳(木人桩、八斩刀、六点半棍等)变成了所有人都懂的拳术......

回忆起往日,叶问在世时,都不曾有人演示过。(除了在1960年代,电影演员李居安小姐在香港TVB《欢乐今宵》节目里表演了一次八斩刀。当时,李小姐将双刀各绑在两小腿上。)

李居安


至于后期,咏春拳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舞刀弄棍我不清楚,但是当笔者发现那些人单头棍都不懂拿就实在忍不住发笑(电影《叶问》最具代表性,拿棍时棍尾露出,第三部已经有所注意)。

渐渐地,我发现,原来中国武术除去口若悬河的师承,实质上已完全断层、失传。




叶问1剧照                             叶问2剧照

咏春拳起源特殊,不是以常理推测能够理解的。整套咏春拳拳术里只采用了两种冷兵器,这与十八般武器俱全的各派岭南拳术相比,完全不同。单头棍看似与其他门派棍法相似,但其中的「基本步法」、「走马」则无一相同。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各地咏春人士基本以网络视频中北方大枪的动作当做咏春单头棍的动作。最具代表性的是双手握棍置于胸前抖出;枪有锋利的尖头,做这个动作有些杀伤力,而用单头棍做这动作,则是自杀。据笔者了解,在香港有一些老一辈的人还可以用单头棍做几个「龙形枪」的动作,新一代的则基本不懂。而刀法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懂,包括刀形是怎样的,都不可能知道。

受太极拳影响,在诸多咏春拳市场营销概念中,我们最常听到的是“以柔克刚“、“不要用力“。这种说法来自于“咏春拳是女人拳,女人创的拳就不会有力“,更为甚之的是“咏春拳是女子防身术“。

而咏春拳本来的特点是:拳密、力量大、桥力重、步快、脚法多、手到脚到。拳如果不够密,对面对蔡李佛等风一样的动作,要怎样对付?力量不大,对付白眉拳和大开大合、力量巨大的侠家拳怎样打?桥力不够,对付硬桥硬马洪拳的挑、劈、撞,怎样桥来桥上过?马步不快,面对蔡李佛拳大、小十字拳的快速跳扎(粤语「扎」有不停地跳的意思),怎样对付?脚法不多,怎样对付以脚法出名的东莞莫家拳?(莫清娇有神腿之称,莫清娇的「撑鸡脚」是成名动作。)

远的不说,上世纪50年代,香港14K组织的「四大喜」女士,武术高强,力量惊人。上世纪40年代,罗汉门孙玉峰徒,林少立女士,17岁开始因臂力雄厚而出名于五羊城(广州原名)。所以,练习武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力量强大,搏击不存在以柔克刚。

名利双收的“大师“们以不负责任、以偏概全的教学理念掩盖着自身匮乏的拳技,导致了中国武术一方面在小圈内的闭门自吹,另一方面,面对外来的擂台、表演性武术比如泰拳、巴西柔术和本地所谓的散打时表现得一无事处、毫无作为,使中国武术成为搏击中的笑柄。此类行径不仅没有发扬咏春拳,反而“毒害“至深,让“武术“彻底沦陷。当然,这些口号是有市场的,它完全迎合了当今中国社会“浮躁“、“玩票“的特性。

同样,使用「八斩刀」法,身体各重要部位必须具有强大力量:腕力、桥力、马、歩、标马,以至于单脚能站稳,双手的协调性都是基本条件。

而上述要求都源于以长距离轻快、吞吐速度惊人著称的“缨枪”给武者带来的压力,可谓是神出鬼没的对手。冷兵器中,樱枪反应最快,圈、点、挑、弹、刺、锁喉;梅花五点(点中间,弹、挑左右肋,头),更不说点脚、挑马等。试问今天拿着八斩刀的各位“大师“,是否有勇气有能力面对一场缨枪搏斗?



斬刀、标刀、圈刀、耕刀、摊刀、綁刀、捆刀、拍刀是八斩刀法;其中圈刀圈在身前、身内,包括单刀圈刀、双刀圈刀(壁华同门已有不少在练习),定要配合走马。面对着缨枪或劍的快速进攻,我们手中的双刀离对方身体有着较长的距离,并不容易接近对方。而圈刀能够在保护自已的同时压制对手,帮助自己更加快速地逼近对手

圈刀是八斩刀刀法最基本的动作,也是最常用的动作,壁华同门一开始就要练习。任何门派武术,使用单刀、双刀都有圈刀动作。圈刀护身,在遇到对手挥舞兵器快速刺来时,不能大意,必须将手中的兵器也作出快速而密集地转动来保护自己。



喜欢请转发~

弘扬中华武术就靠你了!!
QQ群:178351840

联系电话:18296167872

联系QQ:1021948816
「只论功夫  不谈境界」
壁华学员
老实练习,汗血相伴,恒心终始,精神敏锐,必能过人,常念师恩,不盲从教,继承师愿,灯火常明,显在自身,相续不断,不可毁失,不可妄作加减,保持原貌。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关注 壁华咏春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