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装作一名资深徕卡粉?

 

关于徕卡的那些奇闻异事...





徕卡,以顶尖光学和精密机械著称,绝对是拔剑四顾玉树临风无人能敌,历来中毒者众。而作为一名徕卡玩家(或是压根没摸过徕卡也不要紧),怎样在全世界都被手机照片塞满时、依然轻吐烟圈、谈笑风生地聊起你手中的相机?不妨往下看。



1. 徕卡的发明是因为哮喘

135相机的创始人是奥斯卡·巴纳克,在徕卡诞生之前,摄影师们都要带上13到18块干板底片,6个双层底片盒以及一个大大的皮腔(就像售货员的样品盒)。巴纳克每周日去拍照时,都得拽着这个大包袱,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位摄影师还有哮喘,翻山越岭简直要命。所以他想:这一切难道就不能改变吗?



2. 后来就有了这个:第一台小型徕卡相机Ur-Leica

1913到1914年间,巴纳克研制出了被称为Ur-Leica 的相机:如果你把他跟MP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个家族的DNA果然强大,就像是一个年轻人与他的曾曾曾曾祖父站到了一起。



3. 为什么一卷135胶卷是36张?

巴纳克设计出了便携的135胶片相机,普及了这种24x36mm的底片,这种底片改良自电影胶卷。但你知道为什么一卷胶卷是36张吗?据说,巴纳克当初两只手抻开一卷胶卷,张开双臂,结果长度刚好是36帧,从此这就成为了135胶卷的标准规格。如果巴纳克是个彪形大汉,没准儿我们的胶卷就一卷40张了。



4. 我为什么喜欢徕卡?

徕卡的极简设计比佳能尼康这样的“数码怪兽”要亲切得多,他们的说明书厚度都快逼近字典了,而徕卡却像是端坐在我掌心里的宠物,向我撒娇让我带它上街。



5. 有史以来最给力的小物

eBay曾经和《数字时代》杂志在英国共同提名了“有史以来最给力的小物”,Game Boy排第五,索尼随身听排到了第三,iPod第二,第一名的位置竟然给了连电池都不用的老相机M3。



英国女王与自己的徕卡形影不离,曾有一张邮票上正是她拿着徕卡准备拍照的样子;





更不用提众多名人、明星零片酬为徕卡打广告了(蛮省宣传费)。



伍迪·艾伦

6. 如何烧掉一台徕卡?

徕卡的工程师们都是在极限环境下测试产品的,他们以前被带上过战场,被带去过北极,但如果你实在想要把你的宝贝相机给毁了,你也许需要这个——一架兴登堡号飞艇。

1936年,兴登堡号飞艇停泊于莱茵-缅因基地



1937年,兴登堡号飞艇爆炸瞬间,当时一台M2就在机舱内

7. 有史以来最孤寂的照片

出生于瑞士的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在他看来,美国就是一片毫无乐趣的大平原。《美国人》(The Americans,1958)这本摄影集就是他用徕卡记录下旅途经历,杰克·凯鲁亚克为这本书作序,并称赞其中一张照片是“有史以来最孤寂的照片,女人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小便池,擦鞋童在永恒的忧伤里继续工作。”




没找到那张照片,就用其他《美国人》的照片代替一下

8. Leica M8

请记住2006年秋天德国科隆的这个场景:在Photokina世界影像博览会上,徕卡宣布迎来M8——第一台数码M相机,虽然遗憾的是,M8不是全画幅的。



9. Leicaweenies

国外将徕卡痴迷者成为“Leicaweenies”,就是“徕卡维尼熊”,因为卡粉们对徕卡的瘾就像爱吃蜂蜜的维尼熊。



10. 布列松的话

说起布列松的名言,你会想到什么?

“你的前一万张照片都是烂片”?

“一张照片的好坏取决于那个 ‘瞬间’ ”?

各种摄影书上都不会提到,布列松还说过嘲讽中画幅相机的刻薄话:

“要是仁慈的主本来是想让我们用6x6的中画幅相机来摄影,他一开始就会让我们的眼睛长在肚子上。”



11. 如何在介绍徕卡时迷倒姑娘?

“这部相机会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整个世界是一条清河里的鳟鱼,在粼粼波光中腾跃翻动,只等着在最鲜活时刻、被你捕捉。”



12. 总结

Last but not least,重要的是,买下一台徕卡,故事就会发生。



原文出自纽约客,翻译整理自@黎文的平行宇宙。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购买徕卡装备哦
我们在这里
  奥森体验中心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西门
电话:010-64529308/64529309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00



    关注 君峰徕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