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不管多难,活得体面

 

电视剧已经完结了,但怎样完成成长的得体,怎样勾画为人的体面,这个课题才刚刚开启。...







《我的前半生》大结局了,看到最后,人气最高、最令人敬爱的女一号,竟然不是罗子君,而是唐晶。

为什么?因为电视剧版里唯有唐晶,才是符合着原作者亦舒想要表达的女性精神,才可称得上不是狗血剧而是励志剧的“亦舒女郎”。

什么是“亦舒女郎”?就是无论人生况景如何,是得意还是失意、是热闹还是孤独,都保持一份得体,都能做到为人的体面。

我知道生活很难,我知道人的委屈常多于顺遂、压力常多于成绩、沮丧常多于幸运、辛苦常多于安逸。但是为人的体面啊,就是在这种种的无奈沉浮中,才更应该勉励自己保持那一份“亦舒女郎”式的得体。

01
什么是体面呢?第一,少抱怨,多自省。

 

在亦舒原著《我的前半生》里,子君“被离婚”之后,对着闺蜜唐晶,滔滔不绝倾吐着满腹牢骚。而唐晶听着听着,打断她说——“超过十分钟了。”

唐晶教育她:“每天只准诉苦十分钟。你不能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当做一种享受。”

是啊,不爽了,总想找个树洞一吐为快,找亲朋好友发泄一下,美名其曰是听取他人意见,帮助走出困境。这谁都能理解。

可要是重复性、沦陷式的反复其道,那就失去了情绪调节的意义、失去了倾听意见的目的。

那其实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不可自拔、一遍遍加重表述那些已经发生了的过去,其实是渐渐享受起了当一个受害人的“弱者正义”,也不在乎倾听对象给出了什么理性建议了。

“弱者正义”的心理,能陪着多少人得过且过地糊弄下去!告诉自己,害自己不幸的人才是罪犯,自己只是无辜善良的小白兔。但是就算把自己描绘成是白莲花、是傻白甜吧,但这种心理又有何益?只会让人从此搁浅在命运多舛的滩涂上哀叹地躺着,而不是逼自己踩着血淋淋的伤口站起来。

这难道不像是唐晶说的,“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当做一种享受”?

我们都知道在受难时,雪上加霜地遭受最具侮辱性的讽刺,就是还要被人奚落为“这人就是一祥林嫂!”谁愿意被形容成一个没文化、没见识、愚昧无知的旧社会乡下老太太啊?可是把自己的苦楚抱怨起没完,不就是像祥林嫂逢人便一遍遍地说,“我真傻,真的……我们的阿毛如果活着……我真傻,真的……我们的阿毛如果活着……”

是啊,真傻,“我们的阿毛如果活着……”没有如果,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与其怨声载道、沉迷过去,不如反思自我、重新开始。

 

亦舒写,当子君重整旗鼓投入工作、打开新生活局面之后,她听着男同事边用餐边对她抱怨,说自己在十余年小职员生涯中,工作怎么不顺、家庭怎么不好、运气怎么不来,她突然在心里微笑感悟到,“他们的故事都是一样的”。

这一刻,当她听懂了所有的抱怨都是一样的,才是真正从那个用十分钟来抱怨还只不过是起步价的怨女,蜕变为正视生活得失、风轻云淡微笑的优雅熟女。

人若有骨子里的优雅,是绝不肯张口就喷洒负能量的。

这才是体面的“亦舒女郎”。少抱怨,多自省,因为懂得了,所有你的抱怨,在他人听来,其实都不过是一样的故事。
02
体面的第二条,少迁怒,多担当。

 

子君哭着不愿意离婚,就是搞不懂自己只不过是一如既往而已,并没有特别做错什么,为什么没做错什么还要遭受离变?

唐晶只有叹口气说,“错是一定有的,世上有几个人愿意认错呢?自然都是挑别人不对。”

这是直指人性了。就像《哈利波特》里邓布利多说:“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因为,别人正确,那就意味着是自己错咯?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很多人在遇事的第一反应都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或者,就算自己的错处实在抹不掉,也务必要拉上别人一起入坑,显得不是自己一人之过。

比如起晚了,会怪妈妈,你怎么不叫我起床啊?分手了,会怪别人,都是渣男没良心!口味不顺,会怪老公,都是你带我来的这个饭店不好!日子过不顺,还会怪孩子,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这么操心受累吗,全是为了你,我这辈子才这么对付着过的……按照这个逻辑,坑爹坑妈坑战友,大事小情只要不爽了都能追究责任迁移怒火,走过路过的全都不会放过。

迁怒,实在是做人最没出息的表现,表明了一种不敢承担责任、不敢直陈失误、不敢面对真相的怯懦和软弱。只好用胡搅蛮缠来蒙蔽问题本质,用转移矛盾来遮掩实际责任。

迁怒,无非就是想撇清自我。但自我,真的撇的清吗?最要命的不就是,恼怒地拉扯上别人背黑锅的那个人,正是陷入抓狂状态不知所措的“我”啊!正是因为自己走错路掉坑里了才怪别人的啊!怪别人,其实就是蹲在坑里骂娘而已,但怎么出坑呢?怎么下次不再重复犯错呢?这才是该考虑的。

不分析清楚失误的根源,就不可能真正的纠偏,更不可能还指望再有旁人的帮助支持——谁不知道,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急眼了就找人背锅,这个锅我们不背。

孔子说过,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最好的品质就是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从来不会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其实,“不贰过”的前提正是要做到“不迁怒”呢,遇事不抓别人当替罪羊,自己肯于承担,才能在未来有效避免重复错误,突破旧我。

担当,才是在面对失误时,最体面的态度。

 

03
真正的体面,还有第三,少记恨,多体谅。

当离婚的日子已轮转多时之后,子君给出了前夫“仗义行侠”的好评,唐晶追问她心中恨不恨,子君奇怪地反问,“我干嘛要恨他?”

干嘛要恨呢?能说出这一句,这才是优雅开始、体面退出、不念旧恶、来去得体的知性女子,是在红尘滚滚里修炼出了一份随和大气、得失淡定、理性分析、认知独立。

培养自己真正的体面,是也能给他人一份体面和尊重。不咬牙切齿的记恨,不双目血红的仇视,才能做到笑看风云,理解世事。理解才能宽容,宽容才能看淡,看淡才能笑得由衷、笑得自然,这一切,都是体谅为先。

所有令人不悦的选择,也都会有它背后的不得已,都有着当时形势之下的必然,都会在选择的同时也放弃了其他、也付出着代价。

那么,为什么不去试着体谅呢?为什么要在耿耿于怀中扭曲了自己的面容呢?为什么不在给出他人悲悯的同时,也给自己心灵的解救、人生的转向呢?

还记得《还珠格格》里紫薇说,“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倒不是说做人就得这么圣母心不可,但是人生如此苦短,非要用生命的刻度来记恨什么人什么事,真的就那么有必要吗?如果不是非这么有必要的话,最起码,让仇恨松弛,比咄咄逼人更能让自己体面,肯体谅不易,比揪住不放更能让自己舒坦。

 

就像明代的弘治皇帝朱佑樘,他是一个从出生到童年都偷偷摸摸存活于后宫角落里的传奇。为了避免当时专宠跋扈的万贵妃迫害,太监宫女们冒死掩护着他的降生与成长,直到5岁了,父皇才知道有这么个儿子存在。但是那些保护他的人包括他的亲生母亲,却都逐渐丧命于万贵妃的淫威之下,他自己的太子之位也屡遭万贵妃动摇。

就是这样从始至终被生命危险笼罩的病弱皇子,却并未在登基后运用绝对皇权对万贵妃等加害过他的势力群体都赶尽杀绝、复仇泄恨。他一边励精图治、中兴大明,一边又宽和待人、宽恕敌人。

当这个从小便在阴暗缝隙里求生存的人,掌控了人间最高的生杀予夺权限时,却轻轻放下了仇恨,决定让生命中的阴霾不再延续。他实现了对仇恨的超越,也实现了对自我人生阴晦的超越。

当他完全有必胜的能力选择撕咬的时候,他却选择,体谅人性的卑微,超越过去的影响,建设未来的光明。

这就像王阳明的临终之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就不会让记恨的阴影笼罩。吾心光明,才能面对着这世间纷纭、人心繁复,体面地微笑,妥当地应对,沉稳了年华,从容了岁月。

电视剧已经完结了,但怎样完成成长的得体,怎样勾画为人的体面,这个课题才刚刚开启。

来源:国学是活的(guoxuecaoyaxin)


    关注 青年观察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