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柳江  与江水共生的村寨

 

这是我第一次,从源头开始,去看到一条小河一点点的流淌成一条大江。也是我第一次来到黔南,去见识到那些与江水共生的村寨。...



因为一条江的缘故,我们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的独山县开始,一路沿江而下,直到广西三江县老堡乡——都柳江汇入融江的地方。

这是我第一次,从源头开始,去看到一条小河一点点的流淌成一条大江。也是我第一次来到黔南,去见识到那些与江水共生的村寨。

大河之头

里腊村

是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村庄,一些资料提到这里是都柳江的源头之一,因为这里有“九十九潭”。村庄很小很安静,红白相间的二层楼房与墨瓦尖顶的老民房混杂在一起。村庄周围的农田里,已经结果的油菜让我我们感觉到勃勃生机。



虽然没有数出九十九潭,但是也确实是有好几个潭连成一条小溪流。



溪边,一块石碑写着这样的内容:

神山硐复兴坝,为了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保证农田抽水,发展鱼种,便于洗东西,政府支持伍佰元修建户每户贰拾元,于公元2001年三月二十七日完工,为了保证抽水和鱼种,特定以下规则:

一、不准在坝内用电打鱼,用网打鱼,用药物闹鱼和炸鱼,围着罚款伍佰至壹仟元。

二、外地来的钓鱼者每杆一天伍元。

三、发现打鱼、闹鱼、炸鱼来报者奖罚收的40%。

敬请大家共同遵守。



我想,人们与河流的关系,正如这碑上所述一样,相互依存着。

甲定村

据说也是都柳江的一个源头,这里属于都柳江源湿地保护区,所有的森林都被保护起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之所以能够成为都柳江的源头,最重要的是一种像海绵一样的泥炭藓。为了保护水源,这里原来的水稻田也改种泥炭藓,因为不需要化肥农药。所以在村庄的周围,已经很少能看到油菜、水稻等作物了。



人们修起水泥台阶链接村庄和山边的翻天印(一块大石头),准备发展旅游业,山对面的山谷里,一个小瀑布流下来,周围雾气蒙蒙的山以及山腰上的村庄,真的让人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村庄里有不少新房子,一些老式的木房、砖房夹杂在新楼房之间,显得苍老孤独。没有狗也很少见到人,偶尔碰到一位正在家里挑拣晒得半干的泥炭藓的大姐,她说种泥炭藓比种别的更挣钱。





村庄的边缘,一棵上百年的红豆杉,告诉我们这村庄的历史,树下原来用来育秧苗的设施已经荒废不用。



磨石湾

是一个在山腰上的小村庄,开车在走到盘山水泥路的尽头还需要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好一会,终于到达两户人家,一栋较新的红砖房,一栋老式的木房子。院子里养着的几只火鸡,看到有生人来,发出不愿意的叫声。



住在木房子里的爷爷,带我们又往里走一些,指着一间小砖房,说,那儿才是从前的磨石湾村,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住了,大部分人家已经搬走了。原来这是一个正在慢慢消失的村庄。看完源头,从山上下来,带着山上采摘的龙爪菜,恰好晚霞映红天际,这个只剩下两户人家的小村庄依旧炊烟升起。



沿江县城

三都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都柳江流经的第一个县城。县城沿江而建,楼房的墙壁上,常常能够看到一些水族的文字,江边的水族风情街透露着民族与现代相融合的风情。



清晨时分,桥头的小亭子中,人们正在弹琴唱歌,伴随着江上大型升降停车场的施工声。江边的水泥台阶上,钓鱼的人悠然自得,偶尔,一两条小木船停在岸边。







榕江

县城是整体感觉最繁华的县城,在这里,寨蒿河、平永河汇入都柳江,使得江面更加宽阔。大部分还保留有自然的河道,滨江建设的步行区供人们运动休闲,在被河流冲击出来的临江空地上,当地政府正在修建更加宽阔的滨江公园,拉土、植树忙的不亦乐乎。



从江

县城比较小。河岸边正在施工,看样子是在埋下水管道。有人利用按岸边的水洼养鸭。





傍晚时分,半山腰的村庄炊烟袅袅,山脚下江边的楼房街道里人车喧嚣。



杉木是这里山上主要的树木,在街头常常能够看到卖杉树苗的小摊。



路过的每一个县城都或多或少地在施工,像是一个个大工地。

变化中的村寨

章鲁村

章鲁村距离榕江县城两公里多,在都柳江支流寨蒿河边,是中国侗族标准语所在地。这里的千户侗寨,古老的榕树和侗族村寨特有的塔楼、侗族木制民居在江面错落有致。



这里是个侗族风情的景点,四月初还不是旅游旺季,没有多少人。偶尔有游人穿着租来的民族服装,在古榕树下秀各种pose,不需要担心总有人在背景里。



江边正在施工,埋下水管道。原来打渔的小船,现在变身为江上的游览小船,载着我们划到江中又回来,在江上看两岸,真有种身在画中的感觉。当地人说,五月份开始,这里游人就会多起来,到时候还有侗族大歌的表演。

停洞村

位于榕江县道从江县之间的都柳江边。过去这里有很多人从事放排(借助水流运送木材)的工作,随着环境的变迁和交通方式的发展,如今已经没有这项工作了。彼时的放排人,大多已经老去,他们依旧拥有自己的小木船,像挂车牌号一样为自己的小船上牌。他们划船过河去自己的一点田地里劳动,在非禁渔期去打一点鱼,偶尔泛舟江上,感慨时过境迁。





村庄大多是墨瓦木墙的是老房子,政府鼓励新修的房子以红砖水泥取代原来的木头,已经有不少房子重修了。妇人们坐在门边纺线织布,街边的木杆上晾晒着刚刚染好蓝色的线,不一会儿又换上织好的布。







过去的渡口还在,依旧有人们来来往往。背上的孩子,肩上的箩筐……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平江村

停洞村再往南半个小时车程就到达平江村,这里也是一个侗族为主的村落。村子里年轻人比较少。老人们组建了一个老年侗歌组,常常聚在一起唱侗歌,为了传承这种民族艺术,也让老年生活不寂寞。





孖温村

在从前是一个全部从事渔业的村庄。坐落在孖温河和都柳江汇合处的半山腰上。要去孖温村,需要从国道边的渡口,乘渡船。村子里老式的木房子掩映在竹林树木之间,房前屋后的菜园、石板路和篱笆,让我们这些在城市种生活的人感到好生羡慕。



然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交通的不便使得他们更愿意搬到河对岸的国道边去。孖温村有小学,这在乡村撤点并校的大环境下显得十分难得,大概也是因为这里还能够招收到不少孩子的原因吧,可见这是个大村。



住在孖温村的人家,几户在一起形成一个寨子群。在距离孖温村一公里的都柳江上,属于整个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的一部分的温寨航电枢纽正在修建,这将导致孖温村地势较低的几个寨子群被淹没,还有更多人家的田将被淹没。水泥路修到一半戛然而止,当地居民说,因为再往下,未来都会被淹没,所以就不用修了。







在江对岸,远望孖温村,墨瓦尖顶的寨子在半山腰上,和谐美丽。可是不久以后,这些寨子,就将被淹没在水下,再也看不到了。



林江屯

林江屯隶属于广西三江县,位于都柳江、寻江汇入融江的河口,所以江面比之前看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宽阔,要到达这个村庄,需要坐船过江。村边停靠着许多船,从小木舟到大一些带房子的大船都有。





正是三角梅开花的季节,西瓜红色的花朵在房前屋后把村庄装点的很美丽。路过的村民对着正在拍照片的我们说,前面还有更漂亮的房子。





回程等船开的时候,几个美丽的姑娘,有说有笑的也在等船,也不知是为什么,这些让我觉得,这是我一路见到的最有生气的村庄了。



我们一路走来。看到那河水,那村庄,那人们。都柳江三百多公里长,我们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更多的村庄和人们,在江边,也许现在还在,但也许,过一些时间,就不在那里了。

5月8日,在五道口环保青年空间,我们将为你带来这次河流考察的所见所闻,为你呈现都柳江的情况,可能也是更多河流的缩影。请 阅读原文 报名参加。


    关注 黔地守望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