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河纪行(四)河畔人家

 

5月22日,骄阳似火。我们再赴昆嵛山。早上8点到达楚岘村,山村热闹非凡。就在前一天,2016年全国群众登山健...



5月22日,骄阳似火。我们再赴昆嵛山。

早上8点到达楚岘村,山村热闹非凡。就在前一天,2016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文登站)暨第十二届中国·威海(文登)昆嵛山樱桃节·中国农品网第二届昆嵛山网上樱桃节在界石镇三瓣石村开幕。楚岘是必经之地。恰逢周末,人如潮涌。

这是山里人的节日。

山里人好客,路边的红樱桃,你伸手摘一颗,他们报之一笑,吃吧,吃吧,都是自家的。亲戚朋友来了,大包小包往你怀里塞。

从2005年开始,文登举办樱桃节已经12年了,最受益的是当地樱桃种植户。之前,这些红樱桃深锁大山无人识,如今却人见人爱,呼朋结友,相约而来。亲手采摘,倒免了果农采摘之苦,还轻松挣了钱。文登以节会拉动产业发展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不仅官方退出了主办角色,而且市场化运作逐步升级。如今,由昆嵛山樱桃节撬动的产业链已经整合了樱桃种植、采摘游、樱桃品评会、农家宴、登山赛事等多项内容,产业链年总收入近2亿元。

昆嵛山汩汩清泉,滋养出的樱桃才会如此红润甘甜。

但我们无心采摘,我们关注的是水,是河,是依河而居的人们及他们的生存状态。

从昆嵛山水库而下,有一河流自西呈弧型缓缓向东汇于米山水库。我们叫这条河为楚岘河,是西母猪河的一条一级支流,全长14千米。

这条支流又由4条二级支流汇入,分别是发源于纱帽崮的六度寺西河,全长3.1千米;发源于紫金崮的新庄河,全长3.1千米;发源于宫院子的三瓣石南河,全长4.75千米;发源于犁眼沟的晒字南河,全长4.1千米。它们就像一条条纹络清晰的叶脉,撑起了一枚翠绿的叶片,吸收着源头之水和雨露阳光,庇荫所流经的村庄。

这条河流,滋润着周边22个村庄的3700多户人家。

柳林庄,是昆嵛山水库之下的第一个村庄。来到柳林庄,只见一片废墟,大规模的村庄拆迁正在进行中。这里就是未来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的位置。全村100多户多数搬走,在河流下游,已规划出村庄的新址。

站在废墟上,放眼望去,河流将原村庄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个居住区。几户没有搬走的村民告诉我们,因村近河床,柳树成林,故名柳林庄。村里人根据所处河流位置不同,分别将这条河称为南河和北河。近年来,村民大力发展樱桃种植,柳树倒不多见,樱桃却已成片。但因拆迁,游人廖廖,与周边村的热闹相比,显得破败寞落。

为了蓄能电站建设,他们将挥别故乡。一个村庄消失,一个新村将崛起。

村庄,是人类为了生存,聚群而居形成的。它的消失,也是人类为了更好生存而做出的另一决择。

一留守的村民告诉我们,大多人已经拆房搬走了,自己在这很孤单,过几天也要走了。说这话时,伴着隐弱的叹息,是无奈。

除了一些微小的经济利益,其实,在他们的心里,最大的情结还是故土难离。

人为什么对村庄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

因为人类是群居的动物。

人类早期依靠采集、渔猎为生,逐水草、居巢穴,没有村落的概念。但之后发现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互助合作,更好地进行防御、繁衍、获取资源,由此开始聚居。

人类聚居的发展是和人类生存进化分不开的,是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结果。从穴居野外到筑室成居,人类经历了百万年的漫长过程。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耕种土地、照管作物、饲养畜禽等生产活动,从此定居下来,于是出现了最早的村落。

但无论哪个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傍水而建,依河而居。有水就有生命,有水就有一切。海洋诞生了生命,河流孕育了文明,地球上的四大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无一不是依河而生。每个民族都有她的母亲河,每个村庄也有她的母亲河。

柳林庄何时建村我们无从考证。但任何一个村庄,不论大小,都是经过几代、几十代,甚至几百代人的世世相袭、氏族繁衍发展起来的。他们对村边的河流,对脚下的土地,对一草一木,对历史、对家谱都了如指掌,这份情感,无法割舍,无论身在何处。

村庄是根,是心的归宿。远归的游子,遥见家乡炊烟,双膝跪地,喊一声,爹,娘,孩儿回来了。泪如雨下。

一缕乡愁,百般滋味。

昆嵛山蓄能电站下水库已经破土,上水库情况如何?我们于是决定,再登泰礴顶,探寻宫院子。

沿盘山公路而上,我们找到的宫院子不是村,不是宫,也没有院子,是位于泰礴顶东南侧一个深沟的沟首,海拔620米。

我们沿沟坡下到沟底,灌木从生,人迹罕至。我们首先看到的水源,不是溪流,而是一小潭。潭水清澈,一侧有祼石,四周遍布茅莓、锦带、野蔷薇等灌木。

再往下,潭水收成细流,顺山势而下,沟中树木茂密,山中花期更迭,水榆花楸、白檀谢幕,新开了天目琼花、绣线菊,还有珍稀植物光萼溲疏也开始绽放,一树树一枝枝繁花如雪。岸边为新修盘山公路,顺路而下,水在脚下流,水声在耳。

水流至一座桥,人声鼎沸。我们来到三瓣石村。

村北一山包之上,有一块高大的花岗岩巨石,从顶部裂成三瓣,如刀砍斧凿,宛如一朵初绽的莲花,村因此得名。

三瓣石的传说,凡来过昆嵛山的人皆知。白蛟兴风作浪,引发山洪,冲毁了山川,淹没了土地,卷走了村庄,何仙姑危难时出手,打败白蛟,立石镇妖,等等,经口口相传,已成版本,村里人再也讲不出新意来。但就是这样一个传说,也如同一条古老的河流,成为村志的一部分。

村里人来人往,满山可见采摘樱桃的身影。

在村头,见一长者在卖樱桃。我们问他有关河的故事。他遥指村东说,那里有个老徐,你们可以去问他。

我们便沿水库傍一小路,往东庵而去。及近,穿过一条浓密的樱桃甬道,看到几间农舍,人声嘈杂。

只见一棵老杏树下,一老者跷腿仰卧一石板之上,似睡非睡,逍遥若仙。我们轻步至前,轻声叫:“老大爷。”老人循声转头,木枕落地,头悬于空,浑然不觉。

老者耳聪,今年98岁,名叫徐敬先。他说自己是革命军人,享受红军待遇,是二等一级残废。打完仗回家后,就在山上到处采药,免费为村民治病,不收钱,也不收礼。

自称有治脱肛、痔疮,以及烧伤、烫伤的中药秘方。见我们拿笔在记,老人起身,将秘方药材及熬制方法一一道来。

问道:您不怕秘方让别人学去了吗?

答曰:不怕。知道的人越多,治的病就越多。

对面,房屋门前两旁,月季攀墙而上,花开正艳,门脸上写着“昆嵛人家”四个字。老者有一子,一孙,一重孙。说,孙子在西安工作,这几天要回来吃樱桃,正盼着呢。

老者说,他9岁时读了8个月的书,会看书,会写字,还会刻碑,碑文都是自己写的。他说,现在拿起书来能看,拿起笔来能写,拿起报来能读。问及国际国内大事,竟也能说出一二三。还知道昆嵛山要修水电站。

他说,村里这段河以前叫“米珠河”,因河上游有一山庵,叫米珠庵,那里有大量的米珠,即薏米。我们便想,也许母猪河的名字是从“米珠河”演化而来的。

有关水的话题,老者给我们讲了段耩南庄求雨的故事。

泰礴顶建有三皇宫,下面建有三清宫,宫下平坦,因称宫院子。三皇宫塑有三座神像,分别是天老爷、地老爷、人老爷。三皇宫求雨最灵,一年大旱,米山耩南庄村的人一大早就登三皇宫求雨,在返回的路上,不到中午就下起大雨。耩南庄人大喜,请戏班子唱戏庆祝。村里有个二楞子青年,自恃有蛮力,说要去三皇宫请天老爷来看戏。来到三皇宫,他背起中间的石像就走,走到半路被乱草绊倒,连人带石像滚进沟里。爬起来一看,天老爷的头掉了,这可不得了,怎么安也安不上去,只好空手回村。

村人见他,问:“你不是去请天老爷了吗,在哪呢?”

答:“没请的来。天老爷说宁肯掉头也不跟你去。”

虽是笑话,但当时人们对雨的虔诚,对河流的渴盼,可见一斑。

河边还有一个惟一以寺为名的古老村庄,叫六度寺。我们到村时,已是中午,在一农舍前,我们遇到一拄拐老人。老人叫王士文,今年88岁,曾干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从他的嘴里,我们得知六度寺的有关信息。

六度寺村域范围内有两寺一庵:无染寺、六度寺与金水庵。“六度”是梵语“波罗蜜多”的意译,另译“六到彼岸”。意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六度寺原为佛教寺庙,内塑如来佛、观音菩萨神像。始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是文登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唐宋至金元时期多次修葺。清初毁于兵火,至今遗址与残碑无存。

听说寺的原址就在村中,我们按老人指的方向寻找。路遇一老人,名叫王波,今年67岁,正忙着招呼客人吃樱桃。听明我们来意,便放下手中的活计,带我们到了原址。

在村中一个老房子后,他指着一个墙角说,寺院原来就在这里。当时,前面还有一棵大银杏树,七人合抱粗,村里人都视为神树。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亩余。树冠是鸟的天堂,什么鸟都有。全村人都在树下乘凉,天下雨,树下也不掉落雨星。秋天,全村人都来搂树叶。它就像一把遮天巨伞,护佑村人。

然而,上世纪50年代,山上派人来砍树,说要取木造枪,村里人没一个同意。但军令如山,阻拦徒劳。来了几十人,整整砍了一个月。他当时12岁,目击了锯树现场。当看到锯子来回锯,冒出火星,飞屑满天,就像锯到自身的骨头般痛。终于树被锯透,却屹立不倒。最后民兵拿枪朝树开了两枪,老树轰然倒下。

树被肢解,截成方木,堆成一座木头山。村里有个十岁的小女孩,在木堆上玩,木头滑坡,将女孩打死了。

为求证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在村里问过不少老人,他们都口径一致,说法相同。我们算了下,七人合抱,这棵树直径应在十一二米,树龄在几千年以上。

树是有生命的。轰然倒下的,不只是一棵树,而是村里人的图腾。它以毁灭性的姿态,嘲讽人类的狂妄。

六度寺村,一个曾经有古寺、古树村庄,现在却徒有虚名,说起来,村民无不心有戚戚焉。

桃花岘,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京剧村”,当年的名角多已作古,戏箱虽在,已无传人。1000多口人,60岁以上占了三分之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多部电影在此拍摄,《苦菜花》《花开花落》《女交通员》等影片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软枣林村,村北一座小山上,有一处金元时期古墓群,是文登仅存的七大墓群之一,被列入文登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处,我们只看到地面上零散地堆着一些石块,遗址上杂生樱桃树,有的地堰也由墓石堆砌。正在规划建设的昆嵛山蓄能电站一条公路从此穿过,能不能对此再度破坏,我们不得而知。

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山石,每一棵树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有人践踏,也有人呵护。

在昆嵛山,有“龙石晒字”的传说。

据传,秦始皇东巡来到昆嵛山,见俩兄弟衣不遮体,聚精会神在一大石上翻晒树皮。一打听,原来是黄氏兄弟平时将诗文写在树叶树皮上,以教后代。为防止写有诗文的树皮霉烂,每逢风和日丽,便拿出来在石上晾晒。

皇帝问道:贫困至此,却缘何对诗文如此执着?

二人答曰:衣服可以织出来,粮食可以种出来,诗文失落就找不回来了。

秦始皇看了这些诗文后连连称道:“尔等龙石晒字,难能可贵。”“龙石晒字”四字从秦始皇嘴里一出,此地就有了“晒字”的地名。

秦始皇为之所动,登文山而召天下文人歌功颂德。文登由此得名。 如今,文山召文台还在。已故著名学者于植元教授撰联曰:“祖龙驻跸文士登山古县得名自昔始,黔首知书田夫晒字昆嵛佳话至今传。”

“龙石晒字”到底是啥模样?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经村民指点,我们来到晒字村北的“龙石山庄”。只见山庄内亭台楼榭,石径通幽,小池流水,竹木丛生,颇具南方园林风格。

庄主叫王永安,一位50多岁的山里汉子,身材魁梧,脸膛酱红。得知我们来意,欣然带我们看那块神石。

在一小山顶,东西横卧一巨石,远观像龙状,龙头微昂,一条黑褐色龙脊清晰可见。及至龙脊前端,有一圆石酷似唐僧取经所戴“毘卢帽”,几个帽角分明。龙脊正中,有一马鞍,两边翘起,中间凹陷。马鞍前,有一片较为平整的岩石,当年“晒字”概于此处。龙石之南,仰视巨石,见一巨龟昂首,向西俯行。

好一块天赐神石。

王永安介绍,“龙石晒字”除了与秦始皇东巡传说有关之外,这块龙石的状态,却极像唐僧师徒取经时的情景。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是如此描述:观音菩萨详细地查了师徒四人历经的劫难,发现师徒九九归一,少了一难。后来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早有老鼋在岸边等候,驮着四人渡河,但因唐僧失信于老鼋,忘记向佛祖询问老鼋功德圆满之期,老鼋遂将四人沉入水中,弄湿经书。师徒四人在石上晒经,将《佛本行经》后几行弄破,终不得全。

龙石之态,具备了《西游记》所述几个要素:唐僧帽、龙马、马鞍、老鼋、晒经石。且观整块龙石,底部均呈蜂窝状,似海水所淘。村里人跟我们讲龙石故事,也多提及唐僧取经之典故。

王永安曾在桃花岘村任13年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开过矿山,目前只从事大理石加工。2006年,他看到周边群众在山上砍伐严重,并砸断了龙石上的一块“石椅”,甚是心痛,为了保护这一自然景观,他承包了这片山,约百余亩。

每年,他持续不断地向山上投资,十多年来,已经投进350多万。虽毫无收益,但矢志不悔。经十年多的精心培育,以前光秃秃的山,如今树木茂盛。

他说,河是人的脉,树是人的根。我要保护好这片绿,保护好这块宝石,为文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自然文化遗产。

王永安表示,他将借鉴苏州、扬州等园林小景,打造昆嵛山最美的园林山庄。等再过几年,他将山上的风景打造好了,将开放山庄,让世人一睹龙石风采,成为昆嵛山风景旅游区的一个小景观。

这,让我们充满了期待。就如期待河流一直清澈,流淌不止,润泽大地。

楚岘河汇集几条支流,流经楚岘村南,河面平阔。河坝、石桥、青山、绿树,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河中央,建有一个小公园,我们信步走进去,但见工程已经停工,土沙乱石堆放,非常影响景观。

随行的环保局的牛晓琳观察了河水,说,这水只能算三类水。

水造福了人类。有了人的活动,水就不再是水。

河畔人家,如何与水共舞,相融相生,令人深思。

(林涛 撰文/摄影)


    关注 丛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