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刊 People : 对话骆乐安——他眼中的世界

 

You can only grow if you are willing to feel awkward and uncomfortable with something new....

Try new things, and never give up


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名字很适合他了。有人说性格多半会慢慢的渗透在一个人的气场里,而他就是这样。从门口走到座位的短短十几秒,寥寥几句问候,就将我们作为新人的紧张感消去了大半——平和的人总是拥有安定人心的魔力。

骆乐安是个热爱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在大一一年,他加入了自己喜欢的学生组织,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团支书,他参与举办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他自己也总是乐于寻找各种机会提升自我:热情参加文艺晚会上的班级表演,积极参与学院运动会......而他也在这些尝试中获益良多。以他参加语音语调大赛为例,从寒假到五月,从初赛伊始到决赛,他和同伴一直在努力。这样的不松懈让他们从初赛的中游水平进步到了半决赛的第一名。他笑着说,虽然最后的三等奖不是最满意的成绩,但对他来说,“他全力以赴过”这件事的意义早就远远超过了奖项本身。
班级一起参加学校迎新晚会表演


在尝试新鲜事物的过程中,挫折和失败便总是难免的,而他也并不例外。他曾经出于兴趣参加了主持人比赛,并通过了初试,却在复试时感受到了与别人的巨大差距;外教点评时的一句“你的主持表现比起你在语音语调上差远了”也着实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说:“虽然我本来就知道我在主持上的确没什么天赋,但是受到挫折的时候,仍总是会有落差和自我怀疑……”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灰心气馁:“我从来不后悔去参加这个比赛,我也永远不会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新的机会和可能。你不能永远都做自己擅长的事。这些强迫你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甚至会令你感到不适的东西,也许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加了他生活的宽度,却并未阻滞他的课业。在忙碌于各种活动的情况下,他仍拿到了国家级奖学金——在各种场合我们常常会被问到,如果学习和课外活动有冲突会怎么办;如果必须放弃一个怎么办;但其实,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关系。他说,他之所以可以两者兼顾,只是因为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多做一点,将生活排得满当一些。
骆乐安与队友参加第二十一届语音语调大赛


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任何抱怨辛苦的意思。我忽然想到那段歌词。

——你唔觉得好辛苦咩?

——辛苦,但系我中意啊。

这个答案,就像写在了他的眼睛里。

是怎么做到用这样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呢?

他说,其实他也迷茫过很久。因为从小就想学医,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学了英文。英文的普及度和外界对这个专业的质疑,都让他一度找不到方向。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却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也越来越喜欢这所学校。他说,有些同学之所以会觉得没有学习环境,是因为他们不会利用资源去创造。譬如练口语,他的建议是,选择一个partner定期用英语讨论。或许开始会很困难,但如果坚持下去会有很大效果。

对于那些认为学英文没用的人,他说:

“确实有很多学了英文,想做翻译的人最后都失败了。但除了行业饱和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没能做到顶尖。而如果是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努力——这样的人也并没有去评论这个专业的权利。”

“与其花时间考虑和怀疑,不如先努力做到最好。”

他好像从不怪罪环境。就像他想当医生却学了英语,有些人会因梦想遥远而自暴自弃,他却是另一种,懂得取舍与奋进的人。他发现了英文的美,于是不再进行功利主义的质问:“是否有用?”;他选择了能跟曾经梦想靠拢的语言学,就朝着目标努力,心无旁骛。

谈到有关现在年轻人的观念问题时,我们能从这个十九岁的大男孩的身上,看到他的坚毅与成熟。然而在这些成年人的特质中,却又裹挟着少年特有的那份倔强与坚持。他清楚地知道现实的艰难,但从来没有丢掉过梦想。他说:“毕竟是年轻人嘛,‘hope’真的很重要。高等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只会考虑自己的人,我们必须考虑自己的社会价值啊。”
骆乐安的生活照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直白不遮掩的人,更太久没能听到类似的英雄梦想。

——在这个成年人连正义都羞于表达的年代里,它们这样珍贵。

“所以啊,”他低下头微笑,“都是大学生了,要慢慢学会自己去判断是非对错。不要一味跟随他人或流行的价值观。”骆乐安的身上有一种也许现代社会正在流失的品质,他有力的话语也给了我们很大力量。

“Try new things, and never give up.”这是骆乐安前进的动力,也应该是更多人前进的动力。让我们祝愿他,也祝愿他们,不负初心,奋力前行!

图片:骆乐安

文字:谢雨晴 么明华

排版:胡清漪

责任编辑:吴凤华 黄川宸 石倩瑜


    关注 FELC英文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