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京津冀老百姓最爱看掼跤,“天津四大张”名震北京天桥

 

天津、北京、保定、济南,并称“四大跤城”。民国初年,清廷善扑营的皇家跤手流落天津,撂地卖艺,收徒传艺。天津人好武,摔跤讲求技巧,跤手要有勇有谋,斗智斗勇,正合天津人的趣味,所以一下子在天津兴盛起来。...





天津、北京、保定、济南,并称“四大跤城”。民国初年,清廷善扑营的皇家跤手流落天津,撂地卖艺,收徒传艺。天津人好武,摔跤讲求技巧,跤手要有勇有谋,斗智斗勇,正合天津人的趣味,所以一下子在天津兴盛起来。

1925年,北京摔跤名家高登第来天津发展,结识了天津各大跤场的掌穴人,靠功夫发了横财,又做了天津市警察厅侦缉队总教习。据说他坐着美国别克轿车去跤场掼跤,只要他在,观众就会把跤场围得水泄不通。高登第在天津成立了掼跤协会,又先后开了启明、利行两家茶社,门口贴着对联:“议跤术结识天下客,论人品君子义气投”。



民国时天津跤场集中在南市三不管、河北地道外、河西谦德庄等处。跤场大约两丈方圆,沙土铺地,周围摆一圈长条板凳,边上放一张长桌。跤手高大的魁梧,瘦小的精神,姿势潇洒利落,使绊闪转腾挪,摔得花哨漂亮。摔完一跤,便有人拿个小簸箩转圈敛零钱。

当年天津出了一大批掼跤高手,比如铁臂大王查永禄、神揣手王海照,还有“四大张”、张大力等人。



“四大张”是四个姓张的摔跤高手——张连生、张魁元、张鹤年、张鸿玉。张连生自幼师从洪德山学摔跤,擅长狼掏、捆羊、踢毽儿等绝招,号称“跤霸”。张鹤年是武林高手,后来练摔跤,活了106岁。张魁元外号“大老九”,身材魁梧、力大跤好,为人正直、急公好义。张鸿玉12岁随父来津,也是先学武术,17岁师从王昆仑练成绝技,曾击败沙俄大力士费拉耶夫,摔趴下过日本天皇卫队总教官、柔道名家牛岛胜雄。

张连生以卖水果为生,经常去北京贩水果,住在前门大车店,有时间就去天桥有名的沈友三和宝善林两个跤场看摔跤,仔细观察各位高手的出招套路。沈友三跤场是“细胳膊跤”,即武术跤;宝善林跤场是“粗胳膊跤”,即力气跤为主。



一般看摔跤的也就给几分钱,但张连生给几毛钱。连着几天,引起了跤场把式们的注意。北京跤手老赵在天津撂过地,让天津人把场子踢了回了北京,有人叫来老赵,老赵一看认出来了,这个人是天津成名的跤手张连生。

宝善林上前抱拳,请张连生下场练练。北京是跤窝子,张连生知道想赢不容易,但人家很客气,自己也没法推脱,便换了跤衣下场。按规矩比三场,每场三跤两胜。张连生先和宝善林的大徒弟对垒,两人将近40分钟没见跤,张连生终于等到对方破绽,一招“捆羊”把对手摔倒。第二跤张连生故伎重演又轻松拿下,第一场赢了。第二场,又给北京跤手来了一个背口袋,对方的脑门脱了层皮。



南市三不管
天气炎热,张连生口渴想喝水,看旁边有井水,过去就要喝。北京一个老前辈赶忙上来拉住他,给他倒了一碗大碗茶。

第三场,北京派出了孙傻子,这位大爷在北京算是头把,一般人都比不了,外号北京大门。两人对决,前两跤一比一。孙傻子个高,大绊子多;张连生个矮,都是下三路的把式,吃点亏。但张连生有一下绝活“狼掏”,给孙傻子用上了,一下把孙傻子摔到旁边放茶壶的条案上,给木头条案砸折了。张连生一战成名,跤手之间有规矩,谁赢了服谁,张连生和宝善林等人握手言和。



后来张连生又把张魁元、张鹤年、张鸿玉叫到北京。“四大张”与北京跤坛高手宝善林、满宝珍、张文山等十三个人结拜,号称“津京十三友”。既然大家已成兄弟,便立下规矩“津京不过跤”,双城之间友好相处。

民国时天津跤坛还有一个名人,是三不管跤场管事的张大力,被冯骥才写进了《俗世奇人》。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身强力蛮,故称大力。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门口放着一把青石大锁,锁上刻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一天张大力路过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俯身轻易就把大石锁举到空中。有人喊老板出来,张大力讨钱。老板不紧不慢地说,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张大力二次举起石锁,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张大力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所谓“大绊子三千六,小绊子赛牛毛”,摔跤绝对不是瞎摔,是真有规矩。跤手穿上多层棉布纳成的“褡裢”,系腰带,脚下是软底高腰胶靴。一般左架(势)上场习惯用右手拿跤衣,右架(势)习惯左手拿跤衣。到了场上,双手一提一掸一抻,跤衣夹着风声呼呼作响,这叫放份儿亮腰腿。摔跤时允许抓衣、带,抱全身,但不许抓裆、揪裤子以及击打和使反关节动作,“三点着地”即为负。

天津跤坛的这些高手们,吸收了北京跤法的力道和技术、保定跤法的速度,形成了独特的“卫派”跤法绊子。卫派跤法首先突出“快”。手、腿、抢把、重心、变脸等应变反应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对手防不胜防,多使绊子,快速出腿攻击。其次是“力”。在最短时间内发挥肌肉最大力量,所谓“一力降十会”,不拖泥带水、跤绊干脆利落。第三是“巧”。借劲使劲,顺人之势,借人之力。



摔跤还讲究诱招,动作有虚有实。例如先使用倒胳膊搀,当对方误认为是袈拦脚而进行跪腿躲时,立即使里勾刀。这样往往能使对方措手不及。当然也有人使阴手,偷偷用结实的老弦缝跤衣袖子,只要对手抓袖子使绊用狠劲儿,手就会被弦割伤。

“光说不练是相声,边说边练才叫摔跤”,所以天津的跤场也少不了一种人,名为“说跤人”,身份既像体育比赛的解说,又像裁判。说跤人不仅要会摔跤,话还要说得幽默,活跃现场气氛。说跤这门职业还有一种称谓:武相声。观众里有内行也有外行,怎么说得既通俗易懂又能出彩儿,这也是门学问。


    关注 天津往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