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看到疾病,而看不到孩子

 

减少自己内心的震荡,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





在德国,有个脑麻痹的孩子,妈妈为他的病四处奔波,很辛苦也很忧愁。有一天,这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请你看到我,不要只看到我是个脑麻痹的孩子。”妈妈听到孩子的这句话特别震撼。她确实只看得见孩子的病,完全忽略了孩子这个人!于是,妈妈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孩子,在我眼里,你不是什么病人,你只是我的孩子。”片刻后,孩子也松了一口气。
1
不要只看到他的病,还要看到孩子

看到他们的灵魂,他们纯真的样子


当孩子生病时,请父母调整好自己的角度、心态,不要只看到他的病,还要看到孩子,看到他们的灵魂,他们纯真的样子。如此,才不会放大病症,而是真正看见孩子的全貌,一个完整的人。

如果我们从“病症”、“人”到“天赋特质”一步步看见孩子,那他就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纯净的人,有着纯净的心与灵魂的人。


有一次我和一位患有癫痫症的孩子互看。在此之前,他的妈妈一直强调孩子的情绪状况,也一再提到他的病症,我打断妈妈,问她:“除此以外,你还看得到孩子什么?”妈妈说不出口,于是我就给她做了一个示范。

我跟孩子面对面,彼此认真看着对方的眼瞳。我们相视的时间只有10秒,但短短10秒,孩子被看见了,当下红了眼眶。看与被看,其实都是心灵的释放。这个孩子之所以会被感动,那是因为他心里知道:我“这个人”终于被看到了,而不是我的病。当我们能看见对方,再回到病痛中就能对彼此多一点体贴和理解。

每个孩子,不,应该说是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啊!如果没被看到,活着的人就会自觉价值感变低。所以,真诚地去看着你身边的人的双眼,让他们知道:“我看到你了。”
2
孩子的疾病在说我爱你
我愿意陪着你,我愿意为你分担
我观察到很多时候,孩子的疾病反映着家庭系统里面发生的某些事件。孩子不知如何应对,于是就在潜意识里透过身体表现出来。比如,经常出现争吵的家庭中,孩子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的内在想帮助父母和好,但又不知如何做,于是他就生病了。因为他们的潜意识发现,只要自己生病,父母就不吵了。

我遇到过许多生病的小孩,并且发现在这些孩子疾病的后面往往有着想要表达给父母的心声,反映着家族系统要告诉我们的事。因此,父母真的要认真反省自己。


著名企业家王永庆先生建了一所大型儿童医院叫长庚医院,他们连续6年都邀我去医院为患儿与家长们授课。长庚医院有个坐着轮椅的小女生,她大概10岁左右,笑起来很可爱,因为突然双脚无法行走而住院。可是,医院查不出原因,医护人员们虽然尽心地照顾她,但这个孩子依然无法离开轮椅。更奇怪的是,她先前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也没有得过什么重大疾病。

当我在辅导这个小女生时发现,她无法行走的问题跟她的父母有关系。小女孩的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但妈妈一直不愿意面对丈夫过世的事实。于是,生活上碰到任何状况,妈妈的身心乃至生活就全部停摆,怎么也没办法往前走,困在低潮里。这样的情绪一路累积,于是孩子也没有办法走路了。

走路是什么?是往前走!

可见,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身体。妈妈无法接受丈夫的过世,孩子也跟着无法接受。妈妈没办法往前走,孩子的内心深处想帮妈妈承担,于是就生了一个“无法走”的病。我提醒妈妈,如果她不能面对丈夫离去的事实,这个家就无法前进,孩子也不敢行动。内心的改变需要勇气。在排列中,妈妈一直不愿意看逝去的丈夫。我让全场的伙伴一起,手牵手,给她一种鼓励的能量,妈妈终于愿意接受丈夫的过世。她终于将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

就在妈妈愿意面对丈夫过世的同时,孩子的身体也有了反应,她在我们的搀扶下慢慢地向前走。最后,她终于走到爸爸的代表身边,陪着妈妈一起面对爸爸的过世。要知道,在这之前,孩子从来不愿意离开轮椅——她就一直坐着,直到妈妈愿意看爸爸,愿意接受爸爸的过世……

为什么妈妈不愿意表达这份失去丈夫的悲伤?因为如果表达这份悲伤,她就要让她的丈夫真正离开。但这违背了事实法则与流动法则。整个家的情绪滞碍不前,就像冻结住了一样,孩子在不知不觉间承接了这种冻结的情绪,最终生出了这种无法行走的身心症。这种身心症往往从身体层面是查不出原因的。那天,妈妈第一次真正表达出对丈夫过世的悲伤。她的情绪流动了,创伤也开始被疗愈,生命力重新开始流动,孩子身上冻结的情绪与生命力也开始流动。

有时候,小孩的疾病是一种爱,一种盲目承担的爱。
3
孩子会敏锐地感知到家庭的状况,

并以身心的变化反映出来。


不少家族遗传性疾病,比如过敏性哮喘,并不是家族里所有的孩子都会遗传。什么样的人会遗传家族疾病呢?我发现,有两种人。一种是小时候体弱,但长大后却成为家族里面的英雄;另外一种是最受家庭宠爱,得到这个家更多的爱,所以也需要为这个家承担更多。看得出来,遗传家族疾病的孩子,他们对家庭更忠诚,更愿意为这个家庭承担。

其实,孩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与这个家庭连接,而不是生病。他们可以用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来遗传、连接这个家族好的基因。

我有一个小学员,10岁,过敏性皮炎,一直治疗,但是反反复复总是不好。我引导他与爸爸的优点连接,我问她:“你像你爸爸好的地方是什么?你想五个。”她说:“我跟我爸爸一样都有想象力、幽默、做事很有热情、人缘很好、很有创意……”当我为她做完个案支持之后,很久都没有进展的治疗一下子有了变化。同样的治疗方案下,不到两周,她的皮炎好了很多;两个月后,皮肤竟然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孩子会敏锐地感知到家庭的状况,并以身心的变化反映出来。孩子的疾病是在说:“我们家违背生命运作的法则了!”我们这时候要做的,不仅是解除孩子身上的病痛或症状,更要看到自己需要调整的是什么,我们这个家要学到的是什么。唯有如此,疾病才不会生得不明不白,我们所受的苦,所付出的代价才变得有意义。如果没学会,下次可能还会出现。真正的康复意味着我们与生命运作的法则和谐一致,我们再次与生命的大力量和谐同行。
不要只看到疾病,而看不到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要因为孩子有某个疾病,就把所有的目光盯在疾病上,而忘记了孩子这个人,其实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上面仅有一点是代表疾病当我们的目光里只有疾病,放大疾病,总想着“与孩子疾病做斗争”,那么父母的这种焦虑和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忽视将会是双重的伤害。其实,如果我们能这个死角里钻出来,过上正常的生活,孩子的疾病将会更容易康复。另外,孩子的疾病仅仅是个表像,就如同“立竿见影”所谓的各种疾病、不适的症状,只是“竿”所呈现出的“影”,所以,当孩子生病时,家长们更应该循着疾病这个“影”找到“竿”,这个“竿”才是真正的根源、才是真正要去关注、关怀的,就是孩子这个鲜活、纯真的“人”。

此外,父母的言行和情绪,都会影响到孩子。曾经我在《孩子生病,反映家庭一切状况的总和》里强调,孩子的健康与我们父母平时的育儿理念、生活方式,家庭氛围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妈妈的状态和家庭氛围,对孩子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减少自己内心的震荡,
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
1
END
1
作者:周鼎文

国际知名导师,亚洲系统排列大会主席,道石教育创办人,生命教育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心理学兼职教授。著有《爱与和解》《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家庭系统排列:核心原理、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等书。本文选自畅销书《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
文章来源于妙手莲华微信公众号


    关注 豆芽麻麻育儿百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