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三胎?别闹了,我们北京一胎都快没学上了!

 

2018幼升小人数猛增17.3%,这回学位真的不够了!...

中国老百姓在生孩子这件事儿上一直都比较“邪乎”,一方面受政策影响,你比如二胎政策,一方面生肖属相的影响也颇大。下面的数据讲了真话: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12年出生的孩子预计是2018年上小学,京籍儿童已经突破13万,非京籍9万多,总数超过20万,而2012年恰好是龙年,多吉利......而这个结果就是同比上一年增加了17.3%的入学人数,亚历山大。
而2013年底“单独二胎”政策开放,2014年正好是马年,人数已经破25万,2016年猴年更是直接逼近30万。2015年是羊年,大家不太喜欢这个属相,人数骤降。

新生儿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升学问题可能是很多家长无法预料的,小石头给你们分析其中的一些,你们感受一下跟你们的关系就好了......

一、学位缺口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小石头查到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北京小学在读的一年级学生为14.5万人,由于小石头拿不到各区实际登记和出生的详细数据,只能依靠2017年的同比估算,可以得到如下数据结论:
按照2017年的比例,20多万出生的孩子应该有17万人要在北京读小学,同比计算各区的人数,会得到2018年学位的空缺数据。

这个数据是非常的惊人的。

如果按照一所小学平均可以容纳300个孩子计算的话,西城可能需要8所小学,海淀需要16所小学,朝阳需要13所.......

而这样的冲击不只是对幼升小,小升初一样让人揪心。
目前在读六年级的孩子,海淀区就要比2017年毕业的孩子多了3746人,西城区2102人,朝阳区4082人.......

而小升初在2018-2020年也在呈现着初中学位必须增加的趋势,而2018年幼升小的孩子将会在2024年小升初,而这届孩子将比2017年的小升初需要的学位多了整整5万多个......

那么,可能很多家庭感受到的痛已经不是幼升小和小升初那么遥远的了,学前班的学位你们觉得足够吗?

据说很多高价学前班都要提前很久排队,家长也是操碎了心。
二、学位紧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首先,教育部门和政府确实在努力解决这件事情,但难度确实很大,新建校绝对是必经之路,但在北京这样的环境中,新建学校,幼儿园也谈何容易,师资配备和管理配备也是一件难事儿,如果资源跟不上,建出来的学校不靠谱,老百姓也不买账,吃力不讨好,所以另一方面扩建原有学校,增加招生量,适度增加每班容量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2017年各民办校纷纷扩招,应对生育高峰带来的升学压力也是必须做到的。
其次,升学需求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全北京各大城区的各个社区的,尤其在二胎问题上,是存在一些社会规律的,2017年海淀区全面二孩生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海淀区产妇生了二胎承受压力前三依次是:精力不足、经济负担、孩子上学。
对于已经要了二胎的家庭,普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阶层都比平均值要好很多,他们对于上学资源的重视程度也高很多,其实矛盾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恶劣,在核心区,比如海淀西城,甚至核心学区,比如海淀的中关村附近,西城的德胜等等存在着严重的供不应求的情况。
那么如何疏导核心区和核心学区的入学问题就成了关键。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在布局了。

“多校划片”的提出就是最大的伏笔,入学顺位的执行也是伏笔,朝阳对房产年限和多校划片的关系的提出,西城对于集体户口多校划片的提出,各个区对于非京籍入学的顺位政策,都在努力疏导这些问题。

毕竟让这么多孩子有学上就够难了,还要保证你们想去哪儿去哪儿,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三、2017年已经出现的一些网上的声音

【海淀区】

2015年,海淀区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分析会上就提出,未来五年海淀区的学位缺口就将有8-9万,随着2018年第二波入学高峰到来,其中幼儿园的缺口就会有1.5万缺口。
2017年幼儿园年度招生从1.8万人增加至2.2万人,增长22%。在园儿童从5.5万人增加至6.3万人,增长15%。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0所,年度招生 4.6万人。在校生从19.2万增加至21.7万,增长13%。
学位不足接受调剂的现象也一直都有,2017年6月21日,海淀区部分学区内小学由于招生学位有限等各种原因,不符合招生要求的家长,陆续收到学校电话通知,要求家长在当天到校填写调剂协议。

【西城区】

西城区2017年小学毕业生人数与招生人数,比同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区多出3000人以上。据统计西城区小学数量为60所,东城区63所。在此情况下,西城区招生人数却要比东城区还多,压力绝对是空前的。

2017年,西城区部分城区已经有因学位不足情况出现调剂的现象,有网友发帖爆料《学位就这么多, 只能片内甚至片外调剂》
也有网友爆料称:“西城德胜学区的育翔小学,2018年二代可能都不能全部招收,有可能会出现二代接受调剂的情况。 ”

网友这么讲:“2017年育翔招收16个班,每个班40人,还有200人左右参加调剂。参加调剂的人员包括两大类,一是三代,二是有户无房。集体户口和非京籍都没有招收。 受到调剂的学生可以填写四个学校:西师附小(德胜片区)、厂桥(什刹海片区)、雷锋(什刹海片区)、鸦儿胡同(什刹海片区)。 因为2017年二代的学生大于2016年,2016年育翔招收的学生包括二代、三代等,但2017年学位紧张,只招收了二代学生。看这架势,2018年二代可能都不能全部招收,有可能会出现二代接受调剂的情况。 ”
关于2017年西城幼升小部分学校的调剂人数,网友称:“五路通140多人,育翔近200人,裕小80人,二小14人,约434人。”

2018年确实是西城幼升小的大难关,转学新规定已经出炉,部分学区“谢绝”转学,官方原文是:
以上这些信息如果属实,那么就算你买了大价钱的学区房,等来的可能也只是这张纸:
当然,家长的声音自然也是真实的,愤怒的,悲哀的,着急的都有。
但这个问题,是现实问题。

【朝阳和通州】

作为非京籍聚集的两个城区,上学问题一直是政府和老百姓都头疼的事儿。

“朝阳区教委介绍,2017年朝阳区将通过扩班额招生、统筹片区学位资源、购买民办学校资源等方式,扩充学位数量,提高教育供给能力。据悉,2017年朝阳计划新开学校3所,其中包括一所小学和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预计能提供起始年级学位600个。同时改扩建教室19间,增加学位760个,扩充班额增加1160个学位,从而解决学位紧张的问题。”

“2017年,通州区计划新建1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约30000个。”
虽然不知道落实的怎么样,但朝阳和通州在学位提供上确实花了大精力,但依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搜搜新闻我们也能看到,2014年120多名朝阳区非京籍适龄入学儿童的家长今天聚集在朝阳区教委信访办,就子女无法在朝阳区入学提出质疑。参与本次请愿的家长多来自于朝阳区崔各庄乡和十八里店乡,多名家长与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冲突,并阻拦石佛营路周边交通,至少四人被警方带走。
同年通州百余非京籍家长及学龄儿童聚集北京市通州区政府抗议,大量警察戒备。

网友“岳波”称:“通州区政府门口幼升小家长集会。”

网友“caoys”称:“今天,通州非北京户籍适龄儿童要求入学。”

网友“幻影仙子”称:“今天,北京通州区,35度的高温下,花骨朵儿一样的幼小孩子,泪水忍不住充盈了眼眶,这些官员的人性得扭曲到什么程度才能如此恶毒地剥夺孩子的上学权。”

网友“李强”称:“孩子为了能留在父母身边上学,今天早上他们在北京市通州区政府表达诉求。”
此前,家长们已多次到政府维权无果。

希望这样的事儿在2018年不要发生,孩子们都能顺利上学。
大城市的“病”就在这里,看似容易的一个问题其实让每一个家庭也让政府头疼万分。

对于家长而言,提前了解实情,提前规划更是关键,尤其是非京籍,更要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做好多手准备,在可能范围内尽量避开雷区。

盲目选择最牛小学的更是要谨慎,一方面可能只能被调剂,另一方面不见得最牛小学就能解决你孩子学习的问题,一不小心被调剂就更麻烦。
盲目要来核心区的,更是要避开雷区,一旦顺位靠后,那就尴尬了......

相信有了前几年的经验,2018年的问题解决起来应该更加顺利,希望教育部门都能让孩子们顺利上学!


    关注 小石头侃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