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花,它不会开花,先生,先生,你可还记得她?

 

大一国庆节,没事做,刚好舍友芳芳家棉花地缺人手,我和另外两个舍友杨莹、大虾就屁颠颠地跑去了,想凭劳动所得,挣...



大一国庆节,没事做,刚好舍友芳芳家棉花地缺人手,我和另外两个舍友杨莹、大虾就屁颠颠地跑去了,想凭劳动所得,挣点生活费。

我去摘棉花的原因说来好笑,因为我想看看棉花究竟长什么样。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见过真实的棉花。

因为大新疆很大的,我们阿勒泰没有棉花,只有传说中的“黄金”,但等我家搬到阿勒泰的时候,黄金连渣渣也都不剩了。

比起松鼠,我那次摘棉花的经历简直就是旅游,体验农村生活。

那时候,棉花一公斤1块2毛钱,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我当时在日记本上特别骄傲地写:这是我人生中挣的第一桶金,捡了三天,挣了100块钱。



(这就是真实的棉花地)

芳芳给我们一人买了双手套,我才知道,我们见到的棉花摸起来软软的,但它长在地里的时候实际上非常扎手。棉花像是从花苞里炸开的,分成四瓣,上面的绒毛看似松松散散,实际上千丝万缕的缠绕在一起,摘的时候手握成爪状,一把从上面把它抓出来,才算摘的干净。



(原来,真实的棉花长这样)

我们也是戴草帽,穿迷彩服,迷彩服是因为刚军训过,这衣服便宜又耐磨,最合适不过。刚开始摘觉得特别兴奋,浑身充满了力量,因为一长排一长排的棉花地,没人来跟你抢,你就自己一路往前摘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就可以了。刚开始还弓着腰,不紧不慢地,像在赏玩一件艺术品,不多久发现根本扛不住,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把自己前后左右的摘完了,再往前挪一点,也不自觉的加快速度,虽然大家在棉花地里都不讲话,就一路默默地摘自己跟前的,但是心里会有比较的,毕竟假如落别人太远,显得自己太逊了。



(在地里捡棉花的我们)



(棉花地里的“大虾”)

我之所以喊杨莹“葛朗台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那是摘棉花的第二天,无论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农村是多么美,但是土地是特别真实的,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一切,地上都晒得烫脚。我们午饭就凑合吃馍馍和咸菜,那么热的天儿,大家都慢腾腾的摘,可是杨莹忽然间不知着了什么磨,一言不发地一直摘一直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下子就甩出我们老远了,我腹诽:干嘛那么拼命,估计是想多挣点生活费。然后我就叫杨莹“葛朗台”,守财奴。(哈哈,杨莹现在肯定想打我)当天晚上称重,果然杨莹是摘得最多的。我们都只摘了30公斤出头,她快摘到40公斤。



(我们仨儿,中间的就是“葛朗台”)

说是去旅游,真的一点不假,芳芳妈妈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完全不像是去她家打工,反倒是客人,阿姨每天晚上都给我们煮好吃的,全是大餐,我记得很清楚还因为那年中秋节刚好在那几天,叔叔把很贵的那种月饼拿出来给我们吃,满满的回忆和感动。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

我记得那里的星星特别明亮,抬头望就让我想到家。


    关注 冰糖葫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