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首富破产了

 

多次以“救火队员”身份出现的熊续强,这次能否逆势而行...



近日,地产界的重磅消息非银亿集团莫属。

6月17日,上市公司ST银亿(000981.SZ)公布,公司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及控股股东宁波银亿控股已于2019年6月14日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这则破产重组公告来得猝不及防。银亿集团自1994年成立以来,深耕地产,早在2008年跨入了百亿房企行列,十年后,创始人熊续强也以295亿元身家登上2018年胡润百富榜,位列第95名,成为宁波首富。
银亿集团创始人熊续强

2018年12月24日,银亿股份发行的3亿元5年期“15银亿01”债发生实质性违约,将隐藏在这家百亿房企背后的危机浮出水面,矛头直指激进的多元化转型。
01
资本运作  实控三家上市公司


银亿集团曾位列中国500强第215位,宁波市百强企业第3位。创始人熊续强是集团的灵魂人物。熊续强是地道的浙江宁波人,现为中国香港居民,经历颇丰。早年当过知青,后进入宁波市级机关任职。

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开始国有企业减亏、扭亏的工作,当时宁波罐头厂亏损严重,一年亏损的额度达两三千万元,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1991年,熊续强成为救火队员,被任命为宁波罐头食品厂一把手,上任一年后,熊续强就为这家老国企创造了“500万元的利润、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的成绩,而当时宁波的外贸经济尚未起飞,罐头厂的创汇额占全市创汇总额1/5左右。
90年代的宁波,城镇化刚起步

这段经历让熊续强尝到了经商的甜头。1994年,彼时中国城镇化刚起步,熊续强看到了房地产发展的前景,毅然选择跳出体制下海经商,一头扎进房地产,那一年,他38岁。

与其他房企不同,熊续强一开始将业务重心放在收购并改造“烂尾楼”,因有许多“烂尾楼”改造的杰作,熊续强至今仍被当地人称作是宁波的“烂尾楼改造专家”。随后,熊续强也陆续将房地产业拓展到南京、南昌等全国10多个城市。

在房地产领域耕耘10余年后,熊续强赚得第一桶金,在2008年,进入百万房企行列,两年后,成功跻身中国500强企业,这在当时并不多见。此时,关于熊续强资本运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企业有了充足资金,谋求上市获得更大融资似乎是许多企业的选择,银亿集团也不例外。2011年,银亿集团借壳彼时的S*ST兰光上市,并改名银亿股份(000981.SZ),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尝到资本的甜头后,熊续强在资本运作上越走越远,并开始萌生转向多元化发展的念头。

随后,2014年花3.5亿元入主康强电子,2016年又斥资8.4亿元取得广西*ST河化的控制权,此时银亿集团的资产规模得以迅速增长,熊续强及其子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超6成的股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熊续强的这套资产运作颇受关注,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研究员邢立全,在《A股资本系族:现状与思考》一文中写道:“截至2017年2月7日,熊续强家族控制的银亿系内上市公司并购次数多达14次,力压海航系和复星系,成为并购次数最多的民营控股的资本系族。”

梳理银亿集团多元化转型路径,取得三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还只是第一步:为资本挪腾提供了平台,为多元化转型发展输送资金。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场关乎银亿未来的转型在路上。
02
买买买   砸120亿跨进汽车行业


2016年以来,随着房产调控不断升级,地产进入存量市场,房企开启多元化转型并不是新鲜事。据中泰证券1月10日一份研报显示,57 家房产样本企业,地产业务占比从2016年H1的 高点 82%下降到 18H1 的 75%。

此波房地产多元化转型呈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一种是围绕房地产主业,开拓其他相关产业,如养老地产、物流地产、教育地产、长租公寓等等,典型的企业有万科等;一种是进军与房地产毫无关系的产业,如传统制造业(汽车等)、互联网教育等,典型代表是恒大斥巨资投资新能源汽车,银亿集团也属于这一类。
为何熊续强将目标转向了汽车制造业?深入了解银亿集团,不难发现,熊续强的选择并非偶然。抛开房企纷纷转型的背景、汽车万亿级市场的潜力,银亿转型汽车制造业有浓郁的区域因素

银亿集团的另一个身份是宁波商帮(又称“甬帮”)的代表企业,甬帮企业一直有着制造业的传统,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宁波成为全国首个试点示范城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甬帮企业都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突围,如均胜电子(600699.SH)从传统电子功能产品,通过一系列并购,转向更高端的智能驾驶和汽车安全领域。作为宁波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银亿集团无形被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性公司。
汽车制造业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熊续强,而他选择切入的是汽车零配件市场,目标是一级供应商。但现实是,全球汽车产业链市场层级明确,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又普遍低端化,海外并购成了熊续强的唯一选择。

从银亿股份自2016年3月起至2019年2月,连续披露的3笔重大资产重组揭开银玉集团海外买买买的面纱。果不其然,熊续强选择了在国际上、行业内有知名度三家企业,分别是美国ARC集团、比利时邦奇和日本艾礼富。
这三起并购,熊续强采取同样的方式:首先熊续强以银亿集团的名义用现金购买入标的资产,然后卖给旗下上市公司银亿股份。结果是,上市公司获得有关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核心资产,熊续强则获得相应的上市公司股份。

2017年1月,银亿股份正式完成对宁波昊圣100%股权的收购,花掉28.45亿元现金,间接持有美国ARC相关资产。ARC的主营业务为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开发和制造,是全球第二大独立生产气体发生器生产商,全球份额约为8%。

2017年11月,银亿股份正式完成对东方亿圣100%股权的收购,用79.81亿元的代价实现对比利时邦奇集团的控股。邦奇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独立制造商,客户以国内自主品牌为主,如吉利、东风等,国外客户包括宝腾等。

这两笔并购给银亿股份带来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直接改变了它的收入结构。2017年来自房产业务收入约36亿元,同比减少4成,不到公司总营收的3成。而来自汽车零部件的营收达到80多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6成。而在2016年,银亿的房产业务收入占比曾达到7成。于是,2018年3月,银亿股份索性将公司名称由“银亿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在的“银亿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6月26日,银亿召开“银亿股份重大资产重组”媒体沟通会,宣布公司将谋求“房地产业与高端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笔并购均用熊续强名下企业出资,且均为现金支付,总额为108.26亿元。并购完成后,熊续强及其一致行动人对银亿股份的持股比例扩大到78.9%。

但在第三笔对日本艾礼富的并购中,引入了其他出资主体,可见,到第三笔收购时,熊续强的资金已经捉襟见肘了。而出资主体的实控人是宁波五洲亿泰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五洲亿泰”),穿透发现,五洲亿泰背后是一个私募基金——“招商银行-天山基金-安境1号私募基金”,根据约定,这个私募基金的出资10.724亿元,投资期为两年,年化收益9.68%,2018年9月28日到期,届时,熊续强名下企业需回购这部分资金。现在看来,这份回购合约就像是一枚小型定时炸弹,最终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
疯狂买买买后还遗留更大的风险。熊续强的这三笔海外并购合计花了近120亿元,且前两笔都是现金交易,在克而瑞2016年的TOP200房企榜单中,银亿股份的年销售额为61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迫使熊续强继续上演一幕幕资产挪腾术。
03
加杠杆   资本挪腾术引爆危机


和恒大、宝能、华夏幸福等众多房企投资汽车市场一样,熊续强也看中了汽车市场的潜力。根据中汽协统计,中国乘用车销量从2005年的397.36万辆增长至2017年的2471.83万辆,12年时间增长了5.2倍,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生产国。

但让熊续强万万没想到,砸重金挤入的汽车市场的他竟遇到了汽车市场28年来的首次下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是28年来首次。
银亿股份2018年年报(数据:公开资料)

汽车产业的连锁反应让熊续强的三笔并购没能给他如期的回馈。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银亿股份汽车零部件业务应收为51.2亿,同比下降36.54%,汽车零部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下滑至57.12%。不仅如此,银亿股份还不得不对宁波昊圣(间接持有美国ARC)和东方亿圣(间接持有比利时邦奇)计提商誉减值达10亿元。

一边是业绩下滑,一边是买买买留下的资金缺口,熊续强开始着手他的资本挪腾术。早在2015年、2016年,银亿股份曾发行4期公司债,融资规模为18亿元,均在存续期内,分别是“15银亿01”,3亿元5年期;“16银亿04”,7亿元5年期;“16银亿05”,4亿元5年期;“16银亿07”,4亿元5年期,这些债券投资者均享有在第三年末回售选择权。

除了发债,银亿股份也选择了股权质押。据银亿2018年年报显示,银亿股份前十大股东中,银亿控股、宁波圣洲、熊基凯(熊续强之子)、西藏银亿投资、欧阳黎明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占总股本的69.39%,股权质押比高达95.02%。

进入2018年,现金流并不可观的银亿股份甚至启用了高息分红。2018年6月19 日,银亿股份实施了每10 股派送人民币7元(含税)的高比例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达28 亿元,这次分红分掉了银亿股份大部分可以分配的利润,而这28亿元的分红。因为熊续强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三笔并购完成后,对银亿股份的持股比例就达到了78.9%,最终有约20亿都流入了熊续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口袋。
遗憾的是,发债、股权质押、高息分红似乎都难以阻挡正在路上的违约。正当熊续强忙于筹钱时,2018年9月12日,熊续强收到了5家金融机构发来的违约处置通知书,共计4.1亿股质押盘面临可能被强行平仓的结果。而16天后(2018年9月28日),招商银行-天山基金-安境1号私募基金10亿元的资金还等着他回购。

诺骨牌效应正在发酵。2018年12月24日,部分投资人实施回售选择权,发现上市公司已无法足够兑付,“15银亿01”实质性违约。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9年6月18日最新消息,“16银亿04”、“16银亿05”、“16银亿07”的持有人会议上,投资人表决要求债券加速到期或豁免加速到期,这意味着,另一波债务正向熊续强走来。

一份由华泰证券发布的研报《房企融资结构探秘》中提到,银亿股份1年内境内短期债务占比已达到83%,而2018年不断被曝资金链断裂的泰禾集团这一比例仅为48%。

被各类债务紧逼的熊续强,最后使出险招,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此,4月29日,上市公司独董余明桂在董事会上,对银亿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会报告》《2018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议案投下弃权票;第二天,会计事务所对银亿股份的年度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原因都是2018年熊续强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据银亿发布的公告,截止4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宁波银亿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共计人民币 22.4亿。



很显然,熊续强为偿还债务实施的资本挪腾术并不凑效,2019年5月6日,银亿股份被戴上ST的帽子,股票简称变更为“ST银亿”。如今,市值也从高峰时期的500亿跌到不足70亿。各地法院已经冻结银亿股份及其关联方的9个账号,他的银亿集团、银亿控股也向宁波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
04
破产重组  银亿能否再续“汽车梦”


从银亿集团提交破产重组的举动可以窥探出熊续强对企业未来重生仍有期待。危机爆发后,针对转型的质疑,上市公司的回应证实了这种期待,“根据现在的市场状况去质疑此前的收购是草率的,公司仍将坚持‘房地产+高端制造’的战略。”

房企转型本身并没风险可言,重点在于由谁主导,怎么转。万科、碧桂园、恒大、宝能、龙湖、海马等众多房企都曾或正在转型,如,万科和龙湖都布局了长租公寓,碧桂园推出智博机器人等,这些都是围绕房地产主业展开的转型。

像银亿一样,转向房产主业不相关的产业的房企也有,如恒大投资新能源,华夏幸福入主合众新能源汽车。但与银亿不同的是,恒大凭借雄厚的资本已完成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华夏幸福在入主合众新能源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及时“刹了车”。

中泰证券1月10日一份研报也表明,不同体量的房企在转型中分化明显,中高等级房企向地产相关产业转型,而低等级房企的转型跨度更大,转型速度更慢、投资大但未能贡献更多收入,信用风险大。
谈及房企的多元化转型,孙宏斌曾感慨,“多元化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更是直言,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依然依赖土地,而生存逻辑也依然是土地升值,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转型都只是幌子。

经过几年的转型实践,房企转型的热度有所减退。据克而瑞发布的《2019年房地产多元投资全景报告》,虽然TOP30的房企中,有7成发布了多元化战略,但是地产主业依旧贡献了9成以上的业绩。“主业为基的趋势在未来5到10年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将目光重新回到银亿集团。创始人熊续强曾回首银亿集团的发展时称,银亿成立以来,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经历了2004年、2005年的楼市调控、经历了2011-2015年长达5年的宁波楼市低迷期,银亿都挺过来了,并且如凤凰浴火重生。

这次,银亿碰到的麻烦也不小,负债累累的银亿的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后续进展有待观察。曾多次以“救火队员”身份出现的熊续强,这次能否逆势而行,将“房地产+高端制造”的战略进行到底,继续他的“汽车梦”,时间会给出答案。

作者 | 何治民

排版 | Fanta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热文推荐
  • 起底东南亚“杀猪盘”:1亿单身女性的人生屠宰场
  • 长宁地震预警引发质疑,十问王暾
  • 取名“维也纳”就是“崇洋媚外”?谁说的?!
  • 政府欠钱不还,怎么办?



    关注 南风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