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中年男,最后一次心动。花多少钱都值”

 

“没关系,40岁只是另一个20岁。”...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1084 篇文章




今晚想跟你们聊聊我最近想的一个事,关于年龄的:

在一个平均年龄 20 +的公司,我一个 80 后,成了一个生理上的中年人。

中年人生活什么样?

你打开身边中年人的朋友圈,会发现他们也没赶时髦设置“近三天可见”,就单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

如果问他干嘛呢,通常会回答:忙着生活呢。

我趁机了解了大多数中年人每天都在忙什么。发现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背地里,还是腾出了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到了人生支点。

——比如有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女,朝九晚五上班养家。但刚过 35 开始就写小说了,存稿有 22 万字。

——再比如还有人是个建材店小老板,每天忙着和各路老板打交道。因为喜欢诗歌,晚上去开专车。遇到懂的人,就把自己写的诗集送给对方,不收车钱。

——还听说有人在央企工作,上班摸鱼刷刷知乎,下班检查孩子作业。快 40 时加入了当地天文爱好协会,拍了很多星空。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到了中年,干脆把这个支点,变成了自己的人生。
这部分人还都挺有“心力”的,这也是我最近常跟人讨论的一个词。

心力就是在承担生活责任的同时,你还有没有劲儿去追求没来得及实现的梦。

可能,对很多中年人来说,无论现在是什么样的财富地位,心里一直有几场自己最在乎的、最想打赢的仗。

也许有了这份心力,这几场仗就有可能打赢了。我想给你讲几个这样的故事,也许能给你力量。



朋友郝雨刚毕业时,本来想去跟姜昆说相声,但当了一辈子公务员的父母被“吓着”了,他就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考了公务员,一当就是 10 年。

他的日常就是——

白天,为了排一场活动座次,去和艺术家、经纪人和领导沟通;

晚上,他一个人就跑去各种剧场,看自己喜欢的剧;

不时在微博上发些小段子,还认识了很多知名喜剧人。生活平平淡淡,还有点小趣味。

但到了 36 岁那年,郝雨有次看着平时相处的同事们把同一个段子讲了六遍,觉得生活是不是可以更有趣一点?

想起自己 21 岁时创作的《大学生自习室》,最火时和张杰、沙宝亮同台;相声大师姜昆邀请他一起上春晚。

他就想拾起以前的热爱,去说脱口秀,万一呢。

但在大部分人眼里,现在的生活安安稳稳的,去打乱它,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真没必要。

因为中年人往往有种——

“世界已经证明了很多遍,有些事情就是不可能的”的现实感。

他们没必要冒险。




纪录片导演张景也是。

在成为导演之前总跟朋友说这辈子要拍一部伟大的纪录片。

朋友倒也没怀疑他的能力,就是觉得没必要。

张景北漂了 20 多年,开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三四十万,有两个孩子,两套房,两辆车。

足够理想了。

但有次公司陷入了财务纠纷,那段时间最大的苦恼就是钱。

问题解决之后,他没有特开心,而是在想:

“现在生活确实挺好的。

但当我老了,把我的子女们叫到身边,难道聊起这辈子的成就,只能说我赚了多少钱?”

这些人已经拥有了大部分人都想过的生活,但总有一部分他们觉得遗憾。

总想找机会为自己拼一次,哪怕最后没成功呢。
人到中年,忽然想追求以前热爱的事,可能会威胁到已有的安稳生活。

别人都不理解——比如一心想要拍纪录片的张景,为了凑够钱,关了公司,卖了一套房,又借了亲戚朋友几十万,组建自己的拍摄团队——三个中年人。

张景老婆有一个月没理他,不懂干嘛这么轴。

但三个大男人还是带着不知道哪儿淘来的二手摄像机、相机、录音机,开着一辆开了 10 多年的破车,开始了这趟“不为钱”的冒险。

当人到中年,有点成功了,也希望能重拾内心的热爱。

你想知道那个曾被自己放弃的事情,坚持下去会是什么样。
做久了公务员的郝雨也是,知道北京有了脱口秀场子,激动得一晚上没睡。

开始各种串场。

去年参加一个脱口秀比赛,比赛前夜他喝红牛扛着,埋头捣鼓段子。

把自己的生活都表达了出来:

“我的歌迷问我什么时候复出,我的妈问我什么时候提副处。

他说:“在 30 多岁的躯壳里,感到自己在衰老,但你向前冲,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好像又回到了 18 岁。”

总说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正在做喜欢的事的你,却能走在年轻的路上。


可能人到中年,越懂得人生的取舍。

轻时,我们很容易去追求生活全方位的赢——

要有车有房有圆满的家庭。

只是当这些东西都实现了,人到中年追求的——

不为时时刻刻都活在巅峰,只要能追求到这瞬间的体验。哪怕这点爱好,达不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也心满意足。

朋友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尽管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了。但依旧很羡慕那种从小就明确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的人。

比如导演张春,有阅读障碍,只能画画,最后拍了《大鱼海棠》;

再比如他一个朋友,初中看了一本《法拉奇风云访谈录》,就想做记者。他现在是一家外刊的主编。王微有时会问自己:“这真的是我吗?我下半辈子就这样了吗?”

不是对眼前的不满意,而是觉得不够——时间是不是不够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了?离开土豆网后,他考虑过买新西南瓦纳卡湖边的一片 100 公顷的荒地。

但最终决定做动画,觉得这是可以和儿子一起看的东西。

第一部长片《小门神》票房惨败;

第二部长片《阿唐奇遇》评分排片和票房都不理想。

他却觉得,做动画,让他找到了意义,那是一幅很具体的画面:和儿子一起看自己的电影。

终于,到了第四部动画长片《白蛇》,获得了口碑和票房。




卖了房子去拍纪录片的张景也是,他早已经完成了自己该有的责任,该为自己的热爱买单了。

他说自己拍纪录片:“哪怕不挣钱,也要让更多人看到”。

转做纪录片导演后,他拍的《寻找手艺》被专业人这么评价——

“先说摄影,我随便拉个90后都能秒杀你;

再说文案,我随便拉个公司普通文案也能秒杀你;

再说配音,我随便拉个县级电视台播音员也能秒杀你。

但他不甘心,把片子放到了 B 站。

上线第一天,获得了一万多点击量,
负面评价不足1%,评分9.9。

现在点开这部片子,当播放到1分钟时,满屏的弹幕都在说着自己的梦想——

保护野生动物;

成为职业拳手;

成为一名优秀的司法工作者。
这些爱好,虽然谈不上世俗的成功。

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赢了生活。

其实我觉得人到中年——

和年轻时相比,他们已经认清了一部分人生真相,即世界不会给自己特别优待。


但他们依然对热爱的抱有希望,也准备好了失望,然后去追求。

这就足够,是英雄主义的一生了。

很多人到中年,已经赢得了生活了:事业成功、有房有车、家庭圆满。他们平时忙于生活,担起这部分责任。内心仍有真正的热爱,且火苗从未熄灭。

我想给你看一个视频,雷克萨斯找于谦拍了部人生电影,于谦饰演一位人到中年的父亲,年轻时因为儿子的出生,选择了承担家庭责任,放弃了成为一名摇滚鼓手。中年后看着儿子追求音乐梦,父亲又再次成为鼓手,圆自己、也圆儿子一个梦。很多中年人的人生如同人生电影一样,曾因为爱与责任放弃梦想,但总有一些时刻,他们会点燃热爱,惊艳众人。他们内心的这份热爱,可以高光,可以深藏,谦和,却有力。这也是雷克萨斯想要体现的兼•融之道 ,向谦而不虚的人生致敬。





晚祷时刻:

太多人说,中年人的故事,其实就两口气:松了一口气,再叹一口气。

但依旧有很多人冒着傻气,去争口气。

没关系,

40岁只是另一个20岁。

↓↓↓


    关注 新世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