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毕业就能当经理

 

这年头,人人都是总监经理主管总裁……...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群众,在你的一天中,遇到总监、经理这种boss级别的人,概率有多少?

你可能觉得不会有多高的概率,毕竟公司总裁一年可能只会在年会上看到,而总监平时也很少出现在你的工位周围。

但其实,你可能错了。

早上在小区楼下时你遇到的房产销售,可能就是“区域总监”;

下午去客户那里,跟你谈笑风生的可能就是“部门经理”;

晚上你挤地铁回家,站在你旁边西装革履的可能就是某个初创小公司的“首席内容官”;

而你决定去理个发时,拿着剪刀上阵的又是“发艺总监”。

现代人对头衔有多痴迷,看看周围你就会知道。广告代言上的“国际巨星”,你可能根本没听过;新闻报道里的“著名专家”,可能也是头次被这么叫;随便哪个机构,都会有金牌教师、百万讲师……

为什么有些人一毕业就能当经理?

因为月薪4000,也能当。
这年头,头衔全都膨胀了
给自己套个头衔,已经成了很多行业的入门考验。

比如最普通的理发师,在正常人的认知里,就是直接喊“理发师”,或者干脆就叫师傅、大爷或者老张。


开了十几年的理发店,简单贴着一张“理发”字样,一位老师傅,甚至不用很好的场地就可以营业


但是现在,即便他们的技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名称也变了,成了高级设计师、教育总监、技术总监、口碑总监、人气首席……

不同头衔的美发师有着不同的价位。头衔越高的Tony,价格一定更贵,尽管有可能他上周刚从某理发技校毕业。

为了显得重视自己的脑袋,你咬一咬牙,选了最贵的Tony,结果来到还是上次那个。他可能会腼腆地告诉你,“上周才升的首席”。头发生长速度还是输给了Tony老师晋升速度。

甚至理发这个称呼都过时了。洗头不叫洗头,叫头部护理、头皮养护;剪发也不是剪发,是时尚剪发造型、精致剪发造型、韩式造型剪……你最爱的洗头小哥,现在是头部护理专员。


现在理发店标配的价目表,每栏下面都有很多条目,让人眼花缭乱


剪完头发,回到小区,迎接你的是首席安保官——保安大叔。在楼道里,有可能还会遇到首席对外联络官,也就是后勤阿姨。

甚至,门口小网吧的网管,名片也赫然印着“首席技术总监”几个大字。
总监经理,可能都是吓唬你
商业活动或者社交过程中,人们更喜欢给自己加上一个甚至很多个“华丽”的头衔。

拿金融圈来说,随便一家投资银行,从最高的董事长到普通的经理间可能差了7个级别,从高到底依次是: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董事、高级副总裁、副总裁、高级经理、经理。经理之后就是职称最低的分析师[1]。

所以一眼望过去,可能全是领导。美国知名投行高盛共有34000名员工,其中共有12000名副总裁, 以及2400名董事总经理[2]。

这些头衔中,经理可能不是经理,因为他没有自己的部门;副总裁不是副总裁,他也没有可以管理的部门,也不需要向总裁汇报工作。

如果你去谈生意,对方递过来名片上写着总经理,你可能觉得受到了尊重。但这个总经理很可能是光杆司令,没有部下,是个跟你一样的打工仔。


2017年 4月21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某论坛峰会,与会人员将名片放置“签到区”。很多都是CEO、经理的头衔


早在2005-2009年,领英的会员数据就指出,首席官头衔的膨胀率为275%,副总裁和总裁的增长率是普通会员的3-4倍[3]。

在你想象中,霸道总裁可能叱咤风云,一人掌控全局,全公司除了他就是部下。但在现在,总裁可能都不那么稀罕了。

以华为为例,截至2018年,包括总裁、各事业群总裁等共有至少27位总裁,如果按以为一位总裁对应4个副总裁计算,那副总裁则高达100多位[4]。

就算有霸道总裁,那也早就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十几年前的霸道总裁仲天骐,一人掌控珠宝龙头E-shine集团,公司上下全都听令于他/放羊的星星


拿到一张xx总监、xx首席的名片,你根本无法判断其在公司中的实际地位。一篇新闻提到,很多名片上的“客户经理”、“大区总监”,其实只是业务员[5]。

这股浮夸风不仅是在工作中,连大学生都学会给自己的帽子加高了。

比如在学生会混过几天,就给自己安上“学生会干部”的头衔。而混得再久一点,那就是“部长级”的人物了。
换头衔,开给你的兴奋剂
给自己戴高帽当然有好处。事实证明,头衔确实可以为个人加分,甚至在借钱这种很难办的事情上,也能行得通。

学者张海洋对某网络借贷平台的91457个样本进行了分析,这些样本的平均借款成功率为6.53%,但如果将朴实头衔换为华丽头衔,借款成功率从原本的3.86%上升到7.94%[6]。

仅仅是换了一个头衔,借款成功率就得到了显著上升。

同时,头衔也是个人印象管理的重要部分。想一想,你相亲时跟对方说自己是某某业务的区域总监,跟说自己是业务员,底气都会不一样。

给一个头衔,更是企业管理你的好方法。


火了十几年的快乐大本营也曾喜提湖南广播电视台的“优秀团队”奖/@快乐大本营


日本管理学家田中一郎提出了”头衔效应“的概念,当一个人拥有了头衔,就会努力去适应这一头衔的有关要求[7]。

因此,很多公司都会利用头衔效应来激励员工,比如每年评选“最佳员工”、“最突出贡献奖”等。即使没有奖金、没有加薪,这种鼓励也会让你会觉得干劲满满。

行为学教授丹尼尔·凯布尔曾经进行了一组对照实验,被试员工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没有工作头衔,而另一组员工则被允许授予自己头衔。

5周相同的工作后,相比没有头衔的员工,自己创建头衔的员工在工作中的疲劳情绪更少,工作时更加有激情,也愿意更好地去展示自己[8]。


万圣节当天,很多儿童都愿意cos蜘蛛侠,街头出现了很多“小蜘蛛侠”


甚至连小孩子都这样。2017年,《儿童发展》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幼儿在穿着蝙蝠侠服装时,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艰巨的任务。

“蝙蝠侠”就是小孩子想获得的那种头衔,有了它,他们真的会把自己当做能战胜各种困难的蝙蝠侠。

说不定我们的小翟,在迎接博士头衔的时候,也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好学术。
头衔就像货币,通胀就会贬值
不过,如果一个老板,只给你戴高帽,不给你涨薪,你就知道这不是个好老板。同理,一个人只有高帽子,没有真本事,也不会是靠谱的人。

有一个更好的头衔,短期看确实能提高人的自信,起到激励作用,但过多过高的头衔则会带来消极影响[9][10]。


求职季,求职者写简历时都倾向进行夸大,为自己安上一些头衔


一项研究中,学生被随机分到3个实验室,并被给予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人力资源部薪酬主管、人力资源部副经理的职位,观察学生们的表现。

结果显示,并不是头衔越高表现越好,被试者的头衔和表现呈倒U型相关关系。帽子太高,反而会成为负担。

研究解释说,员工被授予更高工作头衔时,会变得焦虑,思前顾后,畏手畏脚,反而不利于产生创新[11]。

另外,工作头衔升级,如果员工的报酬却没有升级,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如果你头顶着“大师”的名号,现实生活中却只能吃馒头榨菜,那可能会比一般吃馒头榨菜的人还要更不开心。

很多人在追求头衔的时候,早就忘了,我们一开始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帮我们快速认识别人。

我们可以根据“经理”“销售主管”“内容专员”等各种头衔,来判断对方的大致身份,以及能否开展业务[10]。


微软公司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这时比尔盖茨的头衔不再是世界首富,而是董事长


比如谈生意时,如果一方派了总监,另一方也派出总监,就会显得棋逢对手,双方的位置看起来也更平等。

但是,当头衔泛滥成灾时,满大街都是“经理”“总监”,头衔也就失去了这一功能。

毕竟,在你看来是担负起整个项目重任的“总监”,在别人那里可能是一个刚刚拉来凑数“总算过得去的监督员”。你眼里手下几十号人的“主管”,在别人那里可能是“主要不做事的管家”。

顶着这些膨胀的头衔,很多人可能都快忘了,自己其实只有头衔,没有成绩,更没有能被人记住的作品。

真正厉害的人,也许并不需要头衔。比如有的人,就算被说成是“一个不懂球的胖子”,也照样不会生气,不会急于证明自己懂什么。
[1]车耳.让人犯晕的头衔[J].世界知识,2013(13):64-65.

[2]The era of title inflation is upon us. (2019). Retrieved 9 November 2019

[3] 经理、总监、VP、CEO,你的头衔是如何“通货膨胀”的?| CareerEngine. Retrieved 9 November 2019

[4]华为有多少总裁,多少副总裁,分别管什么?. (2019). Retrieved 9 November 2019

[5]涨头衔不涨工资 74.2%的人感觉进入“头衔通胀”时代-中国青年报. (2019). Retrieved 9 November 2019

[6]张海洋,蔡航.头衔的价值——来自网络借贷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8,17(04):1525-1556.

[7]子闽. 头衔效应:荣誉的无形力量[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06-29(004).

[8]Job Titles as Identity Badges: How Self-Reflective Titles Can Reduce Emotional Exhaustion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9). Retrieved 9 November 2019

[9]Swiercz.P.M.,& Smith.P.L.(1991). Job title and perceptions of equity. Applied H. R.M. Research, 2(2). 111-127

[10]刘茶. 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头衔通胀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1]徐光,王嘉瑞,魏宇.工作头衔与成员创新行为: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作用[J].领导科学,2019(12):42-45.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编辑 | 程渔亮     图片编辑 | 贾不了

微信编辑 | 郭兵兵    文献审核 | 云一灯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 浪潮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