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要点

 

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

我国马铃薯产区大部分分布于干旱贫困地区,水资源极为有限,而马铃薯又是一个需水量较大的作物之一,因此,高产高效生产与水肥的高效利用密切相关,面对水资源贫乏与水肥高效利用的挑战,目前马铃薯生产上水肥高效利用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乏力,不能根据马铃薯生长的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合理灌溉施肥,水肥无法真正结合,导致水肥利用效率低,产量和品质都上不来,而生产成本却不断攀升,成为马铃薯种薯生产面临的一个顽固之痛。今后新型农业组织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动态化趋势;基于中国小农户与大农场生产长期并存的国情,根据马铃薯生长的水肥需求规律以及不同栽培模式,研究推广施肥与灌溉真正结合的水肥一体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迫在眉睫!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通过进行集成抗旱品种、种薯处理技术、合理密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农机配套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经过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总结提出了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该项技术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有限灌溉条件下,通过膜下滴灌实施节水灌溉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水肥结合,采用水溶性肥通过水肥同步滴灌,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根据马铃薯水肥需求规律,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实现平衡配方施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已在内蒙古马铃薯产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结合,水肥结合、栽培与病害防控结合,集成技术成熟度较高,在生产上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增产幅度65.4-104.8%,亩增产330.0-620.0公斤,亩增加经济效益300-580元。正逐步成为农民工马铃薯生产的主推技术。
增产增效:

增产幅度65.4-104.8%,亩增产330.0-620.0公斤,亩增加经济效益300-580元。
技术要点

1、耕翻整地

1.1深耕土壤35~40cm,耕翻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拌入3%辛硫磷和3%毒死蜱各0.5公斤,耕后用旋耕机整地。达到地平土碎。

2、选用良种

2.1选用高产抗旱脱毒种薯,每亩3500~3800株,亩用种量140~150公斤。

3、种薯处理

3.1催芽:播种前10~15天,放在18-20℃的室内,3-5天翻动一次,10天左右长出12.5px-1cm左右粗状紫色芽后即可切块播种。

3.2切种:切块大小为35~40克,并要保证有1-2个以上健全的芽眼;切块时要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进行切刀消毒,两把刀交替使用,及时淘汰病烂薯。

3.3方法:51~100克种薯,纵向一切两瓣;100~150克种薯,纵斜切法一切三开;150克以上的种薯,从尾部依芽眼螺旋排列纵斜向顶斜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
3.4拌种方法

3.4.12.5公斤70%甲基托布津+2.5公斤科博均匀拌入100公斤滑石粉成为粉剂,拌10000公斤薯块;

3.4.24.0公斤70%甲基托布津+1.0公斤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100公斤滑石粉成为粉剂,拌10000公斤薯块;拌种后不积堆。
机械播种


4、播种

4.1种肥:每亩施马铃薯复合肥1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

4.2播种方式:地膜宽1.1米,机械覆膜点播,覆膜后起垄占地0.7米宽,播种深度一般沙壤土为200px,粘土为150px。

4.3种植密度:每亩3500-3800株,即大行距13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22-24厘米。

4.4播种时间:土壤250px处地温达到8℃-10℃时,阴山北麓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
5、田间管理

5.1出苗前:播后要防止牲畜践踏,大风破膜、揭膜,出苗前10天左右要用中耕机及时进行覆土,以防烧苗;出苗期要观察放苗。5.2浇水追肥

5.2.1第1次滴灌:播后根据土壤墒情,须滴灌补水,土壤湿润深度应控制在15㎝以内,避免浇水过多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造成种薯腐烂。第一次滴灌时,须严查各滴灌带连接是否可靠。

5.2.2第2次滴灌:出苗前,及时滴灌出苗水,使土壤湿润深度保持在375px左右,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

5.2.3第3次滴灌:出苗后15-20天,植株需水量开始增大,应进行第3次滴灌,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土壤湿润深度为750px,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亩追施尿素3公斤。每次施肥时,先浇1~2小时清水,然后开通施肥灌进行追肥,施完肥后再浇1~2小时清水。

5.2.4中期滴灌:在现蕾期、盛花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滴灌2-3次,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3公斤,硝酸钾3-5公斤。保持土壤湿润深度40~50㎝,每次施肥时,先浇1~2小时清水,然后开通施肥灌进行追肥,施完肥后再浇1~2小时清水。

5.2.5中后期滴灌:在块茎形成期至淀粉积累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进行灌溉。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深度40~50㎝,土壤水分状况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可采用短时且频繁的灌溉。

5.2.6后期滴灌:终花期后,滴灌间隔的时间拉长,保持土壤湿润深度达30㎝,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粘重的土壤收获前10~15天停水。沙性土收获前一周停水。以确保土壤松软,便于收获。

5.2.7叶面施肥:在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用磷钾动力各喷打一次,用量100g/亩;在现蕾期、开花期、末花期各喷施多元微肥1次,每次用量200g/亩。

6、病害防治

6.1早晚疫病防治:现蕾期开始持续到收获前期,在植株封垄之前一周左右或初花期喷第一次药。原则上间隔时间7~10天,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气温低于25℃、相对湿度高于90%,应及时缩短间隔至3~4天,防治保护性药剂有大生M-45、进富、安泰生、达科宁、阿米西达及瑞凡,内吸性药剂有金雷、克露、霜脲锰锌、抑快净、银法利等。几种药剂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6.2药剂用量:保护性杀菌剂安泰生100g/亩,预防和治疗性杀菌剂银法利100ml/亩,以及好力克40ml/亩,大生120g/亩。

7、杀秧、收获

7.1杀秧准备:杀秧前要及时拆除田间滴灌管和横向滴灌支管。

7.2杀秧方法:可用杀秧机机械杀秧。

7.3机械收获:机械杀秧或植株完全枯死一周后,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尽量减少破皮、受伤,保证薯块外观光滑,提高商品性。收获后薯块在黑暗下贮藏以免变绿,影响食用和商品性。
膜下滴灌原种生产示范田


8、贮藏

8.1分选包装:收获中尽量减少薯皮机械损伤,收获的薯块及时分选、包装、入库或销售。

8.2储藏:贮藏期间最适宜温度:为2~4℃,最高不得超过7℃。相对湿度以85%~95%

9、适宜区域

内蒙古及华北西北等省区。

10、注意事项

10.1苗期:确保全苗、壮苗。播种后要防止牲畜践踏,大风破膜、揭膜,出苗期要观察放苗,出苗孔用土压好膜,防止窜风。

10.2播种后如土壤异常干旱,须及时滴灌补水,土壤湿润深度应控制在15㎝以内,避免浇水过多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造成种薯腐烂。

10.3第一次滴灌时,须严查各滴灌带连接是否可靠、如有漏水部位须及时处理。

10.4出苗后20~25天,块茎开始形成,应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土壤湿润深度为500px。块茎形成期至淀粉积累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进行灌溉。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深度40~50㎝,土壤水分状况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可采用短时且频繁的灌溉。终花期后,滴灌间隔的时间拉长,保持土壤湿润深度达30㎝。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较为粘重的土壤收获前10~15天停水。沙性土收获前一周停水。以确保土壤松软,便于收获。

来源网络,滴灌技术交流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和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二维码 添加关注公众号


    关注 滴灌技术交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