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事先约定好了却没做到,对不守规则的娃是不是应该惩罚?

 

“规则”不是父母与孩子争输赢,的武器。...



这几天,微博上都在热议一位博主为了,惩罚没有按照约定完成作业的孩子,而把6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其它家庭成员外出旅行,这件事。

博主的做法欠妥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毕竟育儿最基本的,底线是保证孩子的安全,相信这一点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在这点上其实也不需要有,过多的讨论,今天暖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这件事的起因,也就是要怎么“给孩子立规矩”

就像在这件事中,有网友疑惑的那样,如果孩子就是没有,完成之前的约定,难道不应该接受必要的,惩罚吗?否则,还怎么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让孩子拥有规则意识,的确重要

但我们在立规矩之前,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求孩子要,守规矩?

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听话吗?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好管教吗?还是为了树立父母权威?
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以上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让孩子拥有规则意识,是希望他们:

·懂得行为的边界

我们尊重孩子的个性,也希望给孩子自由的环境,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自己的行为不会影响、伤害到他人的利益。这就是一个边界问题,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不论是帮助家里分担家务、每天坚持阅读,还是完成必要的作业,和练习、控制玩电子设备的时间,这些所有的规定,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拥有自律性,将规矩内化为自控力

·拥有同理心

合适的规则可以引导孩子去想象他人的感受,理解情绪背后的成因,在乎他人的感受,并且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最终发展出公平的观念和利他行为
所以,规则并不是为了,树立父母的权威,也不是父母与孩子争,输赢的武器。

它是为了让孩子有,能力去理解大环境的运转规律、他人的立场,能考虑到所有人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孩子内化出,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更有帮助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要去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也是为了让他们在没有他人目光的监督之下,也依然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如果从这点来看,“惩罚”并不能让孩子形成,真正的规则意识。

因为惩罚只会让孩子记住,受罚的滋味,却未必能让他们真正明白,规则的意义,以及该如何一点点的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进而形成自律。

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的,感受就知道了,当父母在惩罚你的时候,你记住的到底是那时候的,愤怒和恐惧,还是记住了那个所谓的不能,再犯的错?

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有许多家庭里的父母,都习惯以非常严厉的手段来,让孩子守规矩。可一旦孩子换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他马上会自我,催眠和自我妥协,不再理睬那些规矩。

因为在孩子的心里,只要我能不受罚就可以了。当初在父母面前守规矩,也是害怕挨罚,而现在没有了惩罚,那还有什么必要再,守规矩呢?

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时,要让孩子看到,规则本身的公平性,而非父母的权威。
凭什么让孩子去遵守“有问题”的规则?


可能看完前面那些内容,不少人会问: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如果不能惩罚,我们到底该如何,让孩遵守规矩呢?”

咱们先待会儿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先来想想看,我们给孩子制定的规则,到底是不是有效的?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所在的公司,规定员工必须无条件的,996,你肯定会觉得这个,规则是不合理的,先不说劳动法,就是身体上长期996,也吃不消。所以,这样的规则就属于“臣妾做不到”类型,而且只考虑了公司的利益,完全不顾及员工的利益,属于“霸王条款”、“不平等条约”。

这样的规则,只想让人逃得远远的,根本没有人想遵守。所以,我们和孩子制定,规则也一样,必须首先考虑以下几点:

·是不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

说白了,就是孩子当下是不是真的能做到。

比如,要求一个6岁孩子一直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本身就是个挺有难度,的事情。

6岁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都决定了他们不太可能,一直特别自觉地完成这项规定。这就需要父母在理解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去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地,督促和引导他们完成这项规定,慢慢再形成习惯。

再加之,我们也要考虑,给一个6岁孩子,布置的作业量是否合理,是半小时就能完成,还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如果作业又难又多,孩子当然会因为畏难,情绪而故意拖延,不想完成了。

其实,还是那句话,道理我都懂,但为啥一制定规则,就亲妈变虎妈了呢?说到底,还不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惹的祸。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每天,学半个小时英语、读四十分钟绘本、再做30分钟数学,而我家孩子怎么就那么,不让人省心?

只要一陷入比较陷阱,人就无法淡定冷静了。

所以,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和性格特点。

这里的“孩子”,指的一定仅仅是你家娃,真实的规律,而不是你想象中,娃应该有的样子。

·是否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

我们制定的规则,是否也同样考虑到了孩子,的利益?还是我们说了算的“一言堂”?

有人说,那好办,那我们定规则之前,就开个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但说句实在话,家庭会议很多时候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而已,如果孩子比较小,还无法参与到规则的,定制当中又该怎么办呢?

最根本的是必须要求家长首先,要具备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就拿开头孩子没,完成作业这件事来说。在制定“出去玩之前必须要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规则之前,我们首先要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明天就是假期了,是不是我们自己也会,因为内心的雀跃,兴奋地没法静下心来,好好工作,而提前进入休假状态?

既然成年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么要求一个6岁的孩子,克服马上要出去旅行玩耍,的兴奋感,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完成学习任务,是不是就显得稍微有点,缺乏同理心了呢?

那么,这样的规则,即便是在有孩子参与,的家庭会议上制定出来的,也不是平等和尊重的。
孩子如果没遵守规则该,怎么办?


要说起来,这是一个挺大的话题,肯定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讲,清楚的,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气质个性的孩子,方法可能会截然不同。

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打了人,和一个7、8岁的孩子打了人,我们的处理方法肯定不同。

你对着一个2岁的孩子,试图通过说理让他理解,别人的感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充当他们不当行为,的刹车装置,比起语言,眼对眼、手对手、肩对肩的管教,更起作用。

关于这一点,小暖之前曾经在《想跟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的,娃立规矩讲道理?光说没用,请用上毕生演技》和《打人、抢玩具、发脾气,一岁多的宝宝,怎么有效管教?》两篇文中详细写过。

那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没有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以下两点或许可以帮助,我们:
1
与其惩罚,不如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一提到孩子不守规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惩罚,但惩罚的侧重点在于“罚”,而非教育本身。

责骂、体罚或者简单粗暴地不允许孩子,做各种事情,会以牺牲孩子的自尊感和亲子关系为代价,来取得短期的效果,但从长期看来,并不是好选择。

而什么叫“自然后果”呢?

比如说,在旅行之前,孩子如果的确有学校安排的作业,必须要完成,那么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讲清楚,如果没有抓紧,时间提前写完,就只能把作业带在路上。

也许在旅行的途中,或是本来可以痛快玩和放松,的时间里,就需要分一部分出来,完成作业。一旦孩子没有按照规则,来完成,就要承担这个后果。

其实,这样的“后果”,也已经差不多了。
2
如果孩子没遵守规则,与孩子一起面对错误

父母要明白,自己并不仅仅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孩子遵守规则的共同“参与者”。

我们一定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规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耐心和重复。

孩子违反了约定,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而不只是把他们丢到惩罚,中就完事了。

比如孩子没按时完成作业,是作业太难了?孩子不感兴趣这个学科?孩子觉得这些题目,太简单了,没必要做?还是作业量太大了,完成有难度?亦或是孩子对时间,规划有问题,太拖拉造成的?还是有某件事情,干扰了孩子集中注意力?

针对不同的原因,去帮助孩子想解决的方法。

我们要始终明白,给孩子制定规则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他们明白不,守规矩的后果,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习怎么做才能遵守规则。
规则不是为了证明父母,自身的力量有多强大,而是为了最终帮助孩子形成,自律的人格。

想起《奇葩说》讨论“生二胎该不该,经过老大同意”那一期里,薛兆丰(薛兆丰)谈到他在,孩子幼儿园的发现。他说那里的孩子最先学会、说得最多的三个词是“more”、“mine”、“no”。

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词代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一旦将他们放在集体,的环境中,就一定能自己领悟到的。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都明白,依靠这三种本能,孩子是没法在,社会上立足的。

所以,幼儿园的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三个词语是“wait”、“take turn”、“share”
这三个词的背后,就是我们所讲的规则意识,却是孩子并不能,天然习得的。它需要父母与,老师不断地去引导、教育、培养,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帮助孩子形成。

而这种能力也是,一种更进阶的、更高级的,帮助孩子生存的智慧。这一点,也可以说从本质上道出了规则意识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当我们想清楚了这些问题,规则与爱便不再是矛盾的、对立的。它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的渡船,而非面目狰狞的,对峙与苦痛。

如果能记得这些,那下一次在我们要再跟孩子,一同制定规则时,一定会做得更好。
-END-
小暖说
其实对于开头说的那件事,我并不想多说。养育一个孩子就很累了,何况那位博主家,有三个孩子,想想都知道父母平时,的疲惫和辛苦。

只是,安全这事儿实在不能小看。许多风险发生都在一瞬间,鞭长莫及、后悔已晚。

但因为评论里不少网友,都在讨论“规则”这件事情,认为“既然之前约定了没,写完作业不能出去玩儿,那这时候就应该告诉孩子,遵守规则”,我才想着还是,要来说一说对“规则”的看法。

抛开孩子当时实际能力来,谈规则,或为了守规则而把,孩子置于不安全的境地,都不应该。

我们大可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只是这需要父母许多,的耐心和智慧,需要在发生问题的当下不被简单的,下意识反应带着走,而是可以缓一下想想,更合适的处理方法,这才是我们的成长。

育儿育己,我们做父母的,不也都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中更成熟和理智的么?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关注 林小暖bell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