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名医故事篇】丁氏家族之丁甘仁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基地专题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是清末民初上海妇孺皆知的名医,受到中医界推崇的理论家、临床家和教育家。...



新朋友点击上面的【岐黄养生堂】一键关注!

茯苓导读

上海名医众多,他们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不仅丰富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也展示了海派中医的精神风貌。百花齐放,摘选一二略领芳华。今天,就请跟随茯苓走进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丁氏家族之丁甘仁,共同来领略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故事。


  丁甘仁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是清末民初上海妇孺皆知的名医,受到中医界推崇的理论家、临床家和教育家。
氏幼慧,7岁即能为文章,不欲为科举学。清同治、光绪年间,其家乡武进县孟河镇有马培之、费伯雄、巢嵩山三医家,以内、外、咽喉科闻名于时,故民间有盂河出名医之说。丁氏先受教于兄松溪(费伯雄之徒),继受业于圩塘马仲清(马培之嫡裔),又从巢氏习外科。马培之、费伯雄均尝奉召晋京,为皇室治疾。丁氏既学有所成,乃至苏州行医,得以广交当地医友。当时他业务平平,且为县官之子治病,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县官将加究捕,得友报信,乃夤夜只身逃至沪上,住颜君之外祖家。此人系穷秀才,就馆于富绅家,极力为丁氏揄扬于所馆之富绅中,延之就诊。然丁氏仅有“竹布”长衣,恐受轻视,乃借衣于秀才而赴诊。这是丁氏所历坎坷之境,罕为人知,可见他成为一代名医并非一帆风顺。旋拜安徽名医汪莲石为师,学习《舒氏伤寒》,久之医道乃大行。

20世纪初,丁甘仁与夏应堂、谢观等创办了影响较大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于1915年向北洋政府备案。经过两年筹备,1917年正式开学。谢观首任校长,所聘教师如曹家达、丁福保、陆渊雷、祝味菊、黄体仁、余听鸿等,均有名望。越10年,丁氏逝世。1931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院,其次子丁仲英为董事长。

甘仁还创建了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既使在校学生有实习机会又嘉惠贫病。丁氏四处筹集资金,施诊给药,每诊仅收诊费小洋1角或15个铜元,即可免费得药一帖。受丁氏影响,慷慨解囊者甚多。又有仁济善堂、联义善会、位中堂、一善社、同仁辅元堂、至圣公会等施诊所,创设于上海各区,由丁氏与李平书、王一亭等分任董事或负责人,流泽无穷。

1921年,丁甘仁与夏应堂倡议,成立国医学会。前于此者有神州国医学会,后于此者有中华国医学会,形成上海三大中医学会。这些学会以促进中医学术为宗旨。在丁氏创办的学会中,凡有学术讨论,切磋医理,解决疑难病症,由丁甘仁、谢利恒、恽铁樵、丁仲英等主持;发行《中医杂志》,由王一仁、秦伯未等编辑,风行全国;会员多达1000余人,遍及各省。国医学会一直延续至上海解放,改组成全市中医学会,对中医事业的发展颇多贡献。
往期回顾

全新专题来袭!海派中医让您感受不一样的中医魅力!

【简介篇】走进海派中医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走近名老中医|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蒋维乔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郭柏良及其验案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顾渭川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向迪琮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馆员简介之殷震贤及其趣闻轶事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张慕岐及其腰痛验案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馆员篇】张赞臣及其与“三一七”国医节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中医名家诗歌赏析篇】《琥珀泛香浓》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中医名家诗歌赏析篇】裘沛然先生《论养生 诗五首》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海派中医名家诗歌赏析篇】《曹颖甫诗词五首》 | 海派中医文化科普专题

本文编辑:茯苓
文章内容来自:海派中医文化科普基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岐黄养生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