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算话,是成年人和自己的对抗

 

有时,人们需要一个机会回看自己,然后再坚定往前走。...



人们纠结、矛盾,在当下的克制和未来的乐活中挣扎。有时,人们很容易踏出第一步,又会轻易缩回;有时,人们需要一个机会回看自己,然后再坚定往前走。

如果把一项低碳行为坚持30天,结果会不会不同?

全文约5365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插画 | Nath

人们总觉得很难一脚踏进“低碳”的河流。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低碳行为,尝试一下似乎不难,但如果要坚持下去,大多数人败给了时间,又回到原有生活轨迹。

22%的公众担心低碳会影响生活质量。该数据出自2020年第一季度发布的《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上述报告表明,在不影响目前生活的前提下,公众乐意接受“低碳生活”的概念。有43%的公众认为低碳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具高品质;37%的公众认为低碳生活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很明显,人们纠结、矛盾,在当下的克制和未来的乐活中挣扎。有时,人们很容易踏出第一步,又会轻易缩回;有时,人们需要一个机会回看自己,然后再坚定往前走。

如果把一项低碳行为坚持30天,结果会不会不同?

上述研究报告的项目组成员(西替和羿南)与几个普通人聊了聊,试图完成这道证明题。他们有的是做公益广告但又没有太高期待的广告人;有的是从买买买买买买到只能买买买的生活家;有的是喜欢饮料配纸吸管的知名公号小编;有的是生活垃圾比厨余垃圾还多的餐厅老板。

最后,他们都留下了一个承诺。更难的事都做过,何况这件小事呢?

阿豪Hoe
北京奥美创意总监


西替:你对我们聊这个话题意外吗?

Hoe:不意外。但这个话题让我发现自己挺矛盾的。

西替:矛盾?

Hoe:2006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开始主动了解“碳排放”议题,看了阿尔·戈尔(美国前副总统)的那部《难以忽视的真相》。片子给我的触动很大——其实你只要做出一些很小的举动,都会对这个事情有帮助;也会发现生活中一些没必要的消耗。之后,我就会有意识地做一些小事,比如关掉无人会议室的灯。但我矛盾的是,回到家以后,这个动作就又不见了。

西替:在家做不到随手关灯吗?

Hoe:因为家里有些地方采光不好,所以白天会开灯,比如阅读区或是洗手间。但走开时,我和孩子都会忘记关灯——如果是白天,我们就很难察觉到“无人灯”。直到你跟我聊这个话题时,我才意识到。

(随后,在40分钟的谈话过程中,阿豪去厕所关灯三次。)

西替:那是什么阻止了我们过上“低碳生活”?

Hoe:长时间沉浸在“现代生活 Modern life”的状态中,就是很大的阻力。我做传播,常常去挖掘消费者洞察,看怎么才能触动他们。但其实,我觉得他们很难改变。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被便捷、方便、舒适的物质享受推到一个主观意识很强的生活形态。

西替:你策划公益广告,但又觉得它很难产生真正的、深刻的改变,这会让你很难过吗?

Hoe:我不会有太高的期待,但依然会认真去做。我看过很多很好的公益传播campaign,有些idea很好,有些message很好;表现得很生动,或者内容很深刻,但都没有起到持续性的深刻效果。哪怕它起的影响力很小,也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做。因为它们能让公众、个人、政府、企业都去思考这些公益问题。

西替:你自己呢?被改变了吗?

Hoe:我在公司基本不打印了,上一次打印应该在8、9个月之前。现在用电子版方案向客户展示就够了。在戒掉打印的习惯之前,我一般选择手动双面打印,常常在打印机面前琢磨半天。一旦打错了,就会觉得很罪恶——不但浪费纸张,还浪费了油墨。

西替:“罪恶感”有时候是好事,它意味着改变不远了。

Hoe:前几天看到有人摘下了口罩朝地面吐了口痰,我当时叹了口气,摇摇头就走了,现在很后悔,我应该回头叫住这个阿姨,告诉她不可以这样做。

聊天结束后,Hoe决定要做的一件小事:在2020年减少商务飞行。

“我们还需要飞吗?在过去的2个月里,我们不飞,不也做得挺好的吗?”那个在2019年平均每十天就飞一次的Hoe说道。
冯驌
好好住指南创始人、CEO


西替:你对我们聊这个话题意外吗?

冯驌: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我最近正在想这个事情。前段时间特别热(4月底5月初,北京高温突破历史极值),2019年的冬天又很暖和,我觉得气候越来越不正常了。

西替:其实,气候变暖并不是个新鲜话题了。

冯驌:我觉得人都是这样的,一次被提醒、两次被提醒、每年都被提醒,然后可能积累到一个时候,就会认真地思考。我今年第一次在家开空调的时候,就特别有负罪感。

西替:是特别热那几天?

冯驌:是4月底的一天,我开了2个小时的空调,这么早就开空调太让人有负罪感了。你不开吧,真是挺难受的;如果开吧,又是给环境增加负担,这是个恶性循环。后来我发现有一种水冷的加湿器很好用,出来的风是凉的,能降温。

西替:你想过理想的绿色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冯驌:因为我做家居的,所以知道通透的房子特别好,南北通透或者东西通透都行,夏天的时候会特别舒服。所以最理想的是,住一个通透的房子,夏天尽可能开电扇,平时少开车。我有一阵子去上海出差,每天从酒店步行10多分钟去工作现场,我就觉得人生特别好!

西替:你现在住的房子是通透型的吗?

冯驌:不是。北京通透的房子太贵了!如果我有一天离开北京,去小城市生活,一定要住南北通透的房子。一定会有这一天,也许是60岁以后。

西替:理想的生活这么远吗?

冯驌:也不是。去年夏天,我开空调比往年要少一些。因为我把电扇用得很好。其实,北京最冷和最热的时间并不长,多数时候,克制一下就可以过去。我家是壁挂炉取暖(自采暖),已经连续三年冬天开暖气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

西替:冷吗?坚持得辛苦吗?

冯驌:其实还行,没有那么难。因为邻居家还是开了暖气的,我家虽然冷,但也不会温度太低。去年冬天,我有史以来第一次买了长袖睡衣睡裤。这是我以前不能想象的生活,冬天在家都是短袖、短裤、背心。

西替:所以穿上长袖睡衣睡裤是什么感受?

冯驌:挺有安全感的,我真的觉得挺好的。我现在很热烈地期待着北京做垃圾分类,我觉得这件事没办法靠自觉。我家小区有个横幅写“用心垃圾分类”,我不赞同,这就是为什么垃圾分类这么难,因为光用“心”了,没用手。

西替:你会分类了吗?

冯驌:我自己上网找视频学了,还发给我妈看,她现在分得比我好。我买了双层分类垃圾桶在家,这个桶有三个分隔空间,还带滚轮,像个行李箱一样。

西替:在“好好住”平台上,这种环保物件、绿色家居受欢迎吗?

冯驌:越来越受欢迎。但我这两年有个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大家买的东西太多了!以我自己为例,我2017年买房,然后就进入了一种疯狂买东西的状态,因为觉得不用搬家了嘛,就通过买买买把家填满。去年,我开始在家溜达,去看哪些东西是我不经常用的,试图总结经验。结果发现真正用的东西,其实很少;大部分是不需要的。

西替:无用的东西能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举个例子?

冯驌:因为家里东西多,我以前很爱买收纳用品。结果多到“收纳用品都需要被收纳”的地步——我把收纳用品变成了收纳问题。

西替:然后呢?你能控制自己不乱买了吗?

冯驌:这个事挺有意思的,当我发现自己需要节制的时候,我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用长辈的语气跟自己说:跟你说,这些东西你可以买;但是其他东西你都不可以乱买,听见没有?

西替:哪些东西可以放开买?

冯驌:我给自己保留了4样特权:第一个是水杯,我喜欢收藏水杯;第二个是烛台,也是收藏;第三个是杯垫;第四个是花盆,因为我养绿植。

西替:所以消费的欲望是可以被控制的。

冯驌:在你20多岁的时候,也许见什么都想买,所以会买一些便宜但质量不好的小破烂;当你有一点小积蓄了,很多看上的东西都能买了,就会进入月光的状态。再往后,见识的多了,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你也买不动了,就会知道:东西还是少买点,买好一点的东西才能留下来。

西替:你现在怎么处理那些闲置的东西呢?

冯驌:挂闲鱼。这两年大概卖出了小1万块钱。有些东西我也想送朋友,但身边朋友跟我的状态差不多,也不缺东西,谁会要你的东西呢?所以偶尔有朋友到我家里来,如果他说“这个东西挺不错的”,只要不是珍藏品,我就特别愿意送给他。

西替:你自己介意二手物品吗?

冯驌:我现在的家具就是二手的,vintage家具。我以前租房的时候,就跟同事去破烂市场买家具,一个沙发只要40、50块钱,我同事花20块买到一个大衣柜,现在还在用。我家经常用的几个盘子和碗都是从二手市场淘回来的,是饭馆用剩的餐具,我买回来咕噜咕噜煮了好久去消毒。现在用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如果我没买它的话,说不定当年就被当破烂扔掉了。这种有故事的感觉,我觉得还挺好的。

西替:在公司里,你会关注低碳、节能吗?比如会议室不开无人灯等细节。

冯驌:这个真的太痛点了,我多希望大家能够人走灯关啊,但太难了。我最近正在跟行政的同事讨论这个事,要大家养成关灯的习惯,它应该是一种企业文化,就像饭前洗手一样自然。我去宜家开会发现,他们就能做到不让任何一个会议室亮无人灯。

西替:你那么喜欢玻璃杯,在公司会用玻璃杯招待来客吗?

冯驌:公司行政曾问过我,如果来访客怎么办?我最终决定用一次性纸杯。如果提供矿泉水会产生塑料垃圾,玻璃杯也有弊端。刚创业的时候,我在公司里准备了好多好看的玻璃杯,后来发现在公司里洗玻璃杯是洗不干净的,总有水渍,很恶心,所以试了一段时间也放弃了。

西替:其实一次性纸杯也不环保。那你在宜家开会时,宜家提供了什么杯子给你?

冯驌:我没留意,实在没有印象。但有件事记忆很深,一次去宜家开会,临走的时候他们给了我一包棉花糖,说是快过期了。我当时心里竟然有一股暖流。宜家办公区有个大筐,里面都是各种临期食品,员工下班的时候可以随便拿,免得扔掉。我之前在腾讯工作,公司也有个特别棒的福利——每天晚上8点半都会在公司发面包,都是从附近面包房收回来的没卖完的面包,发给加班的同事吃。

西替:这其实就是很基础的低碳动作:不浪费食物。

冯驌:所以你看,低碳的事情首先不是一个人努力就够的,是大家要一起努力,环环相扣的;其次,它是要让我们跟自己的习惯做对抗。

聊天结束后,冯驌决定要做的一件小事:在接下来30天里,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口罩除外。
Nic
GQ小编


羿南:你怎么看“低碳生活”?

Nic:我觉得低碳是一种挺好的生活方式。最近订外卖不配送一次性筷子,也算是低碳环保的一种改变,但大家可能不太会坚持做这件事情。之前每次外卖我都会备注“不需要一次性筷子”,但有些商家还是会给我发。

羿南:所以外界因素会对你的低碳选择造成干扰?

Nic:对,会有干扰。我支持低碳,但实际效果没有达到。如果像现在统一规定就是不配送一次性餐具,酒店也不提供一次性用品,那大家就会有意识自备——因为他们这儿有规定:不提供一次性用品。北京最近开始垃圾分类了,我还蛮想好好体验一下的。

羿南:你能在哪些地方坚持这种“挺好的生活方式”?

Nic:我平时会有意识地把瓶子、纸箱做一些处理再丢掉。在外面点饮料的时候,我会问“有没有纸质吸管”。一般只要有,店家都会提供,不会拒绝。有些店只有纸吸管,没有塑料的,店员还会特意提示你说,“会有点影响使用感,但是抱歉,我们只有纸吸管。”我觉得挺好的。

羿南:你理想中的低碳生活是什么样的?

Nic:理想的是路上全是电动汽车。但顾虑的是电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有个朋友得意地告诉我他买了新能源汽车,只花了很少的钱,还特别强调不需要油钱、有免费的充电桩。但就目前的生活来讲,还是先做好垃圾分类吧。

羿南:如果你有朋友想尝试低碳生活,你会鼓励他吗?

Nic:当然。我有个朋友会随身带手帕,他不用卫生纸,湿纸巾。我觉得挺环保的。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还会检查卫生,其中一项就是检查带手帕,现在想想只是形式,应付检查的,很少会用上。再大一点,我们就没有这种意识了。现在大家都习惯用纸巾了。

羿南:如果有人说“你一个人这么做又能改变什么”……

Nic:那我就很想翻个白眼了。说出这种话的人,我也不会当他是我朋友吧。

聊天结束后,Nic决定要做的一件小事:在接下来的30天里,冰箱里没有塑料袋、保鲜袋、保鲜膜。

“我其实蛮喜欢用保鲜袋的,因为很方便。”Nic说,“不过,得控制一下了。”
范笛墨
北京网红连锁餐厅主理人


西替:你理解的“低碳生活”是什么样子?

范笛墨:我觉得应当是更高阶的生活方式。必须经历过欲望的膨胀、生活的优渥、有足够多的经历、见过足够多的世界,当有一天你觉得这些成为你的负担时,自然而然就会从生活里剔除掉。

西替:你到这个阶段了吗?

范笛墨:我做不到,所以不强求,但我会努力。这是一个过程,首先是有意识,其次是经历,最后形成一个闭环。

西替:你现在的生活离你刚刚描述的样子,还有多远?

范笛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很久才下楼扔一次垃圾,结果发现:我怎么会制造这么多垃圾?!我算了算:一顿外卖会有三四个外卖盒和一个外卖袋,每天喝两三杯咖啡又要产生2、3个废弃瓶子,每天差不多喝三四瓶水。用三包纸巾……我觉得挺可怕的。

西替:产生这么多垃圾跟居家隔离有关系吗?

范笛墨:我觉得并不是疫情让你的垃圾变多了。之前产生的垃圾就蛮多的,但因为每天都会扔,所以你不觉得。

西替:疫情期间,你的餐厅业务怎么样?还撑得住吗?

范笛墨:我觉得还可以。这是个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机会,比如我们能否发现一些原来没想到的产品品类和增长点来克服困难。最终当所有生活秩序都恢复,你研发出的新品类就是增长点。

西替:新品类找到了吗?

范笛墨:嗯,我们的卤味、火锅产品卖得都不错。

西替:外卖订单会产生更多包装垃圾,你有没有尝试去改善它?

范笛墨:我没有刻意想过。但我会越来越注意。

聊天结束后,范笛墨决定要做的一件小事:每天回家都走楼梯。有效期30天。

“我家在9楼!”范笛墨平时都是坐电梯,“要不然我觉得我是疯子。”现在,他打算“疯”一下。
30天里会发生什么呢?
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30天会形成一个习惯吗?也未必。
但如果连这30天的尝试都没有,
那更不用提以后了。
 
#没那么南#
 
『互动』
关于低碳,
你有没有决定要做的小事?
我们帮你上留言墙。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专题)


    关注 南方周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