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岂是富贵病?

 

脱贫、新知任重道远...





一位糖尿病患者正在注射胰岛素。 (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1586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 大型超市里标注“不含糖”却含大量淀粉的“无糖食品”充斥糖尿病食品专柜——很难说这是厂家单方,利用知识不对称制造虚假营销,更像是买卖双方同时身处知识壁垒,之后错卖错买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胡成

责任编辑 | 陈斌

甘肃临洮,出城,沿着洮河东岸向北,直到康家崖,是临洮城北的交通要道。

战国秦长城在府城北三十五里,的山上,其遗址所在,今名南坪村,当地人也称望儿咀、望儿台。后来在山中遇到清早为,羊群割草的陈正老汉,他说望儿台,就是秦始皇的母亲总站,在那里盼望着儿子归来。在迢远乡野的村民眼里,皇帝什么的也不过,就像村里富贵的人家,生活不过家长里短,生活不过亲情天伦。——可能只是吃得好、穿得好,不用清早起来给羊割草吧?

陈正老汉的口齿不太利索,右半边身体也,有些行动迟钝,六十五岁,却已经因为脑梗而,有轻微的半身不遂。可是生活却不能停顿,该喂的羊还是要喂,该割的草还是要割,草上满是露水,老汉走在前面,吃力地向后仰身,顶住装草的板车,身后的衣裳满是露水。

后来下到村里,一片空场,聚着几个村民闲聊。其中年长些的女人,腿脚不便,显然也是中风的后遗症。正是午后,她的手里拿着一个煮熟的“洋芋”——西北地区对于马铃薯的,称呼——空口吃着,就是她午饭的主食。

问起来,她像陈正老汉一样,有着长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现在很多人将“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称为“富贵病”,仿佛与出力劳作的人无干,事实绝非如此。在艰苦的甘肃高土塬上,劳作一生的农民很多,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原因在于匮乏医学常识,导致的不健康饮食——高盐、高淀粉。

许多地区劳作的人有,一个误会:“盐吃少了没有力气”。最早听闻此说,是在距离北京,不远的张家口。鸡鸣驿开民宿的老马,午饭请我吃他自家,包的饺子。韭菜鸡蛋馅儿,咸到发苦,甚至破了皮儿灌了,汤水的馅儿,依然咸到不能下咽,可知当地每日食盐量超出健康推荐,的6克有几多。

后来在河北、山西交界的阳原县揣骨,疃村,清冷的早晨,镇中的早餐是推车出售,的水煮豆腐。油炸后的豆腐水煮开,加调料汤汤水水一大碗,管饱且能御寒。眼见着一名穿着电信,工作制服的村民,在他的碗里加了,整整两勺精盐,直看到我舌苦。

至于高淀粉饮食,更多则是我们长期的,匮乏历史给予我们的印记。匮乏时代淀粉是最廉价也最易,取得的热量来源,迅速升糖,迅速有饱腹感,让我们得以幸存。

这样的饮食习惯改变,了我的饮食,淀粉食物构成了我们太多,地区的“特色风味”。不论是南方花样繁多的粉,还是北方繁多花样的面,无不以“美食”的面貌坚持着我们的高淀“粉饮食”传统。

然而当食物不再匮乏,过度的淀粉令我们,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国,不仅在偏远的山村,甚至在近旁的城市。

2019年在医院陪护,家人,同屋转进一位老太太,下脚动脉栓塞伴随坏疽,生成。医生束手无措,难以及时进行取栓,手术的原因在于,老太太还有严重的糖尿病,晨起空腹血糖25+。

第二天她的外孙女来探病,带着一保温桶米粥,说外祖母平日无粥不欢,可以一天三顿以粥为食。我忍不住劝阻,粥是升糖指数最高的,食物之一,是糖尿病人主要的,禁忌食物。医生佐证,这一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控制血糖最重要的是,控制淀粉摄入,而非仅是“不吃糖”那么简单。

可惜沉疴太久,老太太始终没能等到将血糖,降至可控范围,没能等到手术,两天后猝然而逝。

一则传统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二则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仍然落后于时代,大型超市里标注“不含糖”却含大量淀粉的“无糖食品”充斥糖尿病食品专柜——很难说这是厂家单方,利用知识不对称制造虚假营销,更像是买卖双方同时身处知识壁垒,之后错卖错买。

然而遥远的临洮望儿咀,他们的洋芋则又是,一种情形。临洮迤东的渭源县是中国最为主要,的马铃薯产地,渭源与临洮同属定西市,市境多山地丘陵,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依然是许多地区,难以摘除的帽子,马铃薯依然是许多地区,难以改变的主食。

在望儿咀,水果蔬菜要下山,去三十里墩购买,往来十里山路,无法成为日常,于是餐桌上是永恒,的各种淀粉食物,即便了解医学知识,也难于改变现实。

脱贫、新知,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作家、摄影家)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关注 南方周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