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老师: 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一)

 

点击图片上方蓝字国学与健康聆听圣贤教诲,开启生命智慧,践行传统文化,圆满幸福人生感恩提示:如果您有幸看到国...



点击图片上方蓝字国学与健康聆听圣贤教诲,开启生命智慧,践行传统文化,圆满幸福人生

 

《思考中医》里面也强调了阳气的主导作用,很高兴这样一个思考有了不少共鸣,很多人认同这种观点,甚至很多人在运用这样一个思想。当然也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比如今天早上查房以后,有人就提出来,说我们中医强调平衡,那么你又总是强调阳,显然就有悖于阴阳平衡,是吗?乍听起来确确实实是这样,那么应该又强调阴又强调阳?这个说明了我们对阴阳的认识有层次的差别。

1阴阳的关系——中道与平衡



我在凤凰卫视演讲的时候就曾经谈到了中国人的思想是一个“中道”的思想,从几千年文化来看,他的核心、精髓是中道,那么实际上中医正是禀承着这样一种中道的精神而产生的,所以中医不仅仅是指中国的医学,更重要的是阐述这样一种中道的精神。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既然你强调的是中道,中医的核心是中道,那么强调阳是不是就偏离中道了呢?实际上这个跟刚刚那位同仁提的问题是一样的,这个中道我们要怎么去理解,这个平衡我们要怎么去理解?过去理解可能就是半斤八两叫平衡,阴一半阳一半叫平衡,实际上这个未必叫平衡,如果这个叫平衡,那么我们在《内经》里面,在《素问》里面应该看到这个线索,但是《内经》里面并不是这样说的。

那么怎么理解这个平衡呢?实际上我们应该有一个大平衡的思想,在平衡之中有不平衡。上一次我们广西中医学院举办50周年校庆及泛中医论坛。当时请到了朱清时院士,他的专业是现代科学,但是他对中医有关注。那么他谈什么问题呢,他是谈复杂性,这复杂性是什么?就是远离平衡,就是生命的本质是远离平衡的,是个非平衡态。我们讲平衡,他讲非平衡,所以有人就提出问题来了,最后他的解释就是不能够这样去看平衡,也不能这样去看非平衡。

大家知道,自然是平衡的,平衡是处中道的,为什么中国人总结了这样一个中道的思想呢?尧帝嘱舜帝是“允执厥中”,舜帝嘱禹帝也是“允执厥中”,就是一定要禀持这个中道,天下就没有问题。这个中道的思想实际上是从自然界来的,自然就充分体现了中道的思想,所以自然之道长久,人道不长久。那么我们来看自然,如果是这样去理解平衡,可能只有昆明那个地方是平衡的,四季如春,不冷不热,对不对啊?显然不是,大部分地区不是这样,有很寒冷的冬天,又有很炎热的夏天,显然这个天道就不平衡。所以这个平衡不是这样讲,我们要有一个大平衡的观点,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升有降,这才叫平衡,但是在某一个阶段是升占主导,某一个阶段是降占主导,某一个是生发占主导,某一个是收藏占主导,整个是有升有降,有收有藏,这个是平衡的,我们要有这样一种理念,这个平衡就好谈,而有这样一个理念以后,我们也才能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阳气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要重阳。

大家看《扶阳讲记》,我给我的师父做了一个序,实际上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这个序的思想,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很长,不可能展开。那么我谈到了扶阳的思想,并不是说谁爱好扶阳,而是整个天地自然,整个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我们看中国人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重阳的文化,一个阳为主导的文化。我们看天地也是这样,大家知道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系叫什么?叫太阳系,它不叫月亮系,也不叫地球系,而叫太阳系,所以这个天文的大背景已经决定了太阳的作用是主导的,太阳的作用对于我们这个星系来讲,是起决定作用的,是起主导作用的,不仅仅是我们唱红歌的时候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而确确实实是有科学根据的。

2《易》系统的阳主阴从思想



我们的历史到了周末,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大格局已经定下来了,但是由于周的末落,诸侯烽起。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圣人——孔子,大成至圣、集大成者,他对整个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大的疏理,删诗书,定礼乐,删定六经,尤其对群经之首《易》做了删定。大家知道,《易》在历史上曾经有三部,《连山》、《归藏》、《周易》,据说《连山》是大禹时期的,那么这三部《易》到了孔子那个时代,为什么只留下了《周易》?这也是有原因的,《周易》有什么特色呢?大家知道《连山》以艮为纲,以艮为首,《归藏》是以坤为首,那么《周易》是以谁为首呢?《周易》是以乾为纲,以乾为首。这就奠定了从孔子的时代开始,中国人的文化是强调乾,强调乾纲,强调天,强调阳,所以皇帝叫天子,跟这个不无关系,我们可以看《周易》里面怎么论述乾跟坤。

为什么说学中医的同仁要稍微了解一下《周易》?研究不敢说,我本人也只是懂一点皮毛,但是这个皮毛都很要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医理论的核心就在阴阳,显然《易》是专门讲阴阳的,而且它很直观,就两个符号,所以我们要稍微了解一下,不一定深究。孔子都是五十而知《易》,真是不容易,所以我不敢有这个奢望,但是了解一些对于我们学习很有帮助,对于我们理解阴阳很有帮助。那么在讲《易》的时候,乾是阳的代表,六爻皆阳,坤是阴的代表,六爻皆阴。在讲乾的时候,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在讲坤的时候,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个是统天,一个是顺承天,这就非常清楚了,一个是统帅、是主导,一个是顺承,那么主导也就是指在变化的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为什么《素问》是强调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而不是阴生阳长,这就体现了阳的主导作用,是阳的生带动阴的长,是阳的杀带动阴的藏,这个跟《易》确确实实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乾坤,在这里就是这样一个主从的关系,是统领和随从的关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么强调乾呢?因为乾是以天为体,乾天坤地,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大家都知道“天行健”,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从哪里来的?从乾来,从阳来,阳的特征就是自强不息,“君子以自强不息”,天是“行”的,天行乃健。还有一个什么东西也是这样,大家可以回答吗?生命,生命也是以“行”为健,西方讲生命在于运动,不错,不过我们不讲运动,我们讲“行”,生命也是以“行”为健的,大家想想,生命有哪一天不“行”了会怎么样?当然就完成历史使命,生命也就停止了。

所以生命的特征也是以“行”为健,“行”是属于什么?是属于“乾”的特征,那也就意味着属于“阳”的特征,这就是《素问》讲的是“阴静阳燥”,燥者行也,动也。所以人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可以思考,经典中有名言“五脏元真通畅,百病不生”,五脏的元真通畅,一个“通”,一个“畅”,通畅就是什么?就是“行”。那反过来,五脏的元真不通畅了会怎么样?那就会产生疾病,所以“行”是生命的一个特征。我们再从很通俗的角度讲,气血要流行,要循环得好,不能有瘀滞,否则就会百病皆生于瘀,百病皆生于郁,郁也好,瘀也好,就是留滞了,就是不行了。行是阳的特征,就算在我们晚上睡觉了以后还行不行呢?也在行啊,行到阴分而已,现在是行在阳分,都在行,所以天是以“行”为健,人也是以“行”为健。

为什么叫五行[xíng]而不叫五行[háng]呢?五行为什么会在陕甘一带,在中原一带产生呢?大家都知道陕甘一带或者中原一带的特征跟我们两广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到陕甘,到中原,已经是大雪纷飞,已经进入到“藏”了。这里现在也是冬,但还是风和日丽的,还挺舒服的。那里的天地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给我们一个“行”的感觉,所以五行的思想在那里产生,而两广看来,一年四季都差不多热,就好像夏天老停在这里,不流行,所以这个文化没有办法在这里产生,只是产生了以后,影响到我们这里,所以过去我们是蛮,北方是夷,蛮夷之地。

所以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因为“行”才有“中道”,没有“行”不可能有“中”、“中道”。《内经》里面界定了什么是“中”,当然它没有直接讲,后人给它进行了补充,但《内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太过”和“不及”,不少的篇章都谈到“太过”和“不及”的概念,也谈到“损益”的概念,《上古天真论》就讲了七损八益,为什么有“损益”的概念呢?为什么有“太过”、“不及”的概念呢?这就是为了“中”,什么叫做“太过”,什么叫做“不及”?“至而未至”叫不及,“至而不去”叫太过。该来的没有来,该去的没有去,这说明它在“行”吗?当然不“行”,它有留滞,有留滞就必然有太过、有不及。这个不去,对它来讲就是太过,那么后来的就来不了,就占据不了这个地方,不及就会产生,所以一旦不行,一旦有留滞,太过不及就产生了,太过不及产生,中道就不平,平衡也就无处可言。

所以“行”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们强调气血的流畅要环周不休、如环无端?要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已必须要降,降已必须要升,老是降,太过不及就产生了,就偏离中道,所以这个“行”非常重要,唯有“行”,才有春夏秋冬,才产生变化,才产生平衡。平衡不意味着静止,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清楚的。在乾这一卦的卦辞,开首就讲乾是“元亨利贞”,这个卦辞非常之妙,这就把乾,把阳,把一切告诉大家了,乾“元亨利贞”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讲的乾天的体用,以天为体,这个体又是以行为健的,那么这一行,就行出了元亨利贞。

这个“元亨利贞”实际上就是春夏秋冬,古人也有很多校正,元为春,亨为夏,利为秋,贞为冬,这就意味着由于“行”的结果,就产生了四时,产生了春夏秋冬。乾天,行到“元”这个地方就产生春,那么这个地方,“元”的特征是什么?阳是处在什么状态?《内经》里面讲,它处在生的状态。继续运行,行到“亨”这个地方,产生了夏,夏的特征是什么?盛大,长,我们看《四气调神大论》就很清楚。继续再运转,起变化,到“利”就产生秋,秋这个时候已经意味着什么?阳气要收了,这就叫盛极而衰,阳气不能老是生发,它要往回收。那么继续运行到“贞”这个地方,就是冬了,冬的特征是什么呢?阳气在藏。所以这样就运行出春夏秋冬,生长收藏,实际上在《内经》里面又把春称为阳中之阴,夏为阳中之阳,秋为阴中之阳,冬为阴中之阴,这里面又分阴阳,实际上春夏阳阴都有。所以我们就应该知道阴阳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讲的生长收藏,一切的变化就由这个生起来,所以我们谈阴阳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去认识。

感恩提示:如果您有幸看到国学与健康为您编发的优秀视频或文字并从中受益,那么恳请您务必进行爱心转发,因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已断层百年,我们的生活中无比需要古圣先贤的教导!让我们一道为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努力吧!



    关注 国学与健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