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七年制,何时说再见?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公布了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新增审批本科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以及撤销本科专业名单。其中,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七年制、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七年制和口腔七年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七年制、广西医科大学临床七年制专业在撤销名单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临床七年制曾广受追捧
“与其说是撤销,不如说是转型。”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学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文历阳表示,自2015年起,教育部就要求不再招收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将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这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调整,能更好地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通知发布后,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高校做出回应,临床医学专业并非停办,而是根据要求,调整培养模式。

那么,为什么要做出这种调整?这要追溯起临床医学七年制的发展历史。

文历阳介绍,早在1985年,专家对临床医学七年制的设立开始了论证,主要的目的是办医学的长学制。当时,专家对世界上的医学教育模式做了调研,约有70%的国家办的是七年、八年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目的是培养拔尖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也决定开始设立长学制。

1988年,15所医学院校在国家教委的批准下开始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随后增加至50余家。2001年,部分高校又增加了八年制,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不需要考研即可直接升硕,硕士培养时间缩短一年,本科期间就有对应导师带教、能够接触临床与科研,择业被优先录用等,这些优势让临床医学七年制一度成为想进医学院的学子报考的热门专业。
现今的尴尬从何而来?
临床七年制这个“香饽饽”,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落地,失去了吸引力。

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也就是说,七年制毕业生还需要经过3年规范化培训才能就业。培养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反而延长了;如果不经过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不足;做科研,没有八年制有优势……

七年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七年制是一定时期的医学教育模式探索。”


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5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

早在2005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就停止了七年制的招生,目前只有临床医学五年制与八年制。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毕业后培训部部长程春燕介绍,七年制属于长学制的本科教育,是一定时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合格者授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证书。

但与同时期传统型研究生相比,在临床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目前的“5﹢3”一体化人才培养以高级应用型临床人才培养为主,其核心内容是经过规范化培训达到临床能力的提升,同时能授予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兼顾了临床能力与社会通行的学位人才评价体系。

文历阳说,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停办七年制,不再招生。将存量转型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能满足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要求,同时也保留了七年制的硕士学位。2015年教育部发布上述文件后,并不是硬性要求,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大部分高校已经转型,小部分高校没有转型,原因是高校附属医院的规培基地数量不够。

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也是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培养模式来看,一体化教育使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有机地衔接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分段式的培养模式,更加凸显出规范化培训的作用。从学生入校后,在课程规划、设计及临床技能培训上有一个整体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制分为三年制、五年制以及八年制,不同学制对应不同的需求。

  • “5﹢3”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流培养模式。
  • 三年制是补充。
  • 八年制则是培养更高层次的临床医学人才。


文历阳表示,目前,长学制的医学毕业生下基层,从待遇和政策的角度来看,吸引力不足。所以,目前要以三年制作为有力补充,满足基层的医疗需求。随着我国整体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要提高,届时将慢慢减少三年制的招生。但不管学制如何,要想成为临床医生,规范化培训都是必经之路。
设医学专业要综合考虑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新增备案和审批的专业中,医学相关专业约占总量的7%。在专业上,既有护理学、医学影像等,也有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医疗保险等新兴专业。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到,要统筹卫生与健康事业各类医学人才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文历阳介绍,从此次调整来看,新增了精神卫生、心理、助产、康复等短缺专业,同时还增加了医疗保险、制药等健康产业相关的专业,这正是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疾控体系的重要性,也暴露出公卫和预防医学领域专业人才欠缺的问题。基于此,部分高校增设了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以补齐人才不足的短板。

记者发现,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也新增了临床医学专业。有医学教育专家表示,医学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对于医学教育要有清醒的认识,开设临床医学专业要考虑学校是否有足够的硬件基础和教学条件。此外,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将成为医生,在实习和临床技能操作方面,高校也应当考虑是否有附属医院和教学基地来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落实。
正在就读/已经毕业的
临床七年制朋友们,
期待您的留言!


文:健康报记者  杨金伟

编辑制作:夏海波

审核:方彤
近期好文
关注


8年辛苦积攒的“秘密武器”,竟从没用到过,临近退休我才想明白原因
研究
经想更好控制血糖?吃什么重要,怎么吃更重要?
经验
治过敏性鼻炎,国医大师王琦的“独门秘籍”
热点
执业医师法将迎来大修!到底改了些啥?医务人员都该了解
热点
前沿减重手术越来越火,你真的了解它吗?
行业
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10项)公布,静脉血栓栓塞问题如何解?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