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继苏轼之后的文学全才,一生所遇贵人无数,却依然贫困潦倒,布衣终老

 

来源:叶楚桥(ID:yechuqiao2017)


范成大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戏言,竟引出三首诗词经典

那是南宋绍熙二年

焕章阁学士杨万里,因为触怒孝宗,被降职远调刚到福州的辛弃疾,面对盗贼作乱府库空虚,正满脸愁苦

而参知政事范成大,则已退休多年,在苏州石湖,享起了清福

冬日,天降大雪,万籁俱寂

范成大又在家中对酒当歌,宴饮作乐

同坐席间的,正是他和杨万里辛弃疾的共同好友,自号白石道人的姜夔[kuí]

酒过三巡,范成大意犹未尽,举起酒杯,喊话姜夔:都说你是大宋文坛,高质量的创作人此情此景,何不填词助兴?

姜夔微微一笑:恭敬不如从命

不出片刻,两首新词,一气呵成: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旧时月色

月色依旧,笛声悠扬,却无伊人在身旁青春易老,年华逝去,只有梅花香如故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疏影·苔枝缀玉

篱角的梅花,静默于夕阳之下,宛若远嫁的王昭君,不堪边塞的风沙梅花高雅脱俗,本该藏于金屋,却伴着玉龙哀曲,被雨打风吹去

疏影暗香皆为姜夔自度曲,源自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

范成大极为满意,反复吟诵之后,又让歌妓当场演唱,当真韵律十足,曼妙清亮

一时高兴,他还做出一个决定,将最宠爱的婢女小红,赠给了姜夔

果然很南宋,一言不合,就以红粉相送

姜夔自是感激不尽除夕之日,他辞别范成大,携小红归往湖州

就在返程途中,他又有一篇经典问世: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过垂虹

一叶扁舟,泛行水乡微风拂来,清波荡漾箫声婉转,歌声悠扬才子佳人,琴瑟和鸣

这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从此,在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外,姜夔又创造出一个名场面小红低唱我吹箫,让后世无数文人,心驰神往,朝思暮想

尽管他出走半生,此刻仍是平民
公元1154年,姜夔出生于江西鄱阳

九真姜氏,也曾显赫一时,蜀汉名将姜维,大唐贤相姜公辅,都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只是到了南宋年间,家道日渐式微

姜夔的父亲和祖父,虽然进士及第,有功名在身,却长期沉沦下僚,未能跻身权贵阶层

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姜夔便投奔长姐,与她相依为命,直至成年

其间,他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

是运气欠佳,还是才华有限,亦或是名字笔画太多,占用了答题时间?

姜夔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前途渺茫,不如四处流浪

在宋朝,文人游走的脚步,总会伴有香艳的插曲

姜夔也不例外

故事发生在合肥赤阑桥畔

此时的姜夔,精于填词,善于谱曲,在文艺圈中早已享有盛名,颜值又正是当打之年,无论在哪里出现,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这不,一帘之隔的姐妹俩,只是因为多看了他一眼,从此再也没能忘掉他的容颜

众人起坐喧哗觥筹交错之际,姐姐弹起琵琶,妹妹拨动古筝,乐声似流水潺潺,又如春风拂面

满堂宾客,无不击节称叹

姜夔不禁侧首回望,只见姐妹俩轻妆淡抹,发髻蓬松,体态柔弱,风姿绰约,顿时惊为天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姜夔迅速坠入爱河,一段唯美浪漫之旅,由此开启

只可惜,故事的终点,不遂人愿

合肥虽好,也不能在温柔乡里终老

对于姜夔来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缠绵悱恻,还有远方的功名大业

他要继续交游,认识更多的人,寻求更大的提携
图片源自玉楼春剧照
决心已下,姜夔只得忍痛,向心上人告别: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解连环·玉鞭重倚 

几次扬起马鞭,总是踌躇不前西窗夜凉,雨过天晴,才得欢聚,为何又要分离?何时重约?待花谢为期水边驿站,烛光时隐时现往昔双栖双飞的画面,仿佛近在眼前如今皓月当空,只剩你孤枕难眠

分别时痛,相思更痛

姜夔后半生,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为她写诗,为她填词,以至于他存世的作品中,有四分之一的内容,都与合肥往事有关:

淮南好甚时重到,合肥好,何时才能重到?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一弯冷月,映照千山伊人归去,无人相伴一种相思,两处孤单

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认为功成名就之日,必是再来相见之时:

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嗯,请替我转告,刘郎未老,一定重到

但比时间更残酷的,是惨淡的现实

卫娘何在,宋玉归来十年后,姜夔路经合肥,寻遍全城,也没有找到故人的踪影

转眼间,昔日名扬文坛的青葱少年,已然双鬓花白,尽管四处奔走,多方努力,却入仕无门,一事无成

当初意气飞扬,如今惟余凄凉自顾不暇的人,就不配拥有爱情

海誓山盟,终是一场空万般相思,也只能藏于心中: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相思无尽头,恰似淝水向东流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离别太久,悲伤已被时光遗忘可又是谁,让我忍不住朝思暮想?


1185年,时任吏部郎中的杨万里,一口气向宰相王淮,举荐了60名学者贤人廉吏,首为理学家朱熹,次为史学家袁枢,排在第十三位的,则是诗人萧德藻

萧德藻任湖北参议时,姜夔曾以故人之子的身份,前来拜会

在南宋主流生活圈,最有分量的见面礼,不是绫罗绸缎,也不是名酒名烟,而是原创的诗词歌赋书信文卷

姜夔自然不会落入俗套,刚进萧府大门,便呈上一首新作

没有想到的是,萧德藻竟给了他一键三连,让姜夔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

萧德藻先是惊呼:学诗数十年,始得一友,为了姜夔,不惜得罪半生故旧

后又客串起月老,将侄女许配给姜夔,主动把两人的关系,由世交提升为至亲

不仅如此,他还不遗余力,到处推荐姜夔,逢人就说,见人就夸

第二年,萧德藻改任乌程县令,举家迁往湖州,姜夔以侄女婿的身份随行

路过杭州时,他特意带上姜夔,去拜见杨万里

读完姜夔的诗词,杨万里如获至宝,认为他的风格,酷似唐朝诗人陆龟蒙,并将他和张镃[zī]一起,视为尤袤范成大陆游的接班人:
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差白石作先锋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甚至,他还觉得自身水平有限,不能为姜夔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于是,他又修书一封,把他推荐给了闲居石湖的范成大:
袖诗东来谒老夫,惭无高价当璠璵
翻然却买松江艇,径去苏州参石湖
送姜夔尧章谒石湖先生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姜夔带着这封推荐信,在石湖住了一月有余

范成大每天与他把酒言欢,谈词论曲,直言姜夔高雅脱俗,仿佛是从魏晋年间走来的人物

待暗香与疏影写成,他还以小红相赠

不得不说,这些文坛大佬,确实可爱至极,对晚辈的关爱与提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办不到

也正因为如此,当范成大辞世时,姜夔才会悲痛万分,特意写下悼诗三首,追忆往昔光景,缅怀良师挚友:
雪里评诗句,梅边按乐章沉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
悼石湖三首(节选)
1193年,姜夔在杭州结识张鉴

张家是名门望族,家世显赫,财力丰厚

张鉴的曾祖父张俊,是与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

与姜夔一起,被杨万里写进诗里的张镃,正是张鉴同父异母的哥哥

张氏兄弟,对落魄潦倒的姜夔,一直关照有加

特别是萧德藻前往陕西,投奔在池阳做官的侄子之后,姜夔无法在湖州立足,只好赶到杭州,寄居于张府

张鉴不仅割出良田,专门供养姜夔,甚至主动提出,要为他捐资买官

姜夔当然辞谢不受

有了好友的热心接济,姜夔凄凉的晚景中,总算有了一抹亮色

十年相处,情甚骨肉,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宴饮聚会,张鉴都会约上姜夔,一起煮酒望月,赏花听雪: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

莺声绕红楼·十亩梅花作雪飞

美人妒忌杨柳,有春风为其染绿杨柳却羡慕美人的腰肢,婀娜纤细,摇曳生姿

当时,宋廷南渡后,许多乐曲遗失

出于一个音乐人的职业自觉,姜夔先后向朝廷进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和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以期补正庙乐,对雅乐进行修订和完善

他也得以在近知天命之年,破格获得礼部允许,以布衣之身参加进士考试

遗憾的是,他再次铩羽而归

自此,姜夔彻底与仕途绝缘

随着年岁增长,他日渐消沉,不想丝竹乱耳,也不愿醉酒伤身,连张鉴的多次邀约,都婉言谢绝

虽然生活热情锐减,但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却丝毫未变

1205年,力主抗金的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写下千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留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慷慨悲壮之语

与辛弃疾有过多次唱和的姜夔,再次和词一首,以刘备孙权诸葛孔明等前人之事,颂扬稼轩的文才武略,抒写自己的家国情怀: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山川故国依旧,不见当年风流人物您有心归隐,却应朝廷之召,统领三军如孔明在世,定能顺应民心,挥师北进,马到功成

嘉泰年间,张鉴逝世,姜夔伤心不已,痛声疾呼:宾主如某与平甫者有几?

是啊,客居杭州十年,宾主处成了兄弟,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及?

一年后,又逢杭州大火,毁尽姜夔的藏书和住所,让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好在饱受岁月摧残的姜夔,内心已经变得无比强大: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沉灭

徘徊于王谢堂前的燕子,不必恋恋不舍,秋风总会来临富贵皆云烟,万古皆沉灭,区区茅屋,何足挂牵

再后来,张镃身陷暗杀太师韩侂胄[tuō zhòu]事件,被朝廷治罪

姜夔在杭州的生活,失去了最后的依靠

为求生计,他不得不以花甲之龄,辗转于金陵扬州等地直至终老,这般窘迫的境况,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1221年,六十八岁的姜夔病逝,家中甚至无钱办理后事

还是在嘉定十年状元镇东军签判吴潜的资助下,姜夔才得以安葬于钱塘

一代词曲大家,晚景竟凄凉至此,着实可惜可叹
图片源自玉楼春剧照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176年,青年姜夔,初至扬州

日暮时分,雪后放晴,四顾萧条,号角悲吟

目睹扬州城沧桑巨变,一时感慨万千,他便自创词曲,感今怀古,是为扬州慢·淮左名都

这是姜夔的代表作,也是宋词的代表作,享誉文坛,传唱千年

最高端的作品,往往都以最朴素的方式呈现

在这首词中,姜夔大量运用对比和反衬,看似简单,却最能冲击视觉,震撼人心

昔日春风十里,莺歌燕啼;如今人烟荒芜,野草丛生

二十四桥仍在,明月依旧;只是月色凄冷,处处沉寂无声

桥边红药,年年绽放;却如陆游笔下幽梅,寂寞开无主

即便风流杜牧,重临扬州城,面对这破败之景,也写不出往日的款款深情

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皆源自晚唐杜牧

杜牧之于扬州,就如同苏轼之于黄州,人与城相互成就,密不可分,甚至提及这座城,就会想到这个人

在扬州慢中,姜夔化杜诗入词,既可点题,又很应景,还能翻陈出新,实属经典

青出于蓝,却不逊于蓝

弱冠之年的姜夔,刚刚踏入文坛,就能写出此等佳作,其天赋和功力,可见一斑

后人常将他与辛弃疾并论,且有白石脱胎稼轩之说

但两个人还是有明显区别

姜夔的作品,以咏物记游抒情居多,虽有徘徊望神州,沈叹英雄寡问谁记六朝歌舞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jué]等心系家国之语,

但与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相比,他明显缺乏一股英雄气,只有悲凉,没有悲壮

这种差别,与作者才华无关,和个人经历相干

辛弃疾既是文臣,也是武将,出得朝堂,上得战场

姜夔只是一介书生,毕生都在江湖之远,经历单调,所见有限

他无法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只能怀古伤今,借景抒情

不能再苛求更多

对此,清代大儒刘熙载,早有定论:

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一个是才子之词,一个是豪杰之词,只有风格不同,没有好坏之分
姜夔的词注重抒写心境,追求清空骚雅,被奉为雅词典范,对南宋吴英张炎蒋捷等人,影响颇深

及至后世,仍有不少文人学者,对其推崇备至:

词至南宋始极其工,姜尧章氏最为杰出词莫善于姜夔

清·朱彝尊

词家之有姜白石,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

清·宋翔风

他在文坛自成一派,在乐坛更是成就斐然

宋词流传至今,大多只有文字,曲谱早已失传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却是载有乐谱的文集,词曲双全,被视为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

他是唯一保存有唐宋乐谱文本的音乐家,为古典文化和音乐的传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姜夔的存在,今天的我们,才能有幸听到,数百年前的天籁之音姜夔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字体颇有魏晋古风,运笔道劲,波澜老成所著续书谱一卷,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姜夔小楷,图片源自网络

诗词音律书法,无所不精他是大宋文艺圈中,继苏轼之后,又一位艺术全才

最关键的是,姜夔人品极佳,德才兼备,朋友遍天下:

内翰梁公于某为乡曲,爱其诗似唐人,谓长短句妙天下枢使郑公爱其文,使坐上为之,因击节称赞参政范公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待制杨公以为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于是为忘年交

待制朱公既爱其文,又爱其深于礼乐丞相京公不特称其礼 乐之书,又爱其骈俪之文丞相谢公爱其乐书,使次子来谒焉稼轩辛公,深服其长短句如二卿

宋·周密齐东野语包括丞相枢密使翰林学士在内的名公巨儒当世俊士,不可胜数,或爱其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或折节交之
生前,百艺精通,名动一时,四海之内,仰慕者多;身后,诗文传世,厚德流芳,历朝历代,追随者众
妥妥的人生赢家

他只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五次参考,屡试不第,空怀爱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文章信美如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一身才华,只落得浪迹天涯实在心有不甘
姜夔晚年寓居西湖,曾作杂咏十四首,字里行间,尽是孤云野鹤般的闲适和超脱: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七

江湖布衣,何用卑躬屈膝?心中无挂牵,看鱼戏绿萍间

果真宁静淡泊,超然洒脱
只是八百年前,闲坐湖边的姜夔,那一刻的心境究竟如何,是真快哉,还是很无奈,是真惬意,还是很失意?

这恐怕永远都是一个谜

参考资料:

砚北杂志  元·陆友仁奇东野语  宋·周密姜夔人文精神的历史定位  刘再生



作者简介读诗词,写人物,讲故事,有品有料更有趣新书唐朝诗人的快意人生宋朝词人的诗酒年华正在当当和天猫热卖


    关注 古墨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