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中国人血糖正偷偷超标!1件事可逆转,别等糖尿病找上门

 

来源:腾讯医典
我没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怎么就血糖超标了?

看着体检单写着肥胖脂肪肝(中度)糖尿病前期等诊断,35岁的小章,一脸的困惑和焦虑

糖尿病前期,是正常血糖到糖尿病的过渡阶段,也可以理解为一只脚已踏入糖尿病大门

而在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预估有1.48亿人,也就是将近1.5亿[1]他们的血糖正在偷偷地升高,距离真正的糖尿病仅一步之遥

可能很多人和小章一样迷惑:血糖高到什么程度算糖尿病前期?怎么避免发展到糖尿病?要不要吃降糖药?有没有机会逆转?

今天,我们就帮大家认清糖尿病前期这个潜伏的杀手
科学家其实很早就关注到,某些人群中存在血糖轻微升高现象,最初用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受损(IGT)这两个名词,来定义这部分未来可能进展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但这两个拗口的医学专业名词,很难让普通人和医生产生足够的重视

为此,200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用一个更加通俗易懂的名词糖尿病前期来代替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并通过ADA糖尿病指南迅速推广到全球[2]

那么,医生是怎么诊断糖尿病前期的呢?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7.8mmol/L;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前期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空腹血糖在6.1~6.9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1]

如果有任何一个指标符合,就说明你已经加入糖尿病的后备军

2020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1]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预估有1.48亿人,这个数字比糖尿病患者数量更为庞大

当然,我们现实中不可能对所有人直接进行糖尿病筛查,医生一般是先通过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来评估糖尿病风险这个表格适合20~74岁的群体,评分值的范围为0~51分,总分25分者属于高风险人群,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

有兴趣可以给自己打个分,看看自己是不是高风险人群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1])


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如果不加干预,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1,3]而且,糖尿病前期还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所以,趁还没发展成糖尿病,我们必须找机会及时阻止它
很多人一听到糖尿病前期就非常紧张但实际上,只要及时进行积极的生活习惯干预,这个阶段的病情是有可能被延缓的

糖尿病前期怎么生活干预?要不要吃降糖药?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建议,先别急着吃药,重要的是先控制体重

也就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让自己的体重指数(BMI)达到或者接近24kg/m2,或3~6个月内体重至少下降5%,并长期维持(注: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通过长期坚持生活方式的干预,能让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9%~58%[4]
糖尿病前期为什么格外强调控制体重呢?这是因为肥胖和超重的人,由于身体脂肪过多,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对胰岛素需求更旺盛,胰岛β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更容易变成糖尿病

对于超重或肥胖者,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千卡(1千卡=4.184 千焦),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1]

运动方面,优先选择跑步游泳自行车健身操太极乒乓球羽毛球等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每天不少于30分钟[1]
不想被糖尿病找上门,就得在体检上留点心

大家要养成定期体检和测血糖的习惯,对糖尿病前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把糖尿病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建议[5]:

  • 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
  • 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下面这些特征满足任意一个,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查1次血糖[4]: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 岁;

(3)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总分25 分

总的来说,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上,你的血糖你的身体未来何去何从,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请相信,只要通过适当及规律的生活干预,就可能逆转为血糖正常人群,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审稿专家:

郭启煜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罗樱樱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等.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5):371-380

[2]医学的进步还是药企的福利?科学杂志炮轰糖尿病前期概念的是与非.医师报.https://mp.weixin.qq.com/s/wzL0ezoM8-_SO0XkCYj0Yw

[3]Knowler WC, Fowler SE, Hamman RF, et al. 10-year follow-up of diabetes incidence and weight los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J]. Lancet, 2009, 374(9702):1677-1686. DOI: 10.1016/S0140-6736(09) 61457-4.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第一-四章.中华糖尿病杂志.https://mp.weixin.qq.com/s/_P6kfSxa05IPEIKSyi34kw

[5]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来源:腾讯医典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关注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