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证三步曲解读

 

经方辨证三步曲:一是辨病机,找对方向;二是辨方证,选对方子;三是辨剂量,用对药量。三个字概括:个体化。...







经方辨证三步曲:

一是辨病机,找对方向;

二是辨方证,选对方子;

三是辨剂量,用对药量。

三个字概括:

个体化。

 

经方辨证三步曲
有一些朋友留言,对经方辨证三步曲不甚理解,那我就来解读一下,我们要了解一下经方辨证的特点,看下图,比如从漳州去北京,因为北京在漳州的北方,所以我们要往北边走,这是一个大方向。我们是不是一直往北走就一定能到北京了?显然不一定。在向北边走这个大方向的基础下,我们还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是不是这样的。最后至于行程舒不舒服,时间花多少,那就得看看是什么交通工具了。第一步识别方向;第二步找对路;第三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我们在中医学院读书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辨证论治。那么辨证论治是什么呢?就是用四诊的方法,搜集了完整的病史资料,最后得出了一个治病的原则和方向,大致就这么个意思。读伤寒论就发现,张仲景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张仲景告诉我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但是经方的辨证就是要比学校教的辨证论治管用。

 

经方的辨证论治不仅仅是要确定一个方向。第一、有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有六经辨证,这些和平常我们所学的辨证论治差不多;但是还有两点,这是我们老师教书时不太重视的----方证和剂量。比如桂枝汤证比如小柴胡汤证。方证的内容都很具体。我们学校所学的辨证论治,比如来了一个病人,我确定一下他是心火、还是肾虚等等,确定了一个方向,然后,心火开一个降心火的方子,就可以了,这是我们学校学习到的辨证论治。经方辨证在选择了准确的方子之后,为了保证疗效,还要求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时间。你看,张仲景告诉我们了麻黄汤之中麻黄桂枝甘草的比例是3:2:1;泽泻汤泽泻与白术是5:2;苓桂术甘汤四味药比例是4:3:2:2;桂枝汤的给药间隔大约是2-4小时,并且日夜不间断,药力日夜相继;用药剂量以药能胜病为准,比如大青龙汤的麻黄用了六两,小柴胡汤的柴胡用了八两;给药时机也很重要,如调胃承气汤要空腹服。这就是经方的辨证,首先它也是要确定一个方向,那么同时在确定方向的前提下,还要确定具体到用哪一张方子,而且要注重到剂量与比例、给药时机、给药间隔。这是和我们学校所教的辨证论治不一样的地方。应该用哪一张方子?其中的药要有多大的量?要加哪一个药?甚至包括这个方子应该如何的煎服?都在经方辨证论治里头。比如喝桂枝汤后要喝热粥再盖薄被取微汗,煮小柴胡汤要去滓再煎,这些都是很讲究的。这就是教科书所讲的辨证论治与经方的辨证论治不同之处。

 

经方的辨证应该包括三步:第一个是辨证,再一个是辨方证,第三步辨剂量。要取得最佳疗效,这三步缺一不可,如果缺了一步就会发现问题很多。

 

我们的大学生有时会犯一个错误,写病案,来一个病人:比如中风病,通常都以年老体虚开头,结果最后辨了个肝肾阴虚。这个时候如果我问同学你该用个什么方呢?有的同学会说,哪个方都行,只要是治肝肾阴虚的用上就能好。当然,临床当中不是这样的。我们临床当中会发现,辨证辨得特别对,但是用了方子疗效不好,这个时候我们要重新思考,收集资料,剥丝抽茧。遇到这种的问题机会也很多。总觉得我们辨证对了,为什么用上方子效果却不好?其实道理很简单,辨证可能真的对了,也可能不对,但是用的方子不对。辨证的方向对了,但是用的方子随意选,或者呢剂量统一10g,剂量配比不准确。这个时候就发现老一辈的经验很难传授给年轻人,不具有唯一性。我们经常会在经方群里头讨论病例学习辨证,看了一个病人,不但辨的证一样,开的方也一样,加的药也一样,这样疗效才能重复。同样一个病人,要是好的话,都能好;要是随便选方就会发现,疗效很难重复。


    关注 经方超人才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