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幽思【原创】

 

越是“入世”的人“出世”越深,越想“出世”的人“入世”更甚。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历史一跃千年,庭院深深,岁月的飞鸟划过崇灵塔的天空,宝刹空灵,静惠诚觉,佛门净土,幽人往来。仙风俗雅,飘渺孤鸿,佛前沉思,抚今思昔,慨叹系之。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千年前的王维,吟诗弄画,隐逸终南山,独钟香积寺,并留下如此名篇。许是这里深山藏古寺,隐蔽清幽,是静心休养的好地方;许是这里是泉石灵动,青松含翠,山水含情的绝佳之地;许是这里是佛根蒂连,远离尘嚣和世俗的妙处。千年后的我,来到此处,感受到的环境却全变了。水泥铺设的路面,明显的指路牌,没有了“山重水复寻古寺”的曲折后眼前一亮的快感,“得来全不费功夫”。深山古树不见了踪影,路边没有枝丫、整齐排列的大树,却是为了某日挖去卖钱给城市增添阴凉。野战军真人CS俱乐部的枪炮声打破了古寺的宁静。模拟的真枪实弹似乎比这寂寂古刹更具有吸引力,太阳能吸热板架在寺院房屋的上空,闪闪的白光透露出的是冷漠。就连石碑都在嘲笑今人拙劣的字迹,把王维的诗句如孩童般的涂鸦。抚摸青砖石柱,我已嗅不到千年历史散发的气息。如果王维再次过香积寺,定然会痛哭流涕,怪罪今人。

然而,变的是景象,不变的是心境。

今日的我,从茫茫尘世中来到此处,在佛祖慈光的注视下,许下我的虔诚心愿,我关掉了手机,在这种了无牵挂的的状态下,感受佛祖带给我的内心的宁静。肃穆观圣像,轻抚佛器,莲花于心开,这一刻竟然有中热泪盈眶的感动,多么难得的淡雅清静。诚然在佛的世界里,我依然如佛门高人所言是个“凡人”,我只能是以俗人的眼光去感受佛的大智大慧。“安禅制毒龙“,人的欲望又怎么能消除呢?香积寺附近的别墅一座座建了起来,门口停的小车在耀武扬威,何人能做到无欲无求呢?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青年时幽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悠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他有着淡远天性和悠然心情,“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后的他厌倦尘俗,在辋川别墅半隐半居,钻研佛礼,祈求心净和心静之境。那么他的青年时期呢?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岐王张九龄可谓是王维的贵人。《集异记》中这段有趣的记载,可以得知王维对功名的向往,投人所好,行的还是当代人的“人才自我推销”之路。世世俗俗,佛祖依旧笑春风,世道在变迁,没有变迁的还是一颗颗凡俗的心。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纵情山水,兴来独往的原因也只有他自己内心知道,然而,我们揣摩,古今之人追求“行动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应该是一样的。

莲花静开,世缘恒在,香绕神禾,积佛惠命。我无法摆脱世俗,无牵无挂,但愿勤人行善,积缘遂愿,无怨无悔,这也是我在忙碌的生活里前往香积寺的原因罢。

赋诗一首:《今过香积寺》

香积古刹事事迁,终南群峰尚未变。古往今来是常事,嘅吟岁月空余闲。庸人自有俗事扰,莲花清静尚有边。佛祖依旧笑春风,且将心意留丹田。

2009年6月21日与友游于香积寺


    关注 静水莲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